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窗进行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21-09-17封婷黄苗
封婷 黄苗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窗进行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发病时间将从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分别在发病3-4.5h、<3h内接受溶栓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组间比较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h内接受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比发病3-4.5h内治疗更高。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安全性
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等特点[1],尽早对该病患者适合有效的救治可改善其预后。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手段,但临床上对于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有一定的争议存在,故本文进一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本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有关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者;(2)符合溶栓治疗指征者;(3)无溶栓禁忌症者。
排除标准:(1)存在颅内出血、活动性出血者;(2)近期存在外科手术史者;(3)近期使用过抗凝药物或肝素治疗者。
对照组(n=39):男28例,女11例;年龄47-76(62.52±4.19)岁。
观察组(n=39):男26例,女13例;年龄48-77(62.60±4.25)岁。
组间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在3-4.5h、<3h内进行溶栓治疗,均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0.09mg/kg静脉推注,在1min内完成,0.81mg/kg在60min内完成静脉滴注。期间两组患者均予以降颅压、止血、脱水、调脂、降压、利尿、神经保护等对症治疗。静脉溶栓24h后,若无颅内出血情况发生,则予以氯吡格雷75mg/次或阿司匹林100mg/次口服,一日一次。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其中NIHSS评分减分率降低超过90%则为基本治愈;减分率在46-90%则为显著进步;减分率为18-45%则为进步;NIHSS评分减少不足17%或增加≤17%则为无变化;NIHSS评分增加超过18%则为恶化。总百分比-无变化百分比-恶化百分比为治疗总有效率。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出现的颅内出血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体现。
2实验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显著更高(X²=4.129,P<0.05)。
见表1所示:
2.2颅内出血发生情况
对照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7.95%(7/39),明显比观察组数据(2.56%)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X²=5.014,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由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血栓,引起管腔狭窄、闭塞,促使局部脑血供不足所致。长时间的缺血缺氧会不可逆地损伤脑组织、神经细胞,且脑组织缺血3-6h内半暗带明显,时间不断延长,半暗带会持续缩小[2],因此该病治疗时机的选择对于療效而言十分关键。
阿替普酶属于血栓溶解药,其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中,能够溶解脑部血管内的血栓,促使血管再通以及脑部血氧供给恢复,较好地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有助于缺血半暗带脑组织坏死面积减少。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颅内出血比例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3-4.5h,在发病<3h内进行溶栓治疗能够获得更加优越的疗效。这是因为尽早进行溶栓治疗能够减少对周围细胞、神经元造成的不可逆损伤,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脑组织、血管内皮的作用[3],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h内完成溶栓治疗比3-4.5h更加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苏小凤,邓桂辉,邓士钦.阿替普酶对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3):2106-2108.
[2]李亮杰,刘志飞,贾啓龙,等.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20(01):75-79.
[3]刘志刚,孙红玲.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0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