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打造对综合竞争优势提升的重要性分析
2021-09-17孙文俊
孙文俊
摘要: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突出、举足轻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提升国企竞争力,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紧紧依靠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驱动企业发展方式创新,重构运行生态系统,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发展质效。
关键词:国有企业 创新力 竞争优势 影响
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很多竞争已经不再是同行之间的比拼而是跨行竞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国企必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效能治理,造就高素质队伍,着力解决原有内部管理运行中存在的权责不清、执行不力、效率低下、增长乏力等问题。宏观层面,“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及相关配套政策先后出台,明确提出以数字化转型为先导,发挥国企引领作用,全面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国务院国资委在《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中,强调了国企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开启了国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新篇章。如何打造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国企必须答好的一套考题。
一、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探究原因,切实找准症结
认真分析国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笔者认为,“精益规范的要求与自身管理粗放”是其弱项短板,究其原因,主要是创新能力不足。一是创新机制简单粗放。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高,工作随意性大,导致决策事项职责不清晰、程序不科学。二是创新决策传导不力。工作质效参差不齐,干多干少全凭自觉,选择性执行上级决策现象时有发生,缺乏集体意识和整体观念。三是创新考核执行较差。统一的考核体系不健全,指标不够科学,结果应用不到位。企业内部运转效能低下,压力倒逼不够,制约了高质量发展。四是创新动能激发不足。没有严格以需求为导向、以状态为优先、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或困守一亩三分地,或不计成本野蛮增长,创新动能不足。
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这些薄弱环节,与“高质量发展”极不适应,与“高效能治理”极不相称,创新改进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新形势下国企的创新能力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的工作是不够的,必须走出一条综合建构的新路子。
二、坚持靶向治理,着力综合施策,提升创新质效
要提升国企创新能力,必须坚持用数赋能,补齐发展短板,努力实现超常跨越。过程中,要注重顶层设计,抓住关键领域,整合零散的制度、强化薄弱的环节、填补空白的缺陷,形成多管齐下、多法并举的综合性企业内部治理路子,构建集决策、执行、监督、反馈于一体的创新运行机制,形成国企创新发展的可行方案。
(一)强化严格规范,夯实创新根基。国企必须认清尊重市场、尊重客户的本质要求,牢牢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恪守生命线。这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也是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任何时候,都必须把创新建立在扎实的市场基础、工作基础之上,坚持“不恶化市场状态、不激化客我矛盾、不逾越规范红线”,适应市场、耕耘市场、优化市场、管控市场,夯实创新的基础底座。
(二)强化目标导向,对接创新需求。要利用“大数据”思维,通过移动支付等途径实施消费者行为数字化追踪,贯通商业数据、品牌数据、零售数据、行为数据,对接市场、品牌、终端、客户,实现企业运行与商业行为的匹配。要利用“互联网”手段,建立线上的营销平台,整合营销资源,多措并举探索面向消费者的营销活动,将购买需求精准引流到目标终端,刺激线下消费,拉动实体经济。要建立需求预测、市场状态趋势模型,精准研判市场需求及状态,探索工、商、零资源配置的方式,构建基于需求的货源组织体系,实现产销的总体平衡。
(三)强化工具运用,优化创新方法。在创新过程中,要贯通运用质量管理、对标管理、精益管理、标准管理等思想和方法,借鉴KPI、OKR管理工具,将“规范与效率”“标准与程序”“创新与活力”紧密结合。要统筹“效率、效益、效果”三者关系,着力补短板、固底板、优长板。要通过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责、各级协调互动、权利相互制衡”的运行体系,达到既统一领导、协调推进,又相互制衡、评价验证的目的,使创新工作找到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四)强化决策执行,推动创新传导。决策过程是组织运行的核心,是企业管理的大脑,也是创新工作的灵魂,强化决策、优化权责、制定规则,才能推进创新工作的实施。要坚持守正与创新,妥善处理决策平台之间的权利分配关系,明确创新事项在决策层面执行过程,界定职能部门创新的重点,倒逼压力传导,建立决策事项清单,梳理议事流程图,使创新工作落地见效。
(五)强化队伍建设,巩固创新支撑。要以建设创新人才为导向,丰富培训渠道和载体,不断提升员工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要采取上挂下派、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知识竞赛、能力测试等多种形式,努力提升全员队伍整体素质。要探索构建创新的长效举措,把创新考核标准化、程序化、常态化,努力推动创新由过去靠“怕”“畏”驱使向全员“自我驱动”的转变。
三、坚持持续改进,着力固本夯基,激发创新驱动
通过多种方式,国企将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一是管理创新工具更丰富。运用“互联网+”技术,以打造“指尖上”的平台为核心,充分运用新技术,可以构建与时俱进的营销窗口、联系广大客户的互动平台,使目标工作更加贴近客户、贴近市场、贴近时代。二是队伍创新意识更强烈。通过加大前沿知识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转变观念、提升本领,使干部员工树立破旧立新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锐气,以开放包容之心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以知识创新带动工作创新,为发展注入新动能。三是企业创新势头更突出。通过持续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在“互联网+”等方面多點发力,让各项工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国企将形成良性发展的趋势,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标创新要求,国有企业必须着力摒除“盆地”意识、“盐井”意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绝不能画地为牢,作壁上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发展处在新的历史阶段,只有明确方向、找准方位、创新方法,国企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