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片朝霞,扮靓了社区,温暖了人心
——访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区社区党委书记田象霞

2021-09-18孙大勇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9期
关键词:西区居民党员

□ 本刊记者 孙大勇 邢 华

2021年7 月1 日6 时,快60 岁的田象霞来到天安门广场,和其他人一样,不断挥舞着手中的小旗子,激动地等待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的举行。田象霞是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区社区党委书记,今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她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她说:“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可以说刻骨铭心、终生难忘,是我一辈子最美好的记忆。”

1983年,21 岁的田象霞来到济南南村街道工作。38年间,她把岗位当作奉献的平台,时刻心系群众、处处为民着想,让昔日基础设施差、流动人口多的老旧开放式社区,蜕变成了群众安居乐业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她也从一名普通社区工作者成长为居民信赖的“万能书记”,变成家喻户晓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

党建引领、文化唱戏,凝聚民心有活力

“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社区就有什么。我们社区的居民来自全国各地,带着不一样的梦想,讲着不一样的方言,各自过着不一样的日子。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去引导居民,把他们凝聚起来。”田象霞说。

西区社区是典型的开放式老旧小区,小区居民多为20 世纪90年代国棉、印染行业下岗失业工人。小区硬件条件差、人员结构复杂、公共资源不足、管理难度大。为凝聚民心、营造社区正能量,田象霞确定了打造“文化型特色社区”的发展定位,以党组织引导为主线,发动党员干部带头,通过党委抓党员、党员带群众,挖掘了大批社区优秀文化人才。2004年,西区社区成立了济南市首家社区艺术团——朝霞艺术团,随后又成立了朝阳健身队、朝明宣传队等多支“朝字头”文艺队伍。同时,还开办了摄影、绘画、剪纸等兴趣班,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她以增强家园意识、奉献意识、尚德意识为导向,汇集居民集体智慧,引导创作社区之歌《我们是社区的主人》,形成社区口号“我的社区,我们的家”,确定“团结、向上、奉献、创新”为社区精神。这些特色文化,极大地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自豪感,构筑了他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她还组建了济南市首家社区“百姓宣讲团”,进企业、进校园、进支部、进家庭,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效果。

为发动退休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田象霞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通过评星、表彰等形式,让他们赢得认可、收获喜悦,提升了他们参与社区事务、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在田象霞的鼓励带动下,社区居民杜根发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丁振英等15 位退休居民在社区圆了入党梦;黑松江、杨永鼐成为社区草根文化达人……就这样,以退休党员为主体,社区组建了“银发少年”队、朝乐磨刀队、花剪子理发队等30 余支志愿者队伍,在服务群众的方方面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主力军。

身先士卒、示范引导,老旧小区换新颜

田象霞每天来到社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胸前戴上党徽,她说:“党徽给我力量,让我牢记党员身份,铭记初心使命。”在她的带动下,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党员志愿者纷纷戴上党徽,每天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楼上楼下,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社区一线。

胸前戴着党徽,心中装有人民。在田象霞看来,自己就是群众的服务员,助人为乐不分内外,帮助群众永无止境。为更好地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她经常走街串户,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状况,归类建档、牢记在心。久而久之,她对社区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张口就来。

“坐着讲作风,不如干起来看作风;催着群众干,不如带着群众一起干。”这是田象霞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的人生信条。社区无论大事小事,她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推进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让田象霞捕捉到了社区“新生”的“良机”,她积极争取政策、加快推进更新改造。当时,对于拆除乱搭乱建,有的居民不理解她,甚至冷嘲热讽,说什么的都有。田象霞不气馁,在体虚贫血、腰疾未愈的情况下,她架好梯子就往屋顶上爬,亲自动手整理杂物,说闲话的居民也不好意思了,也帮着干了起来。在她的带动下,更多的党员、居民加入拆违拆临中,历时一个多月,拆除了200 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和161个楼道的临建小房;同时,新建了口袋公园,规划了停车位,实施了交通微循环工程,创造了老旧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的“奇迹”。

成绩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和汗水,还有忍受委屈的度量。“做社区工作,遇事不能和群众计较,因为我们的工作是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某一个局部可能影响了某一个小群体的利益,这很正常,这就需要我们挨家挨户去做工作。” 田象霞记得,当初社区要建设服务中心时,附近6 栋楼的居民都不同意,误以为建这个服务中心是为了出租营利。面对群众的不理解,她带着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登门做工作。有一次,一名居民打开门后发现是田象霞,直接说“去去去,别上我家来,看到你们就心烦”,然后把门重重关上。“走吗,不甘心,走了还得再来啊!”等了半小时,田象霞再次敲开了门,并告诉居民,“不一定能保证让您满意,但是一定能保证让您理解”。最终,花了两个多小时,她才做通了居民的思想工作。

“带着感情去工作,没有捂不热的心!” 2021年初,南村西片区老旧小区改造,被确定为济南市天桥区城市更新重点工程,田象霞又带领工作人员广泛动员、苦口婆心做相关居民的工作。短短一个月,她就瘦了十多斤。最终,改造工作顺利完成,田象霞深有感触:“这是民心凝聚的体现。这么多年来,党委、政府一个个好政策在社区落地,大家看到了,也感受到了,社区、街道是在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虽然有一个短时间的阵痛,但是经过了阵痛,就会慢慢有了幸福感。”

田象霞说:“做好社区的每一件小事,就是做好了和谐社区的每一件大事。”38年来,她为社区做的好事、大事一件件,扮靓了社区,更温暖了人心。而她也凭借出色的工作,荣获了一系列荣誉: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省“担当作为好书记”并记一等功、省三八红旗手……一项项荣誉都是她交出民生满意答卷的有力见证。

本刊记者 孙大勇/ 摄影

与时俱进、创新思路,服务群众有方法

“社区工作靠群众、群众参与靠发动、发动效果靠活动;用个人的品格感召群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群众、用创新的思路凝聚群众;静下心来听到位、敞开大门议到位、扑下身子干到位、工作成效评到位。”这套以“三靠三用四到位”为核心内容的“象霞社区群众工作方法”,很多基层干部都说一用就“灵”,2018年更是获评“全国100 个优秀社区工作法”。

“我觉得第一个‘三’,是所有社区工作者都应该遵循的理念,是社区工作的基础。我们服务的主体是群众,依靠的主体更应该是群众。”谈到这个工作法,田象霞颇有心得,她说,第二个“三”是她对社区工作最真挚的情感和情怀,也是她从事社区工作的“魂”,而“四”则是社区工作的一个评价体系——老百姓的心声如何来听,听了以后怎么办,怎么去干,最后干得好不好,要让党员群众来评判。

2016年,西区社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牵头成立西区联合党委,构建起“资源共享、事务共商、活动共办、党员共管”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形成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机制。她大胆创新“1+3”“红色物管”等治理模式,补齐了开放式小区物业服务的短板。今年以来,她深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支部”三级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组织架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党建工作网络,为解决居民的大事小情提供力量支持。

“如果有人问我,你一生当中最正确的选择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选择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对田象霞来说,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不单纯是养家糊口,更是党委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桥梁。38年的相依相伴,从青丝到白发,她已经把西区社区当成了第二个“家”。对这个“家”,田象霞感情深厚,她说:“我投入的资本最少,收获的情感最多。不管身体如何,年龄多大,只要人民群众需要,我愿意在这个婆婆妈妈的岗位上一直干下去,无怨无悔!”

猜你喜欢

西区居民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石器时代的居民
党员之家
“红粉”来信
My English learning method
渠道为王 终端制胜
党员标准是什么?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