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线课程的高校蛙泳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1-09-18孟小琛高玲娣许琛
孟小琛 高玲娣 许琛
(首都医科大学 医学人文学院应用体育学学系 北京 100069)
1 研究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增强身体素质和防御疾病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表明心肺耐力与各人群全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 Rates)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度相关,是体质健康(health-related fitness)的核心要素[1]。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已将人体心肺耐力作为生命的第五大体征[2],游泳运动正是增强和延缓心血管系统衰老最有效的锻炼项目之一,深受大众喜爱。而蛙泳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泳姿,采用抬头换气的呼吸方式,可以清楚地辨别游进方向,并保持比较长的游距,对提高心肺功能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成为部分高校初学游泳的第一泳姿。由于其技术动作复杂,较难理解,初学者很难掌握动作技术要领。
蛙泳混合式教学即将网络学习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结合,融合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的优势,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蛙泳实践教学中,优化教学方式,借助网络平台等形式,形成课前预习、课中实践、课后复习的良性循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1.1 高校蛙泳教学现状
清华大学2017年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规定,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将游泳与毕业绑定。目前随着项目的不断普及,游泳运动逐渐走入高校体育课课堂,成为多所高校的必修课程。因此,怎样提高游泳教学的技术精准度及教学效率成为高校游泳教学当下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体育教学与实践密不可分,目前高校游泳教学以实践课为主,辅以少量理论知识传授的形式进行授课[3]。与陆上运动项目相比,游泳运动由于体位变化、运动场地的特殊性,使人体本体感觉及视线受到影响,而体育动作的完成是连续不间断的,因此动作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蛙泳的动作结构是4种泳姿中最复杂的,单纯依靠陆上模仿很难建立正确动作表象[4]。同时高校游泳课普遍受课时数有限、上课学生人数较多、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等情况影响,教师个性化指导受限,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
1.2 体育课混合式教学模式
1.2.1 体育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概念
体育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可监督的实体场所,如教室、操场、运动场馆进行教与学,同时学生可以灵活控制在线学习进度的教学过程[5]。因此,混合式教学由3个部分组成:可监督的实体场所、线上学习、一体化的教学体验,3个部分密不可分、缺一不可[6]。体育教学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高效指导、示范、纠错和互动,同时通过互联网共享教学资源,保证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管理与控制,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该文将蛙泳混合式教学界定为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相结合,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微信、雨课堂、腾讯会议、腾讯视频、校园网络平台等),采用MOOC、SPOC、微课和翻转课堂等形式,形成线上与面授课相结合的蛙泳混合式教学模式。
1.2.2 体育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深化、计算机的普及与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在线课程得到了全面发展,使得混合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除了传统的面授以外,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通过网络课程、微信等渠道自主学习。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指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7]。疫情防控期间,各高校为保证体育教学,成功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和“封闭抗疫”的双重目标,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疫情结束正常复学,线上教学依然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和补充[8,9]。
1.2.3 体育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遍使用使得移动学习方式和碎片化的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线上教学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10]。核心内容是教学资源,可以把技术动作中重点、难点、不易观察的动作等通过影像定格及缓慢播放,以动画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为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打好基础。并可以通过线上课程在学生头脑中创立准确的技术手段概念,最终达到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游泳动作技术的目的[11]。同时,信息化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游泳教学变得安全有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确保所有学生的安全,因此在岸边时间较长,受视线及人数影响,水下示范条件有限。另外,学生在水中很难看到或感受到自己的技术动作,可以借助线上混合式教学资源,观看比赛视频、学生自己游进的视频,轻松理解掌握动作要领,突破传统蛙泳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2 蛙泳混合式教学模式
2.1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设置蛙泳混合式教学目标,掌握蛙泳配合技术为本门课程的目标。首先,知识和技能目标为掌握正确的蛙泳技术动作原理,能够描述并理解蛙泳发力顺序及动作要点,遵守蛙泳竞赛规则,90%以上的学生能够在水中进行蛙泳游进,并可以在深水或潜水中灵活转向、游进。体能目标为提高平衡能力、协调性、上下肢核心力量及心肺功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突出混合式教学优势,主要为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以蛙泳腿为例,蛙泳腿是蛙泳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践课结合网络资源引出水环境的特点-蛙泳的起源-腿部动作的由来-动作技术的力学原理-游泳竞赛规则-练习方法等,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复记忆。
2.2 教学方法
蛙泳规则及技术动作原理基于游泳实践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体育课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将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12]。在蛙泳教学中,蛙泳腿教学为难点,可通过直观的正确技术动作示范视频进行反复多次的慢动作回放,陆上及水下错误动作纠正视频、图片等资源,结合传统教学优势,采用更加灵活、多样、有趣的教学手段,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
2.3 教学资源及平台
教师自主拍摄或整合剪辑蛙泳岸上指导、水下标准动作、水下慢动作、动作原理、制作动画、PPT演示,最终形成微课、MOOC视频。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运用校园网平台、直播、会议、雨课堂、企业微信等网站及软件,分享教学资源,进行习题测试、学生技术动作展示、投票、课后讨论等,为蛙泳混合式教学提供便利条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动态。
2.4 教学实施
按照传统教学前、中、后3个阶段将蛙泳混合式教学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评价及效果。
2.4.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包括教师备课和学生课前预习2个部分。其中,教师备课环节在传统教学准备教案的基础上,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收集、拍摄、制作微课,PPT课件,课堂测试和习题,并通过雨课堂或校园网络平台上传发布;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清楚了解每节课重难点,有利于在课上有目的的学习,同时在课前建立动作表象,为课上在水中高效练习争取时间。
2.4.2 课堂教学
传统的游泳教学过程分为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及动作的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该研究将蛙泳混合式教学模式按照阶段划分,在传统教学过程的基础上,穿插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课上很容易接受,提高教学效率。阶段性混合式课堂教学见表1。
表1 阶段性混合式课堂教学
2.4.3 课后评价及效果
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将蛙泳混合式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测。主要包括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活动,技术评价,连续游进距离,理论试卷成绩等,在有形的考试项目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减少初期学习游泳带来的恐惧心理,将课程思政贯穿线上、线下课堂。在线上学习中,利用软件及网站实现师生互动,强化重点。学生通过本体感受(RPE)、心率监测、肌肉状态对自己的每节课进行打分,搭建师生良好沟通的桥梁。并设过程性理论考核及多元化、多维度的考核方式,有机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小组作业完成情况、课后测试和讨论、在线投票等教学环节,寓教于乐。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普修课学生对蛙泳混合式教学模式很感兴趣,认为可以更直观地掌握动作要领及游泳知识,学习时间较为灵活,且增加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专业的技术动作示范,精准地讲解,提高教学效率,并通过混合式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
3 结语
(1)师生互动更多,教学更加便捷。最大限度地激发教与学的潜力,不断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对教学平台的搭建、选择,网络资源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丰富高校教学资源。
(3)在蛙泳混合式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结合高校职业教育,丰富线上、线下游泳课程内容。
(4)基于在线课程的高校蛙泳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且能激发教师的业务水平,专注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