体验式学习方法的实施策略
2021-09-19宋青青
宋青青
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亲自参与或置身某种情境或场合,以任何可用感官作为媒介,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从而获得某种知识、技能、情感,进而影响其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互换等教学设计,让学生都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学到新知识,形成新体验。
一、形成体验
好词佳句的积累属于语言材料积累的一个方面,语言材料的积累包括但不限于识字写字。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很明显这一类积累关注的是量上的指标。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指向的是一种质的表述。
比如,《荷花》这篇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荷花开放的三种样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样的语言表达,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值得学生学习。那么,学生在熟读、背诵这个自然段之后,教师通常是让学生进行仿写。在仿写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些荷花开放的不同样子,喜欢用怎样的“顺序”来表达?学生有了亲身体验的机会,在“顺序”这一关键词的指引下,围绕表达顺序进行思考,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经验:要么先写花骨朵,后写全开的花;要么先写全开的花,后写花骨朵。
二、感悟体验
语文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关键能力,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才是真正学会了学习。听说读写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文本语言来一番揣摩、推敲,甚至进行咬文嚼字,才能够在仔细品析中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所体验。
比如,教学《天窗》一课时,在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再读一遍,你想读懂什么?”教师梳理学生汇报的自主学习感悟,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或重点、难点内容——“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里为什么用“你”?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自主揣摩、推敲、探究,学生终于明白了:其一,“你”不仅是指关在黑屋子里的孩子们,也是指作者和读者;其二,用“你”进行表述,比用“孩子们”进行表述,带给读者的感觉很不一样,如果是“孩子们”的“唯一的慰藉”,是以第三人称表达的,似乎很客观,孩子们被关在黑屋子的那种感受、心理就得不到体现。这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追求的那种独特体验。
三、延伸体验
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递进的过程:学习—体验—提升—积累—新的学习。这个过程,也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体验式学习,离不开教师有效评价的适时介入,学生才能将亲身体验提升为学习经验。
比如,《父爱之舟》这篇课文主要是作者借助梦境回忆父亲在送“我”读书这件事上的难忘场景:吃豆腐脑、背“我”上学、凑学费、节省路费、缝补棉被等,充分体现了父爱的慈祥。为了体验这样的父爱,一位教师抓住“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这一“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学习:一是品读文中的“哭”的“新滋味”是什么,放在“人生道路中”进行体验,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覺;二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父爱或母爱的细节。当学生在交流自己的体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看看哪些体验切合文章的感情表达,哪些体验偏离了文章的情感表达,从而使学生借助课文学习,能够从新的角度去理解父母的爱。
总之,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互相交流,互相评价,能有效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