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仙骨在,端欲去凌波
2021-09-18潘颖
潘颖
摘 要 紫砂壶是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自北宋诞生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始终以强劲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如今更是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独树一帜,绽放奕奕光彩。紫砂壶“凌波”以水仙入壶,让人执壶品茗时多了几分趣味,愿以此壶为记,换你来年一梦清明。
关键词 紫砂壶;凌波;造型设计;美感意境
每种艺术的诞生都与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可以说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在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曾兴起过各种艺术形式,但其中有许多都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湮没于历史洪流里,最终销声匿迹,这些艺术的兴起与消失都与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密不可分。紫砂壶可谓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自北宋诞生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始终以强劲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如今更是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独树一帜,绽放奕奕光彩,这是因为紫砂壶与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紧密相融,契合人们的饮茶习惯,更能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审美,而为人所接受。
1 紫砂壶“凌波”的造型设计
纵观紫砂壶的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变化,紫砂壶的造型装饰工艺不断完善,除传統的手工匠人以外,也有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紫砂壶的创作设计中,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逐渐提升,这些都为紫砂壶的创作提供了优越条件。发展至今,各种器型层出不穷,契合了不同人群的审美和文化。筋纹器起源于明代,可谓线条艺术的绝美代表。众所周知,任何造型都离不开线条的勾勒,由点及线、由线及面是造型的基础,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一定有赏心悦目的线条,筋纹器的主要特征就是由“经线纹理”构成,它是利用点、线、面、块状创造美感的突出代表。紫砂筋纹器将大自然中的瓜果、花瓣等形体引入造型,运用几何形等比例分割,使得作品呈现出规律的纹饰,一般而言,筋纹线条自钮顶向壶身发散,线条流畅自然、以一贯之,壶体造型凹凸有致,给人以韵律美和形式美。欣赏紫砂壶“凌波”(见图1),此壶的造型灵感来源于水仙花,它将水仙花造型高度抽象后以筋纹棱瓣形式表现,结构上极为严谨,等分筋纹,并且有阴阳纹棱,筋纹器的工艺难度都具备,韵律变化视觉效果也极佳。此外,虽为筋纹器,我们在欣赏此壶时注意力并不会完全被其繁复的筋纹吸引,而它整体造型亦韵味十足,有时候远观甚至会忽略其筋纹,仅仅被整体线条所吸引,可谓十分高级。可以说,它是集造型美学与工艺难度为一体的高难度砂壶器型。仔细欣赏,“凌波壶”通身划分为八瓣,瓣与瓣之间并非以简单的一条筋纹区分,而是有凹有凸、韵律分明,使其底部造型如同裙摆张开,平添了几分优雅灵动的气息,给人以轻盈之感;壶钮如同花蕊,筋纹线条繁密却规整,饱满玲珑,可谓绝美至极;壶流与壶把两相呼应,三弯流转折有度,圈把婉转天成,同时又采用雕塑的装饰技法在流、把上饰以卷起的水花,线条自然尔雅、舒卷可爱,仿若有清凉的水浪扑面而来,引人入胜。在造型上,此壶将花器与筋纹器的造型工艺相结合,巧妙运用大自然美的符号,整壶工艺严谨之余又不乏自然生动;在泥料选择上,此壶选用优质原矿清水泥制作而成,色泽清丽而古雅,又具温润之美,极有韵味,可以说,整壶造型、装饰与泥料相互搭配,最终塑造出一把绝美的好壶。
2 紫砂壶“凌波”的审美意境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得水之精、借水发芽,于卑湿处吐芳华,雅如冰肌玉骨,不以妖艳呈花色,澄澈若水,羽化成仙,故名为水仙。每当隆冬风厉、百花凋零、山水寂寥之际,水仙则以一身冰雪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宛如水中仙子踏着凌波微步而来,长空皓月之下,人与草木之间,始终心有一点灵犀。入冬生芽,至春而凋,她轻盈而来也从容而去,整朵凋谢后倔强地保留繁盛时的模样。世间大俗即大雅,俗在寻常尘世间,雅在风流文人画。水仙,得水能仙,却又雅俗共赏,文人墨客喜欢它清绝出尘的神韵,老百姓则喜欢它迎春吉祥的寓意。水仙因在冬去春来之际盛开,所以在新春之际常作案头供赏的福兆花。因其谐音“谁先发”,有发家致富的寓意,又带有“仙”字,甚为吉利,广受大众喜爱。汪曾祺在《岁朝清供》里说:“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有了水仙才叫过年。“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给我一点清水,便能自己长袖翩翩;给我一点白雪,便能映出一个春天。遗世独立,一朵花也可以是一个世界。养水仙是个静待美好的过程,一个月便能闻见幽幽香气,仿佛水仙穿越时光的长河,为你带回一份盎然春色,为天寒平添了几许温润的暖意。岁寒有清欢,此壶以水仙入壶,让人执壶品茗时多了几分趣味,愿以此壶为记,换你来年一梦清明。
3 结 语
紫砂艺术将书法、绘画、雕刻等各种艺术形式融合起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创作一把紫砂壶,不仅是做一把简单的实用器,更是制壶艺人精神的享受。拥有一把紫砂壶,不仅能让我们品味到茶的真味,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在茶壶身上留下的痕迹,欣赏到温润如玉的包浆之美,我们有何理由不去发展传承紫砂文化呢?
参 考 文 献
[1]许幼丰.高雅脱俗的凌波仙子——论紫砂壶“银台醉客”的艺术特色[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1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