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韩农产品贸易的三元边际分析
2021-09-18戴庆玲
戴庆玲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中韩自1992年8月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取得快速发展。近年,中韩两国为强化经贸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双方积极探索“新南方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合作。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国、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韩国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1]。一直以来,农产品贸易是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随着中韩“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加之中韩 FTA 的正式生效,深入研究中韩农产品的贸易特征,测算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的三元边际贡献率,对推进两国经贸合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外学者纷纷对贸易增长的原因进行分解研究。Melitz[2]创造性地提出了二元边际的概念,主张从扩展和集约两个角度对贸易增长进行二元分解。Hummels 和 Klenow[3]继承并发展了二元边际概念,将其中的集约边际进一步细分为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形成了三元边际概念,从而能够研究出口贸易增长更深层次的原因。Alvarez和Claro[4]选取1990—2005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对智利出口贸易增长的三元边际,结论显示集约边际的增加主要源于出口产品数量的增加而非价格的变动。Amurgo-Pacheco 和Pierola[5]考察了发展中国家间的地域差异和产品差异,发现集约边际对贸易增长的影响最大。Liapis[6]比较分析了高收入水平国家与低收入水平国家的经济增长受集约边际的影响程度,发现不论是高收入水平国家还是低收入水平国家,其集约边际主要受数量边际的影响。国内学者施炳展[7]率先采用三元边际分析法对中国整体的出口贸易模式进行了分解,结论表明数量增长和广度增长成就了中国出口的迅速增长,价格对贸易增长的贡献较小。杨逢珉等[8]采用二元边际分析法,测算了中韩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发现扩展边际是中国农产品出口韩国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郑燕等[9]测算了中俄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三元边际,发现数量边际是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推动力,而推动俄罗斯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动力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异。丁存振和肖海峰[10]研究了中美双边农产品出口的三元边际,结论表明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源于扩展边际,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得益于数量边际。
综上所述,学者对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三元边际已有较多研究,但具体到农产品的贸易增长三元边际研究则相对较少,特别是针对中国与韩国双边农产品的贸易增长三元边际研究文献甚少。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 Hummels 和 Klenow[3]的三元边际分析框架,测算中韩整体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扩展边际、价格边际、数量边际,并进一步测算不同类别农产品的三元边际增长率及贡献率,从而掌握中韩双边农产品的贸易增长原因和变化趋势,为推动中韩双边农产品贸易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三元边际分解框架
根据三元边际理论,出口的增长可分解为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扩展边际表示农产品种类增加引起的出口增长,集约边际表示原有农产品出口增加引起的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可进一步分解为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分别表示由价格提高和数量增加引起的出口增长[10]。
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EMck)的定义为中国与世界出口到韩国的重叠农产品贸易额占世界对韩国农产品出口额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1)
式(1)中,I表示农产品出口种类的集合;w表示世界,c表示中国,k表示韩国;Ick表示中国对韩国出口农产品种类集合,Iwk表示世界对韩国出口农产品种类集合,且Ick⊂Iwk;pwki和xwki分别代表世界向韩国出口第i种农产品的价格和数量。扩展边际越大,表明中国与世界出口到韩国的重叠农产品越多,中国农产品出口韩国的种类越丰富。
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集约边际(IMck)的定义为中国对韩国出口农产品贸易额占中国与世界出口到韩国的重叠农产品贸易额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2)
式(2)中,pcki和xcki分别代表中国向韩国出口第i种农产品的价格和数量。集约边际越大,表示在中国与世界出口到韩国的重叠农产品种类上,中国对韩国实现了更多的出口,从而农产品出口的深度越大。
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相乘,得到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占世界对韩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即市场份额(MSck),计算公式为:
(3)
式(3)表明,农产品市场份额由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共同决定,即一国出口农产品种类越多或既定农产品出口量越大,则该国农产品市场份额就越大。
进一步将集约边际分解为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价格指数(Pck)为中国出口韩国的农产品价格占世界出口韩国的农产品价格的比重,数量指数(Qck)为中国出口韩国的农产品数量占世界出口韩国的农产品数量的比重。公式如下:
IMck=Pck×Qck
(4)
(5)
式(4)(5)中,wcki表示数量指数和价格指数的权重。
采用对数加权平均方法计算wcki:
(6)
(7)
式(6)(7)中,Scki表示中国向韩国出口第i种农产品贸易额占中国出口到韩国的所有农产品贸易额的比重,Swki表示世界向韩国出口第i种农产品贸易额占中国与世界出口到韩国的重叠农产品贸易额的比重。
至此,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份额MSck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用公式表示为:
MSck=EMck×Pck×Qck
(8)
通过对连续两年市场份额取对数再差分,可获得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份额增长率gck:
gck=gEck+gPck+gQck
(9)
式(9)中,gEck、gPck、gQck分别表示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增长率、价格边际增长率和数量边际增长率,其计算方法与市场份额增长率相同。
通过分别计算扩展边际增长率、价格边际增长率、数量边际增长率与市场份额增长率的比值,可以得到三个边际增长率对市场份额增长的贡献率:
(10)
式(10)中,cEck、cPck、cQck分别表示gEck、gPck、gQck对农产品市场份额增长的贡献率。
(二)数据来源
中韩1992—2019年HS编码(1992年版)的六分位农产品贸易数据均来源于UN Comtrade数据库。目前,对于农产品的界定和分类还未形成统一标准,因而本文借鉴丁存振和肖海峰[10]的农产品划分标准。农产品包括HS编码(1992年版)的第01~24章和第50~53章,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关于农产品的分类标准,将HS编码的第01~05章归类为动物产品、第06~15章归类为蔬菜产品、第16~24章归类为食物产品、第50~53章归类为纺织产品。计算过程中所需要的农产品单价通过数据库提供的总价值和净重相除而得,对于部分缺少产品净重的农产品,用近似替代方式进行处理[10],即用世界农产品平均价格替代某类缺失净重农产品的单价,然后用农产品出口总价值除以该单价,估算出该产品的净重。缺少净重的产品数量较少,在统计意义上并不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
三、中国与韩国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特征分析
(一)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规模逐渐扩大,但增幅放缓
1992—2019年中韩农产品贸易情况如图1所示。这一时期内,中韩农产品贸易总额从16.62亿美元增加到56.7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4.65%。其中,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额由1992年的15.98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44.0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82%;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额由1992年的0.64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12.7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1.73%。与此同时,中国在与韩国的农产品贸易中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且顺差额逐年扩大。1992年顺差额为15.34亿美元,到了2019年,这一顺差额达31.2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68%。可见,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显著增长。
图1 1992—2019年中韩农产品贸易情况
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在波动中上升。1992年中韩建交后,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额稳定增长,1992—2000年间,中国向韩国出口农产品的年均增速为4.60%。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两国农产品贸易迅猛发展,2001—2007年间,中国向韩国出口农产品的年均增速高达14.13%。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09年间,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额增长有放缓趋势。2010年出口强劲恢复,但仍低于2007年的增速。2010—2019年间,中国向韩国出口农产品的年均增速为1.01%。可见,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在扩大的同时,增长速度逐渐减缓。
从市场份额变化来看,韩国从中国进口农产品的贸易额占韩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由1992年的21.43%下降至2019年的12.94%。虽然中国在韩国的进口市场份额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对韩国来说,中国仍是除日本以外的最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同时,中国从韩国进口农产品的贸易额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由1992年的0.86%下降至2019年的0.82%。可见,虽然韩国向中国出口农产品规模逐年增大,但由于中国农产品整体进口规模大,韩国在中国的进口市场份额中占比较少,中国与韩国在农产品领域的贸易有待进一步拓展。
(二)贸易结构互补性强,产品集中度较高
为了进一步分析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的互补程度和农产品贸易集中度,本文选取1992年、2005年和2019年的数据,测算了两国农产品贸易排名前五位的商品出口额及比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与韩国农产品贸易排名前五位商品及其比重
1.中国向韩国出口农产品种类
1992年,中国向韩国出口的二十八大类农产品中,排名前五的农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贸易额的78.92%。这五类农产品包括谷物及其制品、丝织物、棉织物、食品工业残渣废料及动物饲料、植物油脂,其分别占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0.57%、16.62%、10.85%、5.57%和5.31%。2005年,谷物及其制品仍然在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贸易额中占比最大,比重为24.65%,但相较于1992年这一比重有所下降。棉织物占比仍排名第三位,比重为10.90%,基本与1992年保持一致。鱼等水产品、蔬菜、果蔬制品等三类农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3.51%、5.67%和4.42%,其占比排名分别位列第二位、第四位和第五位,而丝织物、食品工业残渣废料及动物饲料、植物油脂的占比排名分别由1992年的第二位、第四位和第五位下降至第八位、第十位和第六位。2019年,中国对韩国各类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在增长的同时,出口比重变化存在差异。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种类中,排名前五的农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贸易额的60.29%。这五类农产品包括鱼等水产品、蔬菜、果蔬制品、食品工业残渣废料及动物饲料、植物油脂,其分别占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4.70%、11.47%、9.02%、7.62%、7.48%。而1992年和2005年占比排名第一的谷物及其制品和第三的棉织物,在2019年的贸易额分别位列第十位和第七位。
2.韩国向中国出口农产品种类
1992年,韩国向中国出口的二十八大类农产品中,排名前五的农产品出口额占韩国出口中国农产品贸易额的92.66%。这五类农产品包括棉织物、动物毛及织物、丝织物、纺织纤维及织物、糖及糖食,其分别占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0.54%、18.76%、17.49%、10.76%和5.11%。2005年,棉织物仍然在韩国出口中国农产品贸易额中占比最大,比重为33.76%,其贸易额相较于1992年增长了近10倍。鱼等水产品、谷物粉及乳制品两类农产品出口额占韩国向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5.50%和7.16%,其占比排名分列第二位和第五位,而1992年这两类产品分列第九位和第十一位。动物毛及织物、糖及糖食分列第三位和第四位。2019年,谷物粉及乳制品成为出口额占比最大的农产品;鱼等水产品的出口额占比仍排名第二;杂项食品、饮料与酒及醋、果蔬制品分别占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3.10%、12.49%、9.12%,分列第三、四、五位。而1992年和2005年出口额占比第一的棉织物的排名下降到了第八位,同时1992年出口额占比第二、2005年占比第三的动物毛及织物的排名下降到了第十位。
综上所述,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从1992年主要集中在谷物及其制品、丝织物等集中型出口转变为2019年的多种类分散型出口;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从1992年主要集中在棉织物、动物毛及织物等集中型出口转变为2019年的多种类分散型出口。可见,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表现出较强的互补性,产品集中度相对较高,但重点产品有所差别。
四、中国与韩国农产品贸易的三元边际及贡献率
(一)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及贡献率
为了厘清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的三元边际及贡献率,测算了1992—2019年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集约边际、价格边际、数量边际、出口增长率、贡献率。其中,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增长率和三元边际贡献率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市场份额增长率及三元边际贡献率
1.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
根据式(1)测算了1992—2019年间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由结果可知,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呈稳步上升趋势,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在波动中下降,两者差距逐渐变大。具体从扩展边际数值来看,一方面,中国向韩国出口农产品的扩展边际整体比较稳定,略有上升趋势,由1992年的0.6700上升至2019年的0.7605,增长了13.51%。可见,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农产品种类不断增加,且出口产品多样化,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农产品种类涵盖了韩国进口农产品的大多数种类。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种类迅速增加,2006年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扩展边际达到了0.8615。另一方面,韩国出口中国农产品的扩展边际存在较大波动,且呈明显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0.5210下降至2019年的0.3505,下降了32.73%。通过比较两国扩展边际可知,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的扩展边际远大于韩国出口中国的同期数值,且差距有所扩大。总体来说,两国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水平还有待提高,且双边农产品出口种类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2.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集约边际
根据式(2)测算了1992—2019年间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的集约边际。由结果可知,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的集约边际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韩国出口中国农产品的集约边际整体保持低水平状态,两者差距逐渐缩小。具体从集约边际数值来看,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集约边际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且呈明显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0.3199下降至2019年的0.1702,下降了46.80%。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集约边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略有上升趋势,由1992年的0.0165上升至2019年的0.0234,增长了41.82%,产品出口深度有所增加。从两国的对比来看,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的集约边际水平高于韩国出口中国的同期水平。可见,中国出口韩国的农产品价值量相对较高,但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波动性比较大[11]。
3.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价格边际
根据式(4)(5)测算了1992—2019年间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的价格边际。由结果可知,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价格边际略有波动,整体呈上升趋势;韩国出口中国农产品的价格边际波动幅度较大,且有所下降,两者差距逐渐缩小。具体从价格边际数值来看,一方面,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价格边际在2008年前略有下降趋势,2008年后略有上升趋势。该值从1992年的0.9348波动下降到2008年的0.9327,2008年之后价格边际逐渐大于1,2015年达到最高值1.0391,之后略有下降,2019年为0.9853,但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2008年以来,中国逐渐重视在农产品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产品成本有所上升,致使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价格上涨。2016年开始,中国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扶持力度,中国农产品出口价格略有下降。另一方面,韩国出口中国农产品的价格边际存在较大波动,且下降趋势明显,该数值由1992年的1.6017下降至2008年的0.9875,之后略有上升,2017年达1.3171,2018年开始有所下降,2019年为1.0801。对比两国的价格边际可知,1992—2008年间,韩国出口中国农产品的价格边际水平要高于中国出口韩国的同期水平,且韩国出口中国农产品的价格边际都大于1。可见,中国从韩国进口农产品的价格要高于中国进口世界农产品的平均价格。2008年之后,两国出口的价格边际差距逐渐缩小,但韩国出口中国农产品的价格边际均高于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的价格边际。
4.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数量边际
根据式(4)(5)测算了1992—2019年间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的数量边际。由结果可知,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的数量边际呈现波动下降趋势,韩国出口中国农产品的数量边际整体比较稳定,略有上升趋势,两者差距不断缩小。具体从数量边际数值来看,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的数量边际与集约边际的变化曲线相似。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的数量边际波动较大,且有下降趋势。该值由1992年的0.3422大幅度下降至2008年的0.2322,下降了32.14%,之后缓慢下降,由2009年的0.2134下降至2019年的0.1727,下降了19.07%。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数量边际呈上升趋势,由1992年的0.0103上升至2019年的0.0216,年均增长率达2.80%。同时,韩国出口中国农产品的数量边际明显小于中国出口韩国的同期水平,且变化较为平缓,基本保持在0.02的水平。随着2015年中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及中韩FTA的正式生效,韩国出口中国农产品的数量边际略有上升,但幅度不明显。从两国数量边际对比来看,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的数量边际明显高于韩国出口中国的同期水平。可见,韩国对中国的农产品需求较大。从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的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的同期变化来看,就中国而言,2008年以前,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的数量边际大幅下降,价格边际基本保持稳定水平;2008年之后,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的数量边际小幅下降,价格边际有上升趋势,表明中国对韩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有所提升,但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就韩国而言,韩国出口中国农产品的数量边际略有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小,而价格边际下降明显,表明韩国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有待提升。
5.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增长率和贡献率
根据式(7)(8)测算了1993—2019年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的增长率和贡献率,如表2所示。从总体来看,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因素略有差别,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的贸易增长得益于数量边际的增长,而韩国出口中国农产品的贸易增长则是依靠扩展边际和价格边际的推动。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方面,1993—2019年市场份额增长率为正的年份有14个,其中有11个年份所对应的数量边际贡献率高于扩展边际贡献率和价格边际贡献率。1993年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份额增长率为4.79%,主要由扩展边际和价格边际共同作用,其中扩展边际贡献率较高,达到140.42%,价格边际贡献率比较低,为31.10%,数量边际贡献率为负。到了2005年,市场份额增长率为21.86%,由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共同推动,其中数量边际贡献率最大,为86.31%,其次为价格边际,扩展边际贡献率最小。2019年市场份额增长率中,数量边际贡献率最大,为78.06%,其次为扩展边际贡献率,价格边际贡献率为负。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1993—2019年市场份额增长率为正的年份有12个,其中大多数年份的扩展边际贡献率和价格边际贡献率要高于数量边际贡献率。具体来看,1993年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份额增长率为95.90%,其中数量边际贡献率最大,为90.32%。2019年市场份额增长率为1.64%,价格边际贡献率最大,为372.33%。可见,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依靠数量边际和价格边际的增长。
(二)中韩双边不同类别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及贡献率
为了进一步明确中国与韩国双边分类农产品的三元边际变化,选取1992年、2005年和2019年的数据,对两国分类农产品进行分阶段三元边际分析,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中韩双边分类农产品出口的三元边际增长率及贡献率
1.动物产品
就中国出口韩国而言,1992—2005年间,中国对韩国动物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上升,价格边际下降;同时,数量边际对中国出口韩国动物产品贸易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76.27%,其次为扩展边际贡献率,为39.61%,价格边际贡献率则为负数。2006—2019年间,中国对韩国动物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数量边际和价格边际均呈下降趋势,同时扩展边际贡献率最高,达76.99%,数量边际和价格边际的贡献率分别为12.99%和10.02%。可见,中国对韩国动物产品出口的贸易增长主要依靠出口种类和数量的增加,由于产品质量提升不明显,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就韩国出口中国而言,1992—2019年间,韩国对中国动物产品出口的三元边际变化及贡献率与中国出口韩国动物产品的三元边际相似。数量边际贡献率最大,但数量边际明显低于中国出口韩国的同期水平,2019年数量边际仅为0.0108。同时价格边际下降明显,由1992年的1.9046下降至2019年的0.9387,下降了50.71%。可见,价格边际和扩展边际的下降是韩国对中国动物产品出口市场份额减少的原因。
2.蔬菜产品
就中国出口韩国而言,1992—2019年间,中国对韩国蔬菜产品出口的数量边际下降,价格边际和扩展边际均有所提升。其中,数量边际由1992年的0.4718下降到2019年的0.0930,下降了80.29%;价格边际由1992年的0.9647上升至2019年的1.4038,上升了45.52%;扩展边际由1992年的0.6658上升至2019年的0.8952,上升了34.45%。同时,数量边际对贸易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扩展边际和价格边际的贡献率均为负,说明中国对韩国蔬菜产品出口的贸易增长主要依靠数量边际的推动。就韩国出口中国而言,1992—2005年间,韩国对中国蔬菜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均有所提升,其中以数量边际对贸易扩张的推动作用最明显。2006—2019年间,韩国对中国蔬菜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下降,价格边际上升,且数量边际对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仍为最大,价格边际贡献率为负。这说明韩国出口中国蔬菜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减小,出口数量增长放缓,韩国出口中国的蔬菜产品质量有待提升。
3.食物产品
就中国出口韩国而言,中国对韩国食物产品出口的价格边际在1992—2005年间有所下降,2006—2019年间有上升趋势;数量边际的变化趋势与价格边际正好相反,1992—2005年间增长率为正,2006—2019年间增长率为负;扩展边际增长率在1992—2005年间为51.99%,2006—2019年间为14.26%。其中,1992—2005年间,扩展边际贡献率最大,为106.41%;2006—2019年间,数量边际贡献率最大,高达242.02%。可见,1992—2005年间,中国对韩国食物产品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食物贸易种类的增长;2006—2019年间,数量边际在中国对韩国食物产品出口的增长中起主要推动作用。就韩国出口中国而言,2006—2019年间,韩国对中国食物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持续上升;而1992—2005年间,价格边际下降的同时,数量边际上升;2006—2019年间,价格边际上升的同时,数量边际略有下降。就贡献率而言,1992—2005年间,数量边际的贡献率最大,为76.81%,其次为扩展边际,价格边际的贡献率为负;2006—2019年间,价格边际的贡献率最大,达到136.61%,其次为扩展边际,贡献率为4.61%,数量边际的贡献率为负。可见,韩国对中国食物产品出口的贸易增长逐渐由出口数量增长向出口价格增长转变。
4.纺织产品
就中国出口韩国而言,中国对韩国纺织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和价格边际都有所提高,数量边际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特点。具体来看,中国对韩国纺织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由1992年的0.9248上升至2019年的0.9964;价格边际由1992年的0.9040上升至2019年的1.0406;数量边际由1992年的0.3135上升至2005年的0.3895,而后下降至2019年的0.2705。贡献率方面,1992—2005年间,数量边际的贡献率最大,为63.72%,其次为扩展边际,贡献率为20.71%,价格边际贡献率最小,为15.57%;2006—2019年间,数量边际的贡献率最大,为133.54%,而价格边际和扩展边际的贡献率均为负。可见,中国出口韩国纺织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出口数量增长放缓,纺织产品出口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就韩国出口中国而言,韩国对中国纺织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和价格边际整体呈下降趋势,数量边际略有上升。韩国对中国纺织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由1992年的0.8172下降至2019年的0.4432,价格边际由1992年的1.7107下降至2019年的0.8108,数量边际由1992年的0.0114上升至2019年的0.0216。可见,韩国对中国纺织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有所下降,且数量边际对纺织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贡献率最大。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三元边际分解法测算了1992—2019年间中国与韩国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三元边际,并进一步研究了农产品细分类别的三元边际增长率和贡献率。结论表明,不同阶段和不同种类的中韩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有所差异。
从整体农产品层面来看,扩展边际方面,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呈稳步上升趋势,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在波动中下降,两者差距有扩大趋势,但两国农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水平不高,双边农产品出口种类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集约边际方面,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集约边际呈下降趋势,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集约边际整体保持低水平状态,两者差距逐渐缩小。同时,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集约边际明显高于韩国出口中国的同期水平,表明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价值量比较高,但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波动性比较大。价格边际方面,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价格边际略有波动,整体呈上升趋势,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价格边际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且呈下降趋势,两者差距逐渐缩小,但韩国出口中国农产品的价格边际均高于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的价格边际。数量边际方面,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数量边际在波动中下降,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数量边际整体比较稳定,略有上升趋势,两者差距不断缩小。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数量边际远远高于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数量边际,表明韩国对中国的农产品需求较大。
从分类农产品层面来看,就中国出口韩国而言,1992—2005年间,动物产品、蔬菜产品和纺织产品出口贸易增长主要源于出口数量的增加,食物产品的出口贸易增长主要得益于出口产品种类的增加;2006—2019年间,动物产品的扩展边际贡献率最大,而蔬菜产品、食物产品和纺织产品的数量边际贡献率最大。就韩国出口中国而言,食物产品出口贸易增长在1992—2005年间主要源于出口产品种类增加,在2006—2019年间主要源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1992—2019年间,动物产品、蔬菜产品和纺织产品的贸易增长依靠出口数量的增加推动。
(二)政策建议
1.丰富农产品出口种类,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
研究表明,中国向韩国出口农产品虽然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但其贸易增长主要依赖于数量边际的提高,即中国出口韩国的农产品主要以量取胜,在出口质量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中国应不断丰富出口韩国的农产品种类,特别是加大对动物产品和蔬菜产品种类的开发,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优势产品科研的支持力度,增加纺织产品、食物产品的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产品出口“量价齐升”,从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扩大和深化双边农业交流合作
中国在韩国的进口市场份额呈现下降趋势,韩国在中国的进口市场份额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中韩FTA的正式生效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双方农业合作日益加深。基于此,中韩两国应进一步消除各类农产品贸易壁垒,同时加强在农业方面的技术合作,建立专业机构,培养农业方面的技术人才,并逐步完善双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中韩农产品贸易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而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
3.努力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目前,韩国出口中国农产品的价格边际均高于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的价格边际,两国农产品价格竞争态势明显。与此同时,韩国为保护本国农产品,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标准,而我国农产品认证检测体系等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成为两国农产品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此,我国应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同时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推动农产品由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变,从而实现两国农产品贸易持续稳定的健康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