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申溪款”花形壶赏析

2021-09-18王朝红

江苏陶瓷 2021年4期
关键词:花器气度紫砂

王朝红

摘  要  在紫砂创作上,古人经典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我们要在自己和古人的身上找到差距,不断地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经常能有提升,这也许才是稽古维新的真正意义所在。要摆脱过分陷于细节的问题,应该向古人的大架子、大气度上去用力。本文就是凭借对清代“申溪款”花型壶的赏析,试图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  紫砂;光素器;花器;细节;气度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当中的瑰宝,它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智慧的一种结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艺术创造方面的高超造诣。紫砂壶作为茶道具和人们结缘,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文人雅士的参与使得它有很多的经典传世,在艺术之林当中熠熠生辉。人们对于紫砂壶的熟悉和喜爱,其实从最初的泡茶、品茶的实用器,慢慢地关注到它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除了实用以外,好的紫砂壶能够让我们赏心悦目、点缀空间,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有些紫砂壶更是因为具有收藏价值而备受人们的追捧。

紫砂壶一般认为起源于宋代,但真正走上艺术化生产是在明代正德年间以后。宋元以前多煮茶,明清改为泡茶,紫砂壶的兴起与茶文化息息相关。从造型和工艺上来看,明代紫砂壶的总体特征是粗、大、笨,清代初期从陈鸣远开始,紫砂壶制作崇尚精巧、秀雅之风。虽然壶没有生命,但是我们往往说它有生命,它的生命就是制作者赋予的。欣赏一把紫砂壶,要看紫砂壶的精、气、神,如果没有这种精、气、神,紫砂壶就不能算作是艺术品,只能是商品或是工艺品。而紫砂壶的精、气、神其实就是作者的精、气、神,通过泥料、工具、技艺赋予这把壶的,有作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积淀作为支撑。

紫砂壶的创作题材表现手法多样,分为光素器、筋囊器和花器三大类,当然在创作中也可以把这三大类做充分结合。紫砂花器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最接地气的表现,紫砂花器非常贴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民族,能够在自然的万事万物当中取象,然后加以梳理整合、提炼概括,以艺术的手法和形式表达出来。最常见的紫砂花器就是“鱼化龙壶”、“松竹梅壶”还有“报春壶”,这些壶型都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对吉祥寓意的向往和高雅的追求。紫砂花器可以说是深深植根于老百姓的生活,花器是广受喜爱的,这种民族性的东西有着非常广阔的创作基础和土壤。毫无疑问,紫砂花器会有一个非常旺盛的强劲生命力,而目前紫砂花器创作也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清代“申溪款”的花形紫砂壶(见图1),这把壶在光素器的基础上加了一些花器的制作工艺,和我们当代的制作工艺、表达方式以及它所折射出来的文化信息含量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所看到的这件作品是具备大气象的一件作品,它是饱满的、充盈的、丰实的。这把壶可能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花器作品,只是用了一些花型,把一些花器元素揉在这个作品当中,颇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意思。于此也可见古人的态度,凡事不过度。“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在很长的时间内,被认为是齐白石先生的经典绘画理论,这种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紫砂花器的制作,一味写实就落了俗套,或者是陷在“细枝末节”里出不来。从某种角度来讲,古代紫砂壺的制作有些像中国的写意画,当代的紫砂器制作则非常像工笔画。今人的作品往往工细有余,而古人作品的气度毫无疑问是胜过今人的。这把壶不像我们现在多数制壶作者的那种太过于细腻、太过于工细。所有的“工”只是为了一个非常有益的点缀和呈现,这种挺实的、饱满的、真力弥漫的创作理念和格局,似乎是我们当代的紫砂人最应该借鉴的一种东西。我们很多人就是太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了整体性,或者说是大的气度的把握和表达,当代的表达误区在这把壶当中丝毫却看不出,也许就是因为古人的心里头有大的气象、气度,才能把作品悠闲自如地表达出来。壶盖是以花型来表达的,这里面有很多类似于筋囊器的感觉;壶的底足也是用花型来表达的,这种底足在紫砂器物当中、在紫砂壶当中还是不常见的,给人一种很惊艳的感觉。

“借古以开今,继往以开来。”所有的理论都只是一种片面的表达,在创作当中似乎应该把这些东西融会贯通,才能够真正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当代紫砂作品的创作不管是光素器、花器还是筋囊器都往往会走进一味工细的死胡同,这是值得警醒的事。在古人的经典作品身上,我们恰恰应该学习这种宏观的把握,让所有的部件、所有的工艺、所有的技法服务于大局,这样整体性才强,作品才能神清气足,才能够达到一种非常震撼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花器气度紫砂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冥想
气度影响你的高度
推敲文本,把握有“度”
浅谈紫砂《蟠桃壶》的绝代风华
《读壶记》
浅析紫砂《仿古壶》的气度、工艺和文韵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
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