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布,深圳人的新朋友

2021-09-18陈铭杨文瑾

南都周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鹏海域新区

陈铭 杨文瑾

2021年7月5日傍晚,布氏鲸进食后在海面与海鸥“嬉戏”。

远远望去,在蔚蓝的大海上,它的身段像一座小山,随着波浪起伏。它嘴巴张开时,像一个火山口,活生生的鲸盆大口。捕食时,它会张开大嘴几乎垂直浮出海面,像一个漏斗,把海水和鱼群、小虾都吞到嘴里,然后用嘴里的鲸须把海水弄到鳃里,最后再从鳃里把海水喷出去,顿时,海面上喷射出一道道水柱。它没有牙齿,全靠吞食,每天要吃掉100多斤鱼。

最近,在深圳大鹏半岛海域,它安下了家,每天快乐地游弋在这片海域,捕食小鱼小虾。没有人知道,它从哪里来,是否与鲸群失散而误闯此处。也没人知道,它何时会离开。

它是一头鲸鱼,一头刚成年的布氏鲸。因此,深圳人给身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它,取了一个亲切可爱的名字“小布”。

一晃,小布来深圳一个多月了,它的到来,牵动了一整座城。一座城的人,都知道它的大名,不少人驱车两三个小时,只为远观一眼。但更多的人,没有那么幸运,即便久等也未能一睹其真容,只能通过直播平台观看“云吸鲸”。

一时,小布成了网红。

因它的到来,一些变化、改变,正在大鹏半岛悄悄地发生。

“鲸”现

发现鲸鱼,纯属意外。

6月29日早晨5点多,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土洋社区有市民反映,疑似鲸鱼出现在大鹏湾海域,还有渔民拍到了鲸鱼浮现大鹏湾沙鱼涌海面的视频。

6月30日上午8点和10:30,7月1日中午12:30,市民多次发现鲸鱼活动的身影。

很快,前去现场观测的海洋专家确定该鲸为多年未见的布氏鲸,它可能是尾随鱼群而至沙鱼涌海域。

时隔16年布氏鲸再现这片海域,堪称惊喜,稀客造访!大鹏湾上一次发现布氏鲸是在2005年,当时曾有一头布氏鲸在香港沙头角海域搁浅。

一头健康的布氏鲸惊现深圳海域的消息,一天之间,通过网络传遍了全国。

无人机清楚地拍摄到了小布的活动影像。

体长约8米的它不时露出水面,张嘴摆尾,周边鸥鸟环绕,纷纷抢食它嘴里、背上的漏网小鱼,鲸鱼与鸥鸟共舞,一片其乐融融的自然景象。

作为大自然的信使,小布的到来是深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最好说明。

一时,意欲一睹为快的市民纷沓而来,站在海滩,拿着望远镜、照相机,耐心等候。

平先生在官湖海边开了家客栈,客栈正对着布氏鲸每天出没的沙鱼涌东纵北撤纪念亭海域,所以,他得以“近海楼台先观鲸”。

“有阵子,差不多每天都能看到它,有时候它距离沙滩很近,看得比较清楚,有时候比较远,当它浮出水面时只能看到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在他看来,起初看到小布,非常惊喜,现在看得多了,已经把它当作是身边的一个朋友。

“鲸”喜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今年联合发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布氏鲸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小布的出现,带给深圳人惊喜。作为深圳人的贵宾“小布”,逗留大鹏湾海域一个多月以来,受到了多方的重重守护和精心呵护。

大鹏新区第一时间发出温馨提示,建议大家不要前来,惊扰到“小布”。据专家介绍,布氏鲸胆子较小,如果水面上有大量船只活动的话,会导致布氏鲸不敢潜出水面,而鲸是哺乳动物,长时间不出水面呼吸的话会导致窒息,因此希望人们不要过度打扰。

7月31日,一场关于小布的讲座在坪山图书馆举行,主持人为深圳知名自然生态记录者南兆旭老师。主讲人,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馆长、海洋作家白小刺带来了主题为《自然博物在深圳—由鲸鱼小布的到来谈起》,他三问小布: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来干什么?

白小刺分析,小布极有可能是从广西涠洲岛游过来的,但也不排除是从香港海域外围游过来的,甚至有可能是与鯨群走失的一头孤鲸。根据目前观察到的情况,它每天就在这片海域活动,其游速相当于我们骑自行车的速度。

“随着鱼群的消失,小布肯定会离开深圳,但明年,它还来不来?”白小刺问道。

目前看来,小布还是挺幸运的,但也面临一定的危险。白小刺说,通过无人机拍摄观察,发现小布的背鳍有一道伤口,应该是剐蹭的,但不是很严重。但更加致命的是海洋垃圾造成的潜在威胁,海里漂流的塑料瓶、塑料薄膜,如果被它吞到肚子里,对它的肠胃是非常大的考验,因为这些海洋垃圾无法被消化。

前不久,一只绿海龟因龟壳患病搁浅在距离大鹏湾不算远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海滩,随后被送往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救助基地进行治疗。绿海龟背甲开裂、伤势较重。8月2日,绿海龟已经开始进食,但在排泄物中,救助人员发现了没有被消化的塑料制品。

布氏鲸为何出现在大鹏湾?

小布的到来,忙坏了深圳人。闻讯而来的还有多个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

曾任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哺乳动物谱系地理学、种群遗传和种群生态学,以及鲸豚类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林文治,于7月2日清晨4点多赶到深圳后,立即出海对布氏鲸进行了近距离观察。他发现,小布目前捕食行为规律,呼吸有力,可以确定这是一头健康的布氏鲸,因搁浅风险较小,暂时不需要驱赶。

他建议,这是少见的布氏鲸近岸活动,科研机会难得,可采用吸附性的标识工具,记录布氏鲸的行为和活动轨迹。

布氏鲸为什么会出现在大鹏湾?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陈炳耀表示,根据此前已有记录,在香港外海曾有布氏鲸群体活动,目前暂未确定小布是否香港布氏鲸群体因追逐鱼群而落单进入大鹏湾的。经观测,这是一条小型布氏鲸,体长8米左右,倾向于是亚成体。这头布氏鲸与北部湾布氏鲸定期性活动不同,应是偶然性行为,可能与盐田港航道停航有关。

获悉深圳出现一头布氏鲸的第二天,陈教授带着两名研究生第一时间赶到深圳,在大鹏驻扎下来,租了船只,每天出海观测观察,记录数据。

此前,担任北部湾鲸豚研究和保护中心副主任的他,只在广西北海看到过布氏鲸,“出现在深圳,实属罕见,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生强看来,布氏鲸出现在大鹏湾是正常的生物现象,体现了食物导向,应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这头布氏鲸的干扰。

贴附信标

7月3日上午,科研工作人员用特制的长杆慢慢地靠近布氏鲸,等待它出水的那一刻,把信标贴在布氏鲸的背上。

此次是国内成功为鲸类贴附信标,并成功回收信号。“这种信标对于鲸类动物来说,就像我们在人身上贴了一张纸或一块胶布一样。信标大约两小时会自动脱落,浮在海面上。科研人员收集回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海洋环境保护高级工程师廖宝林介绍,信标可记录到布氏鲸在水下的轨迹,它的速度和加速度,并收集声音,为后续科研提供数据支撑。

对小布的关心,当地政府不遗余力,借助小布造访做客的契机,顺势展开了一场海洋科普宣传以及保护运动。

7月2日,大鹏新区召集多部门召开研究鲸豚保护有关工作专题座谈会,并成立大鹏新区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公布了科研团队对于“小布”的初步分析结果。

这也是国内首次报告野外大型鲸类潜水及捕食等行为数据。

发现布氏鲸后,大鹏新区在各种平台发出呼吁,希望市民及船员不要靠近,不要围观,不要投喂,来往船只尽量避开绕行。大鹏湾航道密集,速度较快的快艇等小型船只,更易对布氏鲸造成伤害,因此加强了对海上船只的管理。

大鹏渔政大队告知渔船渔民注意避让,不要靠近,不要围观,并组织执法船艇到达现场维护秩序,劝返围观船只。

一个多月以来,大鹏新区生态环保部门持续加强对大鹏湾布氏鲸出没海域的100余个入海排口和69公里海岸线的巡查,对入海排口水质持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水质优良。

由于大鹏湾海域有一部分在香港,布氏鲸的出现也引起了香港的关注。作为今年初在大鹏成立的深港澳海洋保护联盟发起方之一,香港环保协会也向广大香港市民发出倡议,共同守护这头稀有的布氏鲸。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海洋环境保护高级工程师廖宝林建议,深圳要与香港及附近城市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及时掌握和共享布氏鲸相关信息及去向,针对可能出现的搁浅等情况,提前联系大型水族馆、博物馆等,做好后续处理预案。

根据连日观测情况和数据分析,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科研团队发布了初步分析结果,认为近期在深圳海域出没的布氏鲸有较为频繁的“鲸吞”捕食行为,潜水和呼吸行为总体没有观察到异常。

但是,当周边200米范围内有船舶活动时,小布的潜水时间延长,捕食频率降低,伴随捕食行为持续时间减少。表明船舶活动对动物行为造成了负面影响,增加了动物的避船行为,进而降低动物捕食精力。

此次是第二次记录布氏鲸在内地近岸海域活动,另一次是2018年在广西北海涠洲岛。“这与近年来新区海洋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密不可分。”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负责人表示。

对于大鹏新区来说,四年前的抹香鲸悲剧犹在眼前。

2017年,曾有一头长约11米、重达10多吨的抹香鲸在大鹏海域被海上渔网所困。在渔政部门、渔民及海洋专家努力下,清除渔网后的这头抹香鲸缓缓游向惠州大亚湾海域。然而,它最终还是在惠州海滩搁浅后停止了心跳。解剖时,意外发现她肚子里还怀有一头足月的小宝宝,可惜已随母亲一起离世。

如今,这头抹香鲸的标本静静地安放在惠州一个偏僻的地方。按照它的1:1形体,白小刺做了一个雕塑,明年将永久设置在大鹏半岛西冲沙滩上,成为一道讲述大鹏海洋故事的景观。

保护与共生

为了做好小布的保护工作,深圳成立了大鹏新区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下设办公室、海上环境工作小组、科研和救助工作小组、宣传信息工作小组。大鹏新区群团工作部成立一支200多名志愿者組成的队伍,组织了多场海岸线清洁活动。

小布成为大鹏新区最近的工作重点之一。7月5日,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军再次组织新区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召开会议,形成常态化保护机制。

然而,人类对鲸类了解甚少,如何做好小布保护工作,大鹏新区特别组织了一场座谈会,邀请了多位专家献计献策。

2021年7月5日,全天的观察记录后,陈炳耀教授对照片进行分析:布氏鲸在大鹏海域捕食的鱼类比较小,在滤出海水时,正好被卡在鲸须上,这是难得而有趣的瞬间。

陈炳耀在鲸豚科研调查船上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摄影_贺达源

参会的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文治、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海洋环境保护高级工程师廖宝林、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陈炳耀、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生强等专家参与座谈会,并视频连线了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松海、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香港分会总监文贤继。

对于如何加强布氏鲸的保护,蓝色海洋、潜爱大鹏等环保组织也有自己的看法。曾在深圳完成全国首次全海岸线海洋垃圾调查的蓝色海洋秘书长马海鹏认为,官湖附近海域有大型遗留渔网,可能会对布氏鲸产生威胁。建议在管控快艇等船只,约束观赏人员的同时,要注意清理海洋垃圾。

潜爱大鹏秘书长王晓勇表示,建议成立鲸豚保护联动机制来统筹整个工作。可借鉴此前拯救抹香鲸的经验,使用一条大船配备相应数量的小船,成立基地,便于统筹开展科研救援工作,减少进入布氏鲸活动海域的船只。

专家和环保组织人士建议,长远来看,可规划大范围海洋生态资源调查项目,推动部分海域全面禁渔,以保护大型水生野生动物。

有专家认为,大鹏湾夏季的优势鱼类种群正好是布氏鲸的食物资源,待夏季过了,大鹏湾优势鱼类种群改变了,随着食物资源减少,布氏鲸“小布”可能就自主离开了。

专家也提醒,目前大鹏湾食物充足,鲸鱼捕食频率也很正常,需要做好长时间停留的准备。

2021年,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湾)海域的海洋伏季休渔从5月1日12时起至8月16日12时止。目前距离休渔期结束时间越来越短,休渔期结束后,管控压力会很大。专家提出,要做好相关预案,特别是“小布”体积和体重都较为庞大,一旦出现险情,救助难度和应急压力会很大,需要提前做好應急准备。

大鹏加速打造海洋科学重镇

布氏鲸突然现身大鹏湾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鹏湾和大亚湾海域,历史上曾是鲸豚类海洋生物的乐园。

深圳自然大使、漫野自然教育工作室发起人、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执行秘书长马海鹏说,大鹏湾海域鲸豚类海洋生物频繁出现,今年以来就已经记录到多次江豚活动,最大的一群至少有数十头,这些情况应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和相关民间组织的注意,争取尽快制定有针对性的海洋生态修复和保护政策,包括论证在大鹏湾海域设立禁渔区的可行性,为创建海洋中心城市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员李松海点赞深圳、大鹏的做法,认为这种“大力鼓励开展科学研究,严格管控人类活动影响,深圳做得非常好。在海洋动物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是全国典范”。

李松海认为,布氏鲸是大范围迁徙动物,了解其活动规律尤为重要,可采用信标跟踪的方法来加强相关研究工作。此次,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员派出了3名博士组成的科研团队,夜以继日地在大鹏新区对布氏鲸进行观测和科研。

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官湖社区书记邱晓文也认为,正是由于近年来大鹏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才能频繁引来大型鲸豚类生物嬉戏觅食。

因为“小布”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关于大鹏的海洋科学重镇规划与实施,加快了进程。

向海而生,向海而兴。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得到国家支持。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到2025年,全面夯实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各项基础,建成一批标志性、代表性、关键性项目。

规划建立海洋科学重镇的大鹏,担当起支撑深圳蓝色经济封面门户的重任。

“如果‘小布留在附近海域并建立自己的种群,对于广东的生态保护而言,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陈炳耀乐观地预见。

然而,去与留,只有小布才能决定。

猜你喜欢

大鹏海域新区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看图纸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海军舰艇前往演戏海域
刘业伟、王大鹏设计作品
十大事故多发海域中国南海周边排第二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AComparingandContrastingAnalysisofCooperationandPolit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