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康熙将军罐”研究

2021-09-18夏恒

江苏陶瓷 2021年4期
关键词:外销

夏恒

摘  要  将军罐出现于明,盛行于清,在康熙时期发展至鼎峰,是明清时期是极为重要的器型之一。本文以康熙将军罐为研究对象,结合时代背景,从器型、工艺、纹饰以及外销状况四方面分析总结其特点。

关键词  康熙时期;将军罐;外销

将军罐为明清较为常见的器型之一,因其宝珠顶钮盖状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其早期多为佛教僧侣盛殓骨灰之器,后作为陈设器使用。同时将军罐亦可用之储物,且瓷罐多带盖,因而又被称为盖罐,但其与普通盖罐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宝珠顶钮盖以及高壮挺拔的身姿。据考证,其初见于明嘉靖、万历时,至清顺治时基本定型,康熙年间大量涌现。

1  将军罐源流及用途

罐作为陶瓷器中最为常见的器型,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盖罐、系罐为其主要类型。至宋、元时期发展出短颈大腹的直口罐和荷叶盖罐,将军罐设计伊始便是以元代荷叶罐为参照。明代将军罐的烧制虽承元制,但已基本脱离元代盖罐的敦厚笨拙,更趋于轻巧灵秀,至清初将军罐器型愈加修长。将军罐最初便是以丧葬用具进行生产,如在石门县夹山寺奉天大和尚墓出土的清代顺治时期奉天大和尚青花骨灰将军罐,出土时内装有舍利物。

随着制瓷工艺的不断提升,清中期以后将军罐的器型越发高大挺拔、丰硕俊美,器物外壁多以青花、五彩等多种手法进行装饰,逐渐被人们当作具有观赏性的陈设器。且自康熙时期始,将军罐多出口海外,受到西方人的喜爱,被用作陈设器放置于厅堂之中,三件将军罐与两件觚式瓶的五件套组合是西方人最为喜爱的瓷器搭配。然至清末民国,将军罐成为了具有实用性的陈设器。将军罐其器型高矮不等,在清末民国时期被作为陈设实用具放置家中,且较为特色的是此时将军罐多被作为嫁妆瓷大量生产,并与由笔筒演变而成的状元罐配套,有文武双全的寓意,民国时期被誉为“北方景德镇”的唐山启新磁厂就大量生产作为嫁妆瓷使用的将军罐。

2  康熙将军罐器型

经过学者们对实物的考证,得出真正成熟的将军罐是在明嘉靖、万历时期创烧而成的。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将军罐多肩以下渐广,至腹部最大处内收,平底、短颈大口;盖钮多为火焰钮、洋葱钮和宝珠钮。至清初顺治时期,器型丰满,器身较粗矮,直口丰肩,腹下敛,有的高达一米左右,颈部有孔可以穿钉上锁。随着制瓷业的发展,将军罐发展至康熙年间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罐式,存世量较大。康熙年间将军罐器型发展大致历经三种样式,一为丰肩鼓腹式将军罐,二为鼓腹下收式将军罐,三为鼓腹下收式外撇将军罐。

丰肩鼓腹式将军罐多为康熙早期流行,其造型与顺治时期将军罐相似,直口短颈、丰肩、鼓腹,多为无釉平底,配有笠帽行盖,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青花凤穿花盖罐”(见图1)为康熙早年间作品,宽口短颈、丰肩圆腹、圈足,盖折沿圆顶拱起,上置宝珠形钮;鼓腹下收式将军罐多为康熙中期时器型,此时器型开始挺拔,肩腹线条逐渐圆润,腹部下收,且罐口直径缩小,罐盖直径延长,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官窑青花花鸟盖罐”(见图2),罐唇口、短颈、丰肩、圆腹下敛、近底微外撇、圈足,足内砂底无釉、盖拱顶、折沿、宝珠钮;康熙中晚期则多为鼓腹下收式外撇式将军罐,器型更为高大秀美,以肩部开始下收,底足较早中期罐形更为外撇,且多有二层台式圈足,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花人物纹盖罐”(见图3),溜肩、肩下渐收、近底外撇、二层台式圈足,盖折沿外撇呈菱花形,盖面拱起,上置宝珠圆形钮。

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造型或数量都能冠绝明清。而康熙时期将军罐造型从其整个发展过程来说乃是身形逐渐高挑、线条更为顺畅优美的过程。康熙早期造型仍有顺治朝遗风,罐盖较小且隆起较为平缓,罐形矮胖、宽口直颈、圆肩鼓腹、腹部下收、足微撇或无外撇。然发展至中期整体罐形渐高挑、口渐窄,圆肩渐向溜肩转变,肩颈连接更为顺畅,足外撇、盖渐隆、直径渐宽。至晚期,将军罐器型已发展完备,器型高大,高盖、窄口、直颈、溜肩或圆肩,从肩部开始内收,足外撇更甚,或有二层台式圈足,成为将军罐发展最为典型的器型样式。

3  康熙将军罐工艺与纹饰

将军罐作为清代常见罐类,装饰极为丰富,多见有青花、五彩、素三彩、粉彩、黄釉、茄皮紫釉、白釉等。然至康熙时期,主要以釉下青花及釉上五彩所制的将军罐最为精彩,《饮流斋说瓷》言清代“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但也有较少的三彩瓷以及颜色釉瓷,如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康熙款“墨地三彩将军罐”,罐盖及罐身皆为墨黑釉地,以绿、紫、黄三色绘刀马人纹饰,器物整体纹饰动态感强烈,釉色滋润发亮。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康熙年间“官窑茄皮紫釉牺耳将军罐”,罐身通体施茄皮紫釉,均匀光亮、无纹饰,肩部有两个兽首装饰。

将军罐作为清代较为流行的器物,其装饰纹样极为丰富。龙凤、花鸟、婴戏、刀马人等种类丰富,且康熙时期“画笔为清代冠”,无论官窑还是民窑所产,其纹饰都极为精美,但相较之下其中官窑多绘花鸟图案且“规矩准绳,必恭敬之”,而民窑除了各种花鸟图案外还常绘各类人物纹,“用笔敢于姿态”。

将军罐因器身较大,多通体绘纹饰,其中人物故事纹多绘大型场景,采取多人组合的样式,山石树木、亭台阁楼皆为搭配,婴戏图、四艺图以及各类刀马人等题材都极为常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民窑青花仕女婴戏图盖罐”,颈部绘有一圈如意头,腹部满绘仕女婴戏图,仕女有执扇戏婴、抱子、小童戏狮、放风筝、打鼓、举莲等,画面空间中衬有洞石、蕉叶、花草纹等,人物众多、动态鲜明、细节刻画细致。同时将军罐还会以成对的方式出现,在南昌大学博物馆藏的一对“康熙青花人物纹将军罐”,其纹饰表现为连环故事的形制,一个绘徐达攻打北京城,元朝将领防守的场景;另一个则绘元顺帝逃离北京,明军在后追赶的画面。

将军罐上花鸟纹多表現空间感,画山石与花鸟的组合,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康熙五彩花鸟图将军罐”,盖面绘桃枝,颈部绘牡丹一周,罐身绘假山、牡丹,一只红尾雉鸡立于石上,画面色彩丰富、寓意吉祥;同时,在康熙时期将军罐多绘开光,开光内绘不同题材花鸟纹饰,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康熙青花花鸟盖罐”,其腹部绘四组开光,开光内分别绘荷莲鹭鸶、松石图、喜鹊登梅、牡丹花鸟图,利用将军罐形体高大的优势将绘画工艺展现得淋漓尽致。

4  康熙时期将军罐的外销

清初时期,因沿海地区存有抗清政权,导致顺治及康熙初年间实施海禁,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的正常贸易输出。直至康熙二十二年基本消灭抗清势力,于二十三年开放海禁,自此以后,我国开始大规模的瓷器贸易,主要以民间贸易为主,康熙时期景德镇便是外销出口瓷器的主要生产地。

出口外销的器物中多西方定制,在清人蓝浦所著《景德镇陶录》中说:“商多粤东人,贩去与鬼子互市,式样奇巧,岁无定样。”其中所提及的“岁无定样”指的就是景德镇每年所产的瓷器都会依据欧洲市场的需求不同而生产。虽记载为乾嘉年间外销瓷状况,但也可窥之西方人在中国定制瓷器的习惯。西方人多定陈设器以及日常器,如盘、碟、杯、壶等,也极为喜爱大型瓷器,将军罐便是大型器中之首。康熙时期的将军罐与觚式瓶是西方人极为喜爱的陈列器,并逐渐形成三件将军罐与两件觚式瓶的五件套组合定式,多设于壁炉之上。在圣彼得堡凯瑟琳皇宫的一个展厅内就存一对高达一米的康熙时期“五彩带盖将军罐”悬挂于墙壁之上,色彩华丽、图案精美,在每只将军罐下方各悬一对五彩大花觚作为陪衬。

将军罐作为康熙时期瓷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种类,目前出水的众多康熙时期沉船皆可以发现,以青花及五彩将军罐居多象。如在福建地区出海的“碗礁一号”沉船中发现的最大瓷器便是一件康熙时期的青花将军罐。“碗礁一号”出水的瓷器大多为康熙中期景德镇民窑精品,此件将军罐约60厘米高,器身上绘有“福”字和“万花献瑞图”。除此之外在头顿号沉船、蒙巴萨塔纳号沉船中皆能发现将军罐,且多以将军罐、花觚成套出现,以此也可管窥西方人对将军罐的喜爱。

当时外贸交易保存下来的瓷器散布在欧洲各地,私人藏家及博物馆中皆有。其中德累斯顿茨温格尔宫藏有大量中国的瓷器,在其瓷器走廊中就摆放有几件体型高达一米左右的将军罐,为远近闻名的“龙骑兵瓷”。1717年,奥古斯都二世以波兰萨克森部队的一个兵团换取北部普鲁士摄政王威尔·汉姆一世所收藏的151件大型中国青花瓷大罐,这成为世界古代外销瓷贸易史上最为昂贵的一次交易,这批瓷器后来也被称为“近卫花瓷或龙骑兵瓷”。奥古斯都二世对于青花瓷器的狂热追求,以至于茨恩豪斯将这批瓷器称为“萨克森王国的血罐”,此后这类瓷器还成为欧洲贵族定制瓷器的标准器,一度被模仿定制,且只要体型硕大的瓷器,无论纹饰、釉色与图案都被称为“龙骑兵罐”。

5  结  语

将军罐最早作为丧葬用具进入人们生活,在不断发展中成为日常陈设器以及婚嫁瓷器。至今,将军罐更多地被作为摆置观赏的陈设瓷,得以看出将军罐艺术价值的不断发掘。在其发展历程中,当数康熙时期最为精美,并也最为典型。将军罐作为康熙时期重要的瓷器種类之一,与其它瓷器相比,较大的器型能容纳各类题材的展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在外销瓷器中占据重要地位。

参 考 文 献

[1]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

[2]朱虹,饶妍.浅析明清时期将军罐器型及装饰纹样的演变[J].牡丹,2016(22):43-44.

[3](清)寂园叟撰.匋雅[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4]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1982.

[5]黄忠杰.波兰王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国外销瓷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Research on Kangxi's General pot of Qing Dynasty

Xia Heng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100089)

Abstract   The general pot appeared in Ming Dynasty,Was popular in the Qing Dynasty,It reached its peak during the Kangxi period,It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strument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from four aspects: shape, technology, decoration and export status.

Key words  Kangxi Period;General pot;export sales

猜你喜欢

外销
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纹章瓷
关于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作的几点思考
十八世纪外销广彩瓷的欧式类型研究
清代外销画里的珠江船舶
开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