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及并发症防治

2021-09-17宋飞燕

医学概论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护理

宋飞燕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选择我院247例行PICC 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7例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平均(56.64±5.22)d,共发生并发症17例(6.88%),其中静脉炎7例、穿刺点异常出血4例、导管阻塞4例、感染2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加强对PICC置管护理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PICC;护理;中静脉炎;穿刺点出血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以其血管通路建立迅速、可靠、操作简便、保留时间长、导管弹性好、输液种类多等特点在长期输液、输血、营养支持、危重患者抢救、中心静脉压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插管部位、置管时间及次数、导管的刺激、操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置管容易发生诸多并发症,如导管堵塞、感染、误穿动脉、心律失常、静脉炎等。研究发现,置管前后有效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置管护理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报道如下。

1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9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行PICC 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247例,其中恶性肿瘤需要化疗患者184例,其他疾病患者63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115例,年龄36~72岁,平均(53.38±4.46)岁,导管留置时间11~97d,平均(56.64±5.22)d,穿刺静脉为贵要静脉151例、肘正中静脉84例、头静脉12例;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 PICC,均无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异常。247例患者患者中,发生并发症17例,总发生率为6.88%,其中静脉炎7例、穿刺点出血4例、导管阻塞3例、导管相关性血栓2例、感染1例。

2方法

2.1护理方法 行PICC穿刺护理人员均经过培训,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在对患者血管条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操作者严格无菌操作,送管时注意动作轻柔,成功置管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掌握导管维护管理方法,学会观察穿刺部位的变化,了解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输液前后认真冲洗输液管,输液后正压封管,每周更换1次敷贴。

2.2并发症防治

2.2.1静脉炎 PICC静脉炎发生率,国外报道为3%~17%,国内报道为18.0% ~26.7%[1,2],本资料中发生率为2.83%,低于资料报道。静脉炎的发生与导管的材质、型号、穿刺部位、导管留置时间等有关。相较于聚氨酯材质,硅胶材质的静脉炎发生率更低;导管直径较粗、穿刺静脉选择头、肘正中静脉、患者静脉内膜发生损伤者更易发生静脉炎。此外穿刺及送管次数>3次、患者肢体过度活动等也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率。

预防:操作者的穿刺技术对预防静脉炎至关重要。应加强对操作者的培训,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及送管次数,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导管,包括材质、大小,穿刺前对血管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导管直径应较穿刺血管内径小,正确选择置管部位,首选贵要静脉,缩短导管留置时间等措施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此外要强化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减少肘部屈曲,保持情绪稳定。

处理:患肢抬高,局部给予33%的硫酸镁湿敷;1%的普鲁卡因局部注射,5次/d;远红外线照射;口服阿司匹林。3 d后症状无缓解,行拔管处理。

2.2.2穿刺点出血 多表现为穿刺点渗血,资料报道[2],有71%的患者穿刺后24 h 内会发生局部渗血。其发生与反复穿刺、使用肝素、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此外患者情绪不良、体位、血小板计数、严 重贫血、长期营养不良、穿刺部位按压不充分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渗血。

预防:提高穿刺人员的熟练度;覆盖敷料后,弹力绷带加压止血;24h常规换药,敷料更换不能过于频繁;穿刺后24h 内尽量避免置管侧肢体的活动及手臂弯曲。对凝血功能障碍者,先行补充血浆、凝血因子,待情况好转后再行置管。

处理:局部压迫或冰袋冷敷,嘱患者休息,避免穿刺部位的剧烈运动。较严重者给予鱼精蛋白等止血药物,必要时拔管止血。

2.2.3导管阻塞 本研究中,导管阻塞的发生率为1.22%,远低于资料报道的21.3%的结果[3]。其发生原因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所用溶质浓度较高、导管尖端被纤维蛋白鞘包裹、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不当、置管时间较长、患者体位不当等有关。通过回抽血液可以判断导管是否完全堵塞。

预防:输注溶质浓度较高的药物如血液制品、脂肪乳剂等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管,输液后正压封管。

处理:加强导管维护,尽早发现尽早处理,导管内轻轻推入3万U尿激酶,30min后回抽,直至将其中的血栓条抽出。

2.2.4感染 本研究中,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为0.8%,与资料报道相似。其发生原因可能与置管时间、次数、部位、抗生素的使用、患者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是导致患者拔管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预防:合理选择置管部位,避免反复穿刺,选择抗感染导管,一周更换一次敷料,加强体温监测及置管出口部位皮肤的观察。

处理:患处、肝素帽用碘伏消毒,清洗肝素帽輸液接口;细菌培养。

3体会

导致PICC并发症的原因较多,但只要加强风险管理,实施相关预防措施,就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应做到:置管前做好评估,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置管途径,熟练掌握穿刺部位静脉的走行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患者体位;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穿刺后加强穿刺点的观察,每日消毒,保持局部干燥。对合并基础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尽早做好预防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尹哲,张翠萍,陈玲.肿瘤病人 PICC 风险管理现状与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9,33(19):3375-3377.

[2]杜延会.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 PICC 护理质量中的 应用价值评价[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6):188-189.

[3]李嘉敏,卢怡.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9):180-181.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