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绿色租赁 助力节能产业发展
2021-09-18孙宇
孙宇
摘要:文章重点将节能产业的现状及与融资租赁的结合、发展进行论述,认为我国节能产业市场极其广阔,是利国利民的朝阳产业,融资租赁企业应积极服务此行业,深耕庞大的节能市场,打造绿色租赁品牌,既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产融结合的生动实践,也符合租赁行业差异化、专业化的竞争趋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节能产业;融资租赁;绿色;发展
节能产业是国家鼓励的绿色产业,但受制于行业起步晚、小微企业多、融资难等因素,影响行业快速发展;融资租赁是最贴近实体经济的融资方式之一,是企业进行资金融通和设备采购的重要手段,如何发挥融资租赁优势,助推节能产业发展,实现产融结合,助力绿色发展,是新的发展理念下两个行业都应思考融合的新命题。
一、客观认识节能产业的发展现状
节能环保产业在2009年被首次提出,并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指为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和装备、产品与服务的产业,从源头减量、过程利用和末端治理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三个子产业。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对象上看,节能产业侧重于能源资源的节约,环保产业侧重于环境污染的治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侧重于系统循环的构建,三者采取的技术措施、治理方式等都有所不同。从效果上看,节能产业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间接减少环境污染,属于环境污染的“前端防治”措施;环保产业是从排放减量化的角度直接治理环境污染,属于“末端治理”措施;资源循环产业具有节能环保的综合效果。从服务对象上看,节能产业主要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等分支。产业服务的领域一般分为工业、建筑、公共设施三大领域,工业领域包括煤矿、化工、电力、冶金、水泥等行业,公共设施领域包括供热、市政、道路交通等行业,建筑领域包括单体建筑、学校、医院、园区等群建,交通场站的建筑体一般也在此领域里包含。环保产业一般包括大气治理、水治理、土壤治理、固体废弃物治理等细分产业。
我国节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可用三个特点来概括:
第一,国家重视,政策支持。发展节能产业,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能源战略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国家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要求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发改、住建、工信等部委及地方政府都有专门负责节能工作的职能机构,也出台了不同层级的各类文件,对于社会各领域均有明确的节能政策、规划和行动方案。
第二,市场潜力巨大。据国家发改委统计,近五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近18%,但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能效水平仍低于世界水平1/3。数据显示我国单位GDP能耗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1倍。因此,对节能产业来讲,中国仍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节能产业市场。
第三,发展迅猛但仍处发展初期。“十二五”“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以年15%-20%的速度增长,约为同期GDP增速的2-3倍,2018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已达到7万亿元,“十三五”末行业投资规模有望超17万亿,产值超百亿的企业也将超50家。据业内预测未来十年,该行业增速仍有望达到GDP增速2倍以上。对节能产业来讲,据《2018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十二五”以来,节能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超过10%,不含制造业的主流节能装备和节能产品产值,仅第三方节能服务2018年产值就达到 4774亿元,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达到6439家,从业人数72.9万人,形成年节能能力3930万吨标准煤,年减排二氧化碳1.06亿吨。总的来看,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节能环保行业已然成为提振经济、提升发展质量的突破口和明星产业。
节能产业虽面临很大机遇,但还存在着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融资难,创新能力不强等系列问题。尤其是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我国目前6000多家节能服务公司,其中约80%为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由于企业负债率的限制和节能减排业务的特点,设备制造厂商、服务运营商和最终用户都难以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实现节能减排设备的大规模投放,投融资难成为制约我国节能减排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融资租赁行业的飞速发展和转型困境
融资租赁是工业企业进行资金融通和设备采购的重要手段。以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美国的工业企业有48%的设备采购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完成,只有17%的设备采购通过银行信贷解决;此外,美国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为21.5%,英国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更是高达32.9%,而我国融资租赁的市场渗透率仅为6.9%。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改革持续深入,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过去十年,融资租赁行业充分发挥融资便利、期限灵活、财务优化等优点,企业主体由一百多家发展到上万家,资产规模也增长了十多倍,达到七万亿,但飞速发展的十年也积累了很多困惑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服务领域所涉城投平台业务占比过高,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影子银行”角色,债务和监管都面临较大风险,广受诟病;二是融资租赁基础业务类型主要是直租和售后回租两种,直租基于新设备的采购租赁,回租基于既有设备的售出再租赁,与既有设备的抵押贷款相类似,而整个资产规模中售后回租比例过大,行业披上“类信贷”的魔咒一时难以解除;三是
租賃行业真正做直租、真正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占比不多,缺乏对专业领域的深耕和服务。
2020年6月2日,国家银保监会发布了《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开始全面接受金融监管,走上了规范、快速的发展轨道,办法中对集中度、杠杆率等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要求,核心的指向很明确,就是要求融资租赁企业要在战略上回归租赁本源,搞真租赁,真正服务中小微企业,另外要提升专业化能力,要专注于产业,熟悉产业、服务产业、深耕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