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文化输出模型的构建分析

2021-09-18郑政兴

科技资讯 2021年14期

郑政兴

摘  要:传统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主体都是以特定的内容进行综合服务,但是高校作为高知群体的聚集地,应强化资源和文化输出的重点作用。随着国家提倡“道路自信”以及文化输出“走出去”战略的提出,高校图书馆应进行转型升级,实现文化输出的基本集散地的作用。该文结合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现状,并结合奥格尔维法则相关原理和原则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的文化输出模型,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建设。

关键词:奥格尔维法则  高校图書馆  特色建设  文化输出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5(b)-0192-03

Abstract: The main body of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 traditional university libraries i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services with specific content. However, as the gathering place of high-knowledge groups,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key role of resources and cultural output. As the country advocates "road self-confidence" and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for cultural output,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be transformed and upgraded to realize the role of a basic distribution center for cultural output.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combines the relevant principles and principles of Ogilvie's Law to put forward a cultural output model for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promotes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Key Words: Ogilvie's Law; University library;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Cultural output

图书馆作为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的重要场所,能够有效地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顺应文化建设和文化输出的基本需求。高校图书馆本身服务的群体就较为单一,往往是围绕单一的主题内容或者是某一应用领域内进行输出的,主题思想往往就是某领域内关键思想的集合。为了推动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基本实施,“奥格尔维法则”便是推动文化进步的重要基础,尤其是高校圈作为我国学术研究群体的最优载体,能够实现核心的信息集合和拓展。在文化传播的进程中,通过准则理论能够有效地帮助高校图书馆实现转型升级,并且对于创新工作模式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综述

“奥格尔维法则”在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建设上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针对高校实际情况对图书馆等文化交流机构进行调查研究[1]。主要围绕着图书馆在文化输出的作用进行综合调研,并强调了文化传播过程中资源建设的核心作用,实现了特色资源的思维建设。二是对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必要性的探究,目前特色资源的建设对于文化输出产业具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图书文化产业的调研,强化了图书馆文化资源建设的基本作用和意义,实现了产业链的联动作用,并且依据不同资源的内涵强化了对外交流的必要性。

1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在“奥格尔维法则”下文化输出模型的构建

2.1 “内外圈”模型的提出

根据实际的调研可以发现,目前高校图书馆生态圈内主要存在着3种文化输出模型。(1)通过举办书展和画展等作品展览的形式来实现文化和信息的交流。但是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交流信息时间短,而且交流模式都是以口头对白的形式来进行的,导致交流效果不理想。(2)通过文献传递和文化会议交流的模式来开展文化交流会议的方式。这种形式能够实现按需传播的文化交流模式,但是交流范围和规模化的效益较弱,受众面较为狭窄,因此导致文化传播的效果有限。(3)通过各类孔子学院以及访问学者为代表的文化交流模式,这种交流方式直观性较高,而且能够实现以点带面的交流模式,但是采用文本进行传译毕竟存在一定的知识理解盲区和信息传递的损失,同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并不能完整地、多层次地进行文化交流[2]。因此,对待“静”思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传统高校对外文化交流输出的基础上,还需要提出“内外圈”交流模型,模型导图如图1所示,其对于发挥图书馆文化特色资源具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其中,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建设最主要的主体是校内师生以及校内的科学研究项目群体。高等教育持续扩招的背景下,这样的建设路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得到改变。所以,为用户目标群体提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能够不断促进特色资源的完善。在国际经济转型的进程中也要与时俱进,在对外文化传输的进程中起到带头和示范的作用[3]。模型当中内侧属于基础性的保障机制,外部则是前瞻性和扩充性的保障体系,二者共同耦合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特色资源的建设,进而发挥出更高的文化传播和经济带动作用。

2.2 关于“奥格尔维法则”及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文化输出模型

作为基准法则,最初应对的是基本组织发展愿景,体现的是与高校图书馆一同化成长的愿景[4]。在文化输出的进程中,为了降低文化传播进程中所出现的冲突,进而顺利完成过渡,则需要逐渐形成文化产业中的“虹吸”效应[5]。该文结合“奥格尔维法则”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文化输出模型,以此为工作机制创新的思路,模型的循环进程如图2所示。

3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文化输出模型的應用

高校图书馆观点的资源建设和文化输出是两个互相耦合和互相递进的关系[6]。图2的模型能够有效地展示高校特色资源的输出,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结合着目前的文化输出案例,能够创新性地提出文化输出的反哺机制,实现了高校资源建设的正向循环,在文化输出和特色资源的建设上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在实践的进程中,可以结合着以下4条内容进行展开。

3.1 特色资源建设初期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资源建设的特点与学校的自身建设特色以及学校层次密切相关,区别于传统特色资源建设,文化资源的建设更加强调文化的内涵和质量。因此,如何搭建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学校自身建设特色的文化资源平台成为了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体内涵[7]。各个高校图书馆需要将可持续性的资源建设纳入到重点的考量范围当中。所以在规划特色资源的初期就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立足于图书馆建设的现状探讨文化交流以及人力成本的资源适用性,并对可能出现的适用性进行深度的思考。

3.2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

初期建设的进程中,对于自我完善模型的建设需要不断进行更迭和扩大收录和馆藏。因此,资源建设的焦点应在于合作对象的文化特征建设以及文化内涵的建设层面当中,对于文化建设的内涵及时地进行补充和整理;对于相似的文化资源建设应从文化的相似点以及共通点进行着手,尽可能地弱化文化交流的冲突,增进文化交流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在文化传播过程之前,对文化资源进行归纳和整理。

3.3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深度文化输出

初步的文化输出开始之后,大量的学者开始研究自身的特有文化和创新点。在小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一部分粉丝群体,削减了文化建设输出所产生的联动效应,这同时也是目前图书馆文化输出的困境所在。所以在深度的文化输出进程中,不应仅仅局限于文化建设过程这一进程,还应通过不断的“实践”来验证文化推广的效果,使得文化建设更加具有实体感和真实性。毕竟文化建设的内涵是在理论层面上实现的,但是实践却需要不断地验证才能展现最终的效果。其中,实践可以指的是特色文化输出的实体化实物,也可以是可以感官的实物,例如:在对经济类文化进行输出时,可以结合着古代文物进行解读,也可以通过纪录片和宣传片的形式来实现基本的宣传作用[8]。文化输出在“奥格尔维法则”模型的标准体系下,逐渐形成文化虹吸的效应。通过文化带动产品发展,如:高校的文创产品;或者是文化建设来带动旅游效应,例如武汉大学的樱花节文化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冰雪校园旅游文化和厦门大学的世界最美校园[8],这些都是产品加工视角下文化建设很好的案例。

3.4 文化输出后期的反向促进效应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建设来说,除了需要形成较为深刻的文化传播度,充分带动各行各业实现深度融合的发展,还需要有逐渐形成政治互信以及经济繁荣的场面。自身的文化进步和丰富的内涵建设也是文化输出格局中需要重点体现出来的[9],这同时也是“奥格尔维法则”在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可持续性建设上的本质要求。特色资源输出的前期是需要充分地自我完善和自我填充,需要从输出的地域文化当中汲取更多的有益成分才能扩展全新的特色资源文化。所以,在文化输出的后期进程中,还要强化对外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外部地域的物质文化来强化自身特色资源的补充和完善;也要不断跟进资金文化建设的效果,有针对性地对特色资源进行及时的归集和补充,提炼好自身特色资源的建设模式,在不断反思查看结果进程中实现“精品化”的加工模式,拓展自身的文化建设。此外,积极汲取其他文化的有利成分,将先进文化以及崇高文化和所有有益的文化全部“引进来”,实现体量化的加工,转换成为中国特有的特色文化教育措施,同时也有利于先进文化和崇高文化的建设,利于民族进步,增进文化认同感。

4  结语

相较于传统的单线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开放性的资源化建设更加适合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内涵。尤其是在目前文化建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历史大势中,为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建设要求。该文结合动态的闭环思维,将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融入到文化输出模型当中,结合“奥格尔维法则”为基本启发点,实现了特色资源建设的文化输出模型,为高校图书馆工作机制转型升级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推动文化输出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徐玮婕,陈雅.公共图书馆特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指标研究[J].图书馆,2021(2):29-35.

[2] 史蕾.数字人文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136-138.

[3] 于会弟.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研究[J].科技资讯,2021,19(4):176-178.

[4] 耿志杰,曹涧川,林珊,等.论研究方法与中国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J/OL].图书馆论坛:1-12[2021-08-11].https://www.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10624.0659.002.html.

[5] 司莉,陈辰,郭思成.中国图书馆学的应用实践创新及发展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3):23-42.

[6] 韩艺.浅谈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问题及对策[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8):71-72.

[7] 刘芳,李艳萍.试论高校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9):252-253.

[8] 王震.高校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7):178-179.

[9] 于非.基于情境要素适配的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情境化推荐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6):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