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老年博主结巴老爹与年轻粉丝之间的情感互动研究
2021-09-18姜苏玲
姜苏玲
关键词 情感互动,共情传播,老年网红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3-0009-06
数字媒体的出现,尤其是类似于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具有操作门槛低、传播范围广、互动性等特点备受社会各层级的欢迎。据国内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公司QuestMobile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5月,中国50岁以上的移动设备活跃用户超过1亿①。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开始接触并使用媒介。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例如抖音、快手、bilibili等出现了大批“银发网红”,深受年轻群体的喜爱。在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上,新潮老人通过视频分享获得更多注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老人与青年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
以B站老年博主结巴老爹为例,B站up主结巴老爹自2018年起在哔哩哔哩弹幕网开始发布日常生活视频。作为B站最早发布视频的老年up主之一,截至2020年12月1日,结巴老爹在B站粉丝达到84万,发布视频共计380部,是备受B站用户喜爱的老年up主之一。利用B站第三方数据分析系统—搜云数据对结巴老爹粉丝进行画像分析。在搜云数据系统中以结巴老爹为关键词发现:结巴老爹粉丝年龄分布主要为30岁以下,占粉丝总量的98%,其中18~24岁粉丝占比61%。学术界对青年年龄的界定不一,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将青年群体年龄限定为14~35岁②,而共青团将14岁~28岁界定为青年人口。纵观结巴老爹的粉丝画像来看,粉丝年龄超出30岁的人数仅占总体人数的2%,从图1可推断出结巴老爹的粉丝总体上处于年轻化。
而以结巴老爹为代表的老年视频博主利用B站此类的数字媒体展示老人真实生活场景、传达老一辈时间累积下宝贵知识与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与年轻受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1 新媒体下老与少的情感互动
1.1 情感互动相关概念
情感作为常伴人类生活的社会元素,是区分人与动物的关键属性。情感在人际沟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情感以超乎言语、文字的内在力量作用于人类社会结构的变迁。情感是一种传递行为,在彼此接触互动中产生,情感和意识在人类群体中相遇,形成互动。诺曼·丹森(Norman Danson)在他的《情感论》一书中将情感纳入了社会学的视野,并认为情感具有互动性质。他指出情感互动是“人们在一定情境中彼此作用的过程,它反映着人如何有意义地进入他人的情感世界”[ 1 ]。而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提出:“在互动式仪式中,情感能量是极为重要的驱动力,人们发展积极的情绪最有价值,人们可以参与这些互动来增进积极情感。”[2]柯林斯所认为的情感互动时基于身体的共同在场,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网络媒介不断改变着人类联系交往的形式,数字媒介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信息得以网络空间中能以较为自由且迅速的扩散。人们的情感互动不再受制于物理空间的制约,即个人情绪在媒介渠道扩散中他人通过阅读、视听等多种方式体会到数字信息中蕴含的意义和情感,并做出反应甚至产生共情。
共情(Empathy)概念来自于德文术语“Einfü-hlung”。于1759年由H.Smith 提出,他相信,当个体感知到他人处于强烈的情绪状态,并且通常有相同的感觉时,人类就具有“共情”的能力[3]。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于上世纪初提出共情的概念,即对客体进行人性化感知,将自我渗透他物内部的过程[4]。卡科夫则认为基本的共情反应主要是能够理解对方的经验和感受[5]。20上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将“共情”概念引入中国,并将其转译为“移情”,他强调移情实质上是一种情感的外射。
1.2 老与少情感互动可能性:数字媒体情感连接
在前大众传播时代,人们的交流只限于面对面的小群族部落中,情感互动也限于血缘关系网中流动。文字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界限,情感也得以扩展到有相同宗教信仰的人群。社会发展至如今的万物互联阶段,共情机制不仅仅限于人类、生物圈层,甚至涵盖至人机合一的后人类。数字技术的发展致使不同空间、不同信仰、民族、群体的个体可在统一网络公共领域中进行发声、互动。移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目前人们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情感表达的重要平台,由于视频社交媒体的开放性和迅速扩散的特性,个体或群体在数字媒体的情感表达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并感染他人,因此移动媒体也成为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且类似于B站等社交媒体的弱联系性特质在情感传播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连接不同地域空间、社区,并将信息从一个群体传递到另一个群体。虚拟社会中的人员同样能够在虚拟交流空间形成认同,并与社区成员之间分享情感甚至是产生情感依赖。换言之,社交媒体提供了自我与他者情感互动的渠道,拓宽了老年群體与年轻受众情感互动路径。
情感互动理论多用于社会文化领域的研究,而社交媒体下的平民创作属于大众文化领域下的网络文化同样可运用情感互动理论进行研究分析。数字媒体平台为老年群体提供了更为开放多元的沟通互动场景,通过符号文本、弹幕等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多重互动实现老年群体与他群的“共情传播”,使之从“有限的个体”飞跃为“网络化的个体”,实现老年群体与青年一代的情感互动。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老年视频博主的媒介使用在传播领域得到了诸多学者的研究,但大多学者研究重点在于利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老年博主媒介使用动机,或分析老年博主在社交媒体中的媒介形象,而老年博主在媒介使用过程中与年轻粉丝之间的情感互动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B站up主结巴老爹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等方式来对结巴老爹在哔哩哔哩弹幕网上发布的视频以及视频评论进行分析,从情感互动角度探究新媒体环境下老年博主与其年轻粉丝之间的情感互动内容与形式,并分析新媒体下老年人与年轻粉丝情感互动的意义。
1.3.1 研究对象
本文以B站老年up主结巴老爹为例,通过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等方式来对结巴老爹在哔哩哔哩弹幕网上发布的视频作为样本以及视频评论进行分析,由于视频数量较大且同质性强,因此选取结巴老爹在哔哩哔哩弹幕网视频上传的视频进行等额抽样选取30部视频进行样本分析,分析结巴老爹视频特点,对于视频评论选取热门评论前20条,梳理B站用户对结巴老爹视频关注重点、形象色彩进行分析,探究新媒体环境下老年网红与年轻粉丝情感互动的方式。
1.3.2 评论内容分析
1)取样。利用Python语言工具对结巴老爹30部视频评论进行数据抓取,结合哔哩哔哩弹幕网评论热度排序,抓取第一页热门评论(每页热门评论约为20条),共计抓取779条评论,除去广告、乱码等无用评论,有效评论共计758条。
2)编码方式。针对所抓取评论内容进行数据清洗,去除无意义评论内容。编码方式按照以下方式:关注对象、情感分析。
3)关注对象。根据评论对象进行词频统计分析,据此来分析结巴老爹粉丝的关注重点。根据词频频率统计,关注对象分为老爹、视频内容、食物、心情、地区、长辈、家庭生活、粉丝自己、回忆、阿姨共计12项。
4)情感色彩。对评论内容进行NLP文本情感分析,此项可用来分析B站用户对结巴老爹及其视频的情感态度,情感色彩分为:正面、中性以及负面三项。
1.3.3 视频内容分析
1)取样。结巴老爹自2018年开始在哔哩哔哩弹幕网开始发布视频,截至2020年12月1日,发布视频共计380部,由于视频数量较多且同质化强,因此选取结巴老爹于2018年、2019年、2020年发布的视频各10部,共计30部。
2)编码方式。根据哔哩哔哩弹幕网对于视频内容进行标签分类,因此把结巴老爹视频分为“美食”“生活”“纪录片”三类。根据对所抓取的视频评论进行词频统计分析,B站用户对结巴老爹视频主要关注点为:视频获得感、家庭生活、地区特色。
2 情感呈现:真实场景的再现
霍赫希尔德借鉴戈夫曼关于日常生活中的戏剧表演以及符号交换理论,提出“情感整饬”理论,该理论认为情感是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情境、规范、文化和契约规则下的综合表演[6]。而梅罗维茨则认为电子媒介的出现打破了“前台”与“后台”的界限,电视媒介满足了人们的私人空间“窥私欲”。而在社交媒体时代,尤其是日常生活的短视频传播更使“前台”与“后台”的界限变得不再那么泾渭分明,而是出现了“中区”场景,即注重真实体验与再现。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中描述当人们的物质得到极大满足时,社会变得阶层化,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逐渐扩大。在这种情况下,第四消费社会得以产生。在第四消费社会下,信息只有通过传播、交换、共享才能使人获得乐趣。生活中的琐屑日常发到网络中也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引发情感共鸣[7]。
通过分析结巴老爹发布视频内容特点可以发现,結巴老爹上传视频内容以围绕日常生活起居为主,包括大连本地美食测评、与家人亲属之间的相处。作为大连本地人的结巴老爹向B站用户展示了当地特色美食、文化。结巴老爹在视频中所展示的生活不是预先设计的、剧本化的,而是将真实的后台生活、形象展示给观众。结巴老爹的视频传达着平淡而又简单的生活,风格自然简单,具有强大的亲和力。真实的生活片段能够使受众产生真实的、沉溺式情感体验。结巴老爹作为视频up主,通过真实生活场景的“表演”与年轻粉丝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关注与被关注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促使情感的连接。“看到老爹的视频真的很温馨”“希望我老了以后也能像老爹一样有活力”“看到老爹的生活我也不怕衰老了,感觉自己以后也能成为酷老头”。结巴老爹在视频平台展示的温馨的日常生活引起了年轻一代的情绪共鸣。一旦老年up主与年轻受众的情感连接建立,那么该up主就会与其粉丝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的网络社群,在这个具有黏性的虚拟社群中不断进行情感—反馈的循环机制,形成双方之间的情感互动与共鸣[8]。结巴老爹通过真实生活的表演获得了大批粉丝,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网络层级的跨越,结巴老爹与粉丝之间形成了一种类似于“被关注者”与“粉丝”之间的情感关系。
3 情感互动的呈现形式的建构
3.1 情感的相遇:虚拟社群的搭建
情感的互动基于彼此的身体在场,如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在《互动式仪式链》中认为仪式互动是基于两个人的遭遇组成的场景,个人通过不断接触和扩展特定场景来形成互动结构,该核心在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注和情感联系。通过互动仪式,可以形成一种即时的共享现实,从而获得与认知符号相关的认同感和情感[9]。结巴老爹通过数字社交媒体拍摄短视频将自身与观看者连接至同一观看情境中,实现双方身体在共同虚拟场景的相遇。不同个体的身体在场使情感互动更加充分,当近距离接触时,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对方的情感表达。
此外,网络直播基于“身体的共同在场”,它提供了粉丝与“结巴老爹”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粉丝通过实时直播及时捕捉“结巴老爹”的所传递的情感态度。直播房间的建立形成了粉丝与非粉丝之间的网络界限,房间外的人无法接触到该场景正在发生的互动与情感,被排除在外。而房间里的人的注意力集中于与主播的互动与情感交流中,例如在直播过程中弹幕、提问、刷礼物。而主播也基于粉丝的问题进行答疑互动,双方的情感在虚拟空间中得以相遇、产生火花。
网络中的群体以共同的兴趣爱好建立一个虚拟的爱好社群,通过相同的注意力、话题等迅速将自身融入到一个“虚拟在场”的网络社群中。社群成员在社交平台中通过发送有趣的文字、表情包、视频截图等进行互动交流,拥有共同关注对象的群体在互动交流中不断被唤醒情感。结巴老爹在获得一定量级的粉丝群体之后,通过建立QQ群、微博群等网络社群促进粉丝群体的互动参与。在每次上传视频后,结巴老爹都会“空降”至“结巴老爹真爱粉群”与粉丝进行参与互动,与粉丝之间进行该期视频或下期视频素材的讨论。例如群成员“EVERYTIMETHUG”作为“结巴老爹真爱群”的铁粉,经常在群众发表对视频的看法。“老爹太可爱了,夏天了,老爹不考虑来波饮料特辑么?”此外群成员为了获得较高的粉丝头衔不断发帖从而获得结巴老爹互动的机会。其实无论是网络直播还是微博群的建立都是通过建立一个虚拟的观察场域,利用“虚拟在场”的唤起对共同关注对象的情感,而网络群体也通过网络符号参与情感的互动。
3.2 情感凝聚:共同的情感体验
共情的心理基础在于镜像构建的神经,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在进行镜像观察时,将会开启一条联系自我和他人情感联系的新路径[4]。移动社交媒体的屏幕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镜像,镜像外的受众“自我”凝视屏幕里的“他者”,并通过联想使得被激发的情感与既往经验相联系。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严格意义上是由短视频构成的一种场景与其他用户互动而创建的情感认同,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最初并不是通过共同的“观看”体验,而是通过共同的“感受”体验。这种“感觉”产生了共同的经验参考,集体获得了某种“共感”,这赋予了某种共同的意义[2]。
结巴老爹的年轻粉丝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将自身带入视频场景中,在这个虚拟场景中,粉丝将自己带入“儿子”“孙子”的身份,将结巴老爹与儿子、家人之间的生活互动投射到自己真实的生活空间。粉丝在观看视频时基于共同的生活经验产生了温馨、幸福的情感体验。结巴老爹视频所呈现的场景是生活化的,家人之间的话语、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矛盾、父母之间的交流模式是万千中国传统家庭生活经验的缩影,每一位观众都能从结巴老爹发布的视频中找出自己与家人之间相处的影子,正是这种经验与生活感受的相似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直呼“看到老爹就想起了我的爷爷”“老爹和俺儿的互动太有意思了,跟我和我爸的生活简直一模一样”。
3.3 情感“符号化”表达:弹幕发送
玛格丽特·S·阿彻在《做人:代理问题》一书中认为情绪是基于行为关系的情绪反应、情绪倾向和期望的集合,人们可以通过评论和对话来表达他们所关心的事情的某些情绪[10]。傳统的观影模式的情绪感知建立于双方物理上的身体共同在场,是一种即时性的情感体验,而弹幕视频创新了观影模式。B站用户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跨时空互动,通过同步观看视频内容及发送弹幕感知内容创作者与其他弹幕使用者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当视频创作者发布的视频内容引起视频用户的情感共鸣时,用户就会选择发送弹幕的方式来传递感受。情感通过特定的符号、语言、行为等表现出来,而B站独有特色的弹幕沟通形式为老年博主与年轻粉丝之间提供了新型的情感互动模式。
弹幕是以嵌入视频的方式,伴随着视频一同出现。虽然各大视频平台上的弹幕并不是实时对话,而是异步交流,但弹幕仍然为处于同一场景中的群体提供了实时对话的体验感,是一种赛博空间,为不同群体情感互动提供了机会[2]。弹幕强化了网络视频的互动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众信息交流路径,从单向线性传播到双向互动转变,B站的评论区、弹幕提供了up主与用户交流的功能,在这里up主和粉丝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会联系,粉丝可对up主发布的视频进行回复,表达自己的观点,up主同样在这个虚拟空间中对弹幕和评论进行回复,两者形成了双向情感交流。结巴老爹作为生活在大连的老年博主,其视频内容也主要包括海鲜美食。因老年身体机能的衰弱,过度饮食海鲜会引发身体不适。为了提醒结巴老爹注意身体,其粉丝经常在弹幕中发送“老爹注意身体”,“虽然看老爹的视频很开心,但还是提醒老爹不要吃太多的海鲜,对身体不好呀”,“想看老爹与老娘的互动,老娘什么时候出镜”。受众在观看视频时的所感所想通过弹幕的形式发送到视频窗口,而视频发布者通过弹幕了解粉丝所想,强化彼此之间的认知交流。
结巴老爹的语言风趣幽默,“结巴”是其特色之一。结巴老爹常常在评论美食的过程中因结巴而语无伦次。作为大连人的老爹在视频中常常彪出大连本地方言。例如描述食物时常用“甜兮兮”“黏糊糊”“苦巴巴”等词句。结巴老爹语言独具特色,因此粉丝常在弹幕视频中重复发送“ABB”“甜兮兮虽迟但到”等词汇。在弹幕呈现过程中形成了“方言”“海鲜”“俺儿”“ABB男神”等极具特色的氛围,强化双方的情感传播与互动。up主与粉丝通过参与弹幕互动,获得双向的情感能量积累,积累的情感能量促使双方不断地参与到一下次的互动仪式之中。
4 老年博主与粉丝情感互动的意义
4.1 增进认识,重塑老人媒介形象
艾哈迈德认为,个体之间的情感流动,使一些群体与其他主图结盟并反对他群。情感在情感经济中流动,正是通过情感,“我”“我们”和“他人”之间的界限才得以形成[ 1 1 ]。青年群体与老年群体属于不同的网络圈层,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对抗性。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纸、电视等传播媒介所展示的老人形象总是带有“固执”“沉闷”“病态”的恶性标签,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群体——年轻人在大脑深处就会对老年群体绘制不同群体的印象图景,甚至产生负面情绪。
情感具有社会属性,它可以提供关于外部情境的社会线索或社会信息,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反应,为群体成员间的有效互动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社会信息[12]。社群之间的情感流动会影响群体成员对于他者的认知,在这个共通网络中,情感成为一种形象塑造工具。拥有在共同的情感作用的群体成员在共同的“虚拟空间”中了解他人的情感与态度,体会他人的处境与情感。结巴老爹在于青年群体情感互动中增进彼此认知,打破外界情境对于老人“衰老”“固执”的固有标签塑造,使年轻粉丝了解老人真实的一幕。
对知乎一条标题为“如何评价B站结巴老爹”的帖子进行数据抓取,共抓取64条评论,去除无用评论共计58条。对该帖子的评论回复进行词频分析,“结巴”“老爹”“可爱”词语权重较高。可见在视频中,老爹塑造了可爱平易近人的形象。在抓取的757条评论中有关粉丝受众对于老爹情感色彩词条共计72条,并对情感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可爱”词条有38条,“朴实”有7条,其次“直接”“心态年轻”也占据较高词率(见图2)。根据NLP文本情感分析发现,B站用户对于结巴老爹在视频中呈现的情感色彩总体态度是正面的,是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形象(见图3)。虽然也存在着一部分人对结巴老爹视频存在负面情绪,但大部分是吐槽视频剪辑、背景音乐等技术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