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髋关节功能分析
2021-09-18李彦
李彦
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二科,山东菏泽274000
髋部骨折在临床骨科中是一种较为常见多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好发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年龄较大,视力差且骨质较疏松,一旦受到外力撞击,易引起下肢骨折,这不仅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1]。近年来,由于交通业与建筑业快速发展,车祸伤、跌倒伤、坠落伤等事故频繁发生,且加上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使得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人数不断增多[2]。目前,临床多以手术方式治疗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但术后并发症多,且会影响其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需及时实施有效护理干预,使其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有效改善其预后[3-4]。该研究选取该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76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该院收治的76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确诊为髋部骨折者;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证者;其他骨科疾病者;肝肾功能障碍疾病者;精神心理障碍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65~80岁,平均(75.15±4.08)岁;手术方式:内固定17例,全髋置换21例。研究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66~81岁,平均(75.28±4.31)岁;手术方式:内固定20例,全髋置换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检查,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用药,保持住院环境安静,定期消毒,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为患者讲解住院注意事项等基础护理,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告知髋部骨折相关知识,使其进一步了解所患疾病知识,提高临床依从性。
研究组实施协作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如下:由骨科、康复科、老年科、内科以及心理科建立协作护理小组,需选择护理经验丰富和专业知识丰富的组员,开展相关培训并进行考核,将考核不合格医护人员剔除;小组成员讨论分析,查找有关文献,咨询相关专家意见,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分配工作并实施;内科成员术前评估患者,给予支持与帮助;康复科成员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并为其制定科学合理康复方案;心理科成员评估心理,及时疏导其不良心态,确保患者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及护理;老年科成员则提供老年患者护理经验,告知相关事项;骨科成员全面和针对性护理患者,并协调和配合其他学科的医护人员护理工作;患者入院时,主动向其介绍医院环境、医护团队组成及各功能区位置,消除患者陌生感;患者身体状况由专业康复医生进行评估,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方案,如平衡能力、活动能力、关节功能等训练,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循序渐进;预防并发症发生,制定防范及应急措施,避免并发症出现,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评估患者出院前的日常生活能力,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并定期随访,及时掌握患者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得分越低不良心态越轻。使用该院自拟髋关节功能量表评估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髋关节功能越佳;根据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0~100分,分值越日常生活能力越佳;根据该科室自拟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满意度,内容包括护理态度、住院环境、护理质量等,其中不满意<60分;满意60~90分;非常满意>90分[5-6]。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32.14±3.50)分、SDS评分(33.85±4.57)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s),分]
?
2.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髋关节功能(84.26±8.57)分比对照组(73.74±9.10)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s),分]
?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生理职能(87.35±6.39)分、躯体疼痛(87.36±8.16)分、社会功能(86.34±8.04)分与情感职能(87.25±8.10)分等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非常满意47.36%,对照组非常满意34.21%,研究组满意度(94.7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髋部骨折在骨科中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其发病率及致残率较高,主要以老年人为多发群体[7-8]。近年来,随着交通业和建筑业快速发展,跌倒伤、车祸伤等事故不断发生,同时因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该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临床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多实施手术治疗,但大量研究表示,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9-10]。因此,临床治疗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同时,还需要实施有效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疗效,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质量[11]。为探讨协作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髋关节功能分析,该研究针对该院收治76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该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SAS(32.14±3.50)分、SDS(33.85±4.57)分比对照组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髋关节功能为(84.26±8.57)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果与张璐[12]研究结果[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为((84.39±8.69)分,高于对照组(73.89±9.02)分(P<0.05)相符。表明临床将协作护理干预应用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中,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不良心态,同时还能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考虑是:临床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多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该护理干预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其护理内容较单一,多数医务人员仅重视疾病本身,并未从患者各方面考虑,且无法满足患者基本需求,导致其临床依从性降低,严重影响护理效果[13-15]。在该次研究中,临床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开展协作护理干预,科室建立协作护理小组,选取护理经验丰富及业知识丰富的护理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并考核,将考核不合格者剔除;小组成员查找有关文献,咨询相关专家,小组讨论分析,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护理措施[16-17]。术前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确保其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及护理;给予患者健康指导,通过详细讲解髋部骨折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其对所患疾病的知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康复训练方案,如平衡能力、活动能力、关节功能等,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合理调整训练时间及强度,从而有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髋关节功能指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18-20]。
同时,该研究结果还发现,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生理职能(87.35±6.39)分、躯体疼痛(87.36±8.16)分、社会功能(86.34±8.04)分与情感职能(87.25±8.10)分等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非常满意47.36%,对照组非常满意34.21%,研究组满意度(94.74%)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实施协作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临床满意度。考虑原因分析是,协作护理干预中,临床通过预防并发症发生,小组成员制定防范及应急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满意度;患者出院前,全面评估其日常生活能力,为其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定期随访,及时掌握患者恢复情况[21-22]。因此,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于所患疾病的认识,使其更加重视疾病,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且通过了针对性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早日恢复,并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17-18]。受外部环境与样本例数等因素,两组生活质量有待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临床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实施协作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减轻不良心态,还能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