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技术的剪纸文化保护与激活

2021-09-17薛艳敏陈佳慧黄晨

设计 2021年16期
关键词:剪纸数字设计

薛艳敏 陈佳慧 黄晨

摘要:探究基于数字技术的创新性文化资源保护策略及设计方法。调研现有产业模式及文化项目,将文化的激活效用分类概括,抓住科技、文化、产业三者结合的本质,以学习、使用、认同三个层级开发设计思路,得出文化资源保护策略及设计方法。以剪纸技艺为代表进行数字设计实践,构建唐文化AR纸艺纪念币数字设计流程,提出完整的设计思路及项目策划。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的主动激活,迎合当代社会需求,引发用户对传统文化数字化激活的兴趣,提高用户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度,从而实现文化资源的保护,围绕“学习一使用一认同”三个层级展开设计,可以为其他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文创文化激活主动激活剪纸技艺创新性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1) 08-0067-03

Abstract: Explore innovative cultural resource protection strategies and designmethods based on digital technology.lnvestigate existing industrial models andcultural projects, classify and summarize the activation effect of culture, grasp theessence of the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culture, and industry, develop designideas at three levels of learning, use, and identification , and draw cultural resourceprotection strategies and design method.Digital design practice is representedby paper-cutting skills, the digital design process of Tang Culture AR paper artcommemorative coins is constructed, and complete design ideas and projectplanning are proposed.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to the active activationof culture caters to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arouses users' interest in thedigital acti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creases users' attention to cultural heritage,and realizes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focusing on the "Iearning_use_identification" three level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other culturalresources.

Keywords: Digital cultural creation Cultural activation Active activation Paper-cutting skills Innovative inheritance

引言

我國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大国,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重视,随着数字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数字技术将文字讲解立体化、文物展示数字化,不仅可以实现资源整合进行文化保护,还可以用于文化创新体验,让用户更贴近文化输出的过程而非结果,激活用户兴趣以提高用户对文化的关注度。目前,数字技术在文化保护与激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提升其融合程度,基于此,结合数字技术在文化创新中的保护、激活作用,从科技、文化、产业三个角度出发,构建“学习一使用一认同”三个层级进行设计研究,结合实例以剪纸艺术为代表探究数字文化项目的设计,以激活用户对于剪纸文化的兴趣,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以实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一、数字技术在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创新应用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断影响着国家对数字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从最早的区域性扶持产业,到5G时代的大门开启,“十三五”明确提出将数字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逐渐与数字科技相融合[1]。“十四五”也将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列入其中,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数字创意产业将创新设计与数字技术作为支撑要素,以文化产业、内容创作、版权利用和创意设计为核心发展方向,从而覆盖到周边产业领域,诸如影视传媒业、动漫游戏业、数字出版业等核心领域,以及旅游业、文化与博物业、设计业、玩具业等创意制造产业领域。其中,数字技术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不小贡献,同时对推动当地旅游业开发新型产业模式起到积极作用。

(一)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

作为数字创意产业的支撑要素之一,数字技术体现了数字化环境中产生的信息与传播的所有形式,包括人工智能(AI)技术、超高清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等[2]。数字技术与创新设计的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各产业相互渗透发展,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和产业模式。例如,国内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年营收过亿,苏州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销售额达1400多万元,上海博物馆的文化创意收入高达3862万元等。由此可见数字技术不仅能适应各领域的发展与竞争,其经济价值的输出也不容小觑。

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人类永恒的课题,随着文化与博物业、旅游业相继引入数字技术,文化的推广与传播范围更大、文化的保护方式更多样。例如,通过图像处理技术、3D建模技术将珍贵资料精细整理,建立贴合文化认知需求的数字人文档案馆;利用增强现实技术修复文物、全息投影技术全方位展示文物的数字化博物馆等[3]。这些数字化应用利用设计工具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整合,对文化、文物的保护、传承有一定的帮助,拓宽了深入了解文化的渠道和平台,为激活大众兴趣打下基础。

(二)数字技术助力文化的被动激活

文化传承、推广的过程中,能够激起部分人群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关注文化保护,但兴趣才是最好的指引者。如果数字技术能够在文化创新中更进一步,不止为用户展示文化成果的魅力,还能引导用户参与文化传承的过程,近距离感受其精巧工艺与艺术价值,也许能够激活民众对于某种文化的兴趣,继而提高其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关注度。

这一激活过程不一定是主动的。受疫情影响,中国美术馆‘…精心策划组织的年度贺岁大展临时关闭,转而结合时事策划推出了别具特色的线上虚拟展览,印记着抗疫期间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此期间,数字化平台普及面广的特征,使得许多不曾了解美术作品的人受到吸引。于是各地美术馆纷纷发力,其中山东美术馆推出共抗疫情主题线上展览,组织引导了许多非业内人士参与到绘画创作中,让他们在创作中了解学习防疫知识。线上会展的举办旨在文化的“传播”,却无意间“激活”了民众对于美学艺术的关注与喜爱,发掘了民众对美术文化的兴趣,随后该馆又针对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先后推出了十余种不同形式的手作课程,包括扎染、插花、折纸、剪纸、面塑、水彩画等,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三)设计工具助力文化的主动激活

数字技术将文化输出立体化、多样化,为文化的传承发展、激活创新提供了一定思路。如果把博物馆、美术馆的展陈方式列为对大众兴趣的被动激活,当地旅游业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化被动为主动,探究游客产生兴趣的源头,利用设计工具有针对性的支持产业开发新型文化旅游模式,让文化与旅游产业在深度融合之路上再进一步,使产品深入大众内心,有效保证文化创意内容的存在价值[5]。

火爆抖音的西安“摔碗酒”活动,将游客从观光客的位置带入到故事再现的情境中去,一时间风靡全国。即使这一火热现象最终因商家的过度娱乐化落幕,其文化体验的本质确实满足了“主动激活”的目的,吸引了大众广泛参与,重现土家族壮行前的英雄气概。但是我国丰富的文化特色也为文化体验的设计带来了困难,部分文化的体验过程难以重现,甚至会对文物本身造成破坏,这一问题在江苏镇江的焦山碑林书法艺术体验式[6]上通过数字技术得以解决,如图l所示,古人游历碑林时会将自己喜爱的作品拓印下来,但千年文物经不起喷水、捶打、擦墨等一系列动作,体验式通过3D打印技术复制出部分经典碑刻供以拓印体验,弥补了游客的遗憾;此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焦山碑刻嵌在山体或庭廊之中,观赏、研究、实地考察都极为不便,体验式利用VR展示设计,让不可移动的焦山碑林触手可及;最后,体验式以AR纪念手册的形式为游客的旅程画上圆满的句号,将碑刻完整的历史文化故事转化为生动有趣的AR体验,突破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将文化体验延续至馆外。

上述案例体现了数字技术与设计工具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积极作用,其中利用文化体验项目激活大众兴趣的过程,推动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让游客在旅程中感受文化魅力,在文化体验中享受旅游趣味,弘扬璀璨文化,带动旅游消费,让其所产生的价值为数字文化传承提供续航能力。目前诸如博物馆、美术馆等展陈项目大多都是被动激活的过程,而针对文化体验项目所设计的主动激活过程更容易引导大众深入了解文化内涵。但科技与设计的融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以设计手法表达文化的故事性,将设计的艺术性建立在产品的可用性之上,同时也要借设计的途径巧用科技成果,在科技与设计的不断发展中共同促进[7]。故而,数字文创设计的开发要以科技为媒,文化为魂,产业为用,三者相互平衡、相需為用。

大众对文化深入了解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学习一使用一认同”三个层级,据此,本文从“科技、文化、产业”三个角度出发,以“学习一使用一认同”三个层级为指导,总结出设计工具串联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关键之处。第一,要紧握文化内核,学习文化精粹,让科技服务于文化输出,传承文化背后深刻的内涵、精巧的工艺和璀璨的艺术价值;第二,要合理应用科技,提升使用感受,设计丰富多样有层次的体验过程,既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抓住用户内心的情感体验,也不能对文物造成破坏;第三,要注重产业发展,促进文化认同,在不断输出文化价值的同时,依靠产业转化出一定的经济价值,突破市场的关卡,为文化的传承保驾护航。

二、以剪纸艺术为代表的数字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本文将结合数字技术在文化创新中的保护、激活作用,以剪纸艺术为代表从科技、文化、产业三个角度出发,依据“学习一使用一认同”三个层级将数字技术融入传统文化艺术的创新性保护与传承,并运用数字技术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探究数字文创产品的设计,探索师古创新、古为今用的设计方法以激活用户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方法。

(一)开发设计思路

目前对于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仍处于传统的静态展示阶段,缺少对其技艺的动态展示,同现代数字技术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导致大多数的参观者以走马观花的形式浏览,不能亲手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因此剪纸艺术的保护与激活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融合,需要解决“展什么、怎么激活、激活效果”的问题。

日益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为文化的创新性保护与传承提供有力支撑和有效供给,可以为剪纸艺术的数字化激活实现互动性与沉浸性的体验。结合上文的三个问题提出将数字动画技术、AR、VR等数字技术应用于剪纸艺术的传承与激活,从学习层级、使用层级、认同层级对剪纸艺术实现逐级激活。

(二)设计实践

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艺术美感让许多人赞不绝口,也是公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但随着图形化技术的发展,或简单或繁复的图案通过技术处理,就能做出如同剪纸一般的效果,人们对于手工剪纸的兴趣仍在,却没那么多耐心了,如何重拾公众对于剪纸的兴趣,使得人人都能低成本体验学习这一过程,是值得我们精心设计的。

1.学习层级一调研形成数据库

首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汇总剪纸艺术的相关类别、特征以及艺术特色,将其主要特征以艺术化线条的形式存储下来,为数据库的完善作准备。其次通过对一些专家学者、技艺传承人进行实地走访、考察与交流,了解各地剪纸艺术的技艺特点、风格特色和文化价值,选取特色较为鲜明、保存完整的一类剪纸作品作为数据库的基础支撑。最后收集相关博物馆的馆藏作品的展陈方式、基于数字技术的激活方式等,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为剪纸作品的馆藏展陈设定不同栏目,包括故事渊源、风格种类、主要技艺、艺术特色等。

为使用户的使用感更深、带入感更强,剪纸图像的生成可以与人脸识别技术相结合,将人物置身剪纸作品之中,为作品加入更深的羁绊,这就需要建立数据库以便图像的自动生成。数据库的建立要对不同艺术化处理的剪纸作品进行用户满意度分析,根据调研所得的用户满意度确定剪纸作品的艺术化风格。Al识别技术发展至今,已经能够精确对二维剪纸图像进行自动生成[8],如图2所示,通过图像分割建立区域连接图,再利用颜色与边界的对比度,确认区域连通性,对瑕疵处进行建模优化,从而实现剪纸的镂空属性,最终对不满意处再行修改就可以输出完整的剪纸图像。这一技术同样也可以用于人像剪纸,将照片输入建立的数据库中使用Al识别提取相似的几何特征,利用TPS变形算法对人像图纸加以处理,这一方法所输出的人像剪纸五官清晰可见,识别度也非常高。在人物服饰的选取上,颇具特色的唐代服饰十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以此为基础设定感性工学词汇,通过E-prime软件设计实验为不同的服饰设定风格词汇,诸如典雅、端庄、活泼、朴素等,最终得到不同风格的服饰剪纸作品若干,配合相关风格词汇的特征为人物加以发型,最终,人像、服饰、发型三者结合建立“人物+服饰”数据库。

设计实践中的人物整体风格以唐文化为核心,极具长安特色,因此剪纸作品的“场景”数据库可以设立为西安的标志性场景,例如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唐华清宫等,增强使用情境的真实感,引发用户的情感体验[9]。除此之外,还可以选取其他唐文化相关场景,通过眼动实验分析注视轨迹图、热点图、兴趣区域等,丰富“场景”数据库资源。

2.使用层级一数字化展示与设计

使用层级的数字化展示与设计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结合剪纸文化与数字技术的应用,提出定制独属于游客的“纪念币”及“游客照”设计方案,这款名为“唐文化AR纸艺纪念币”的产品通过贩售设备就可进行剪纸艺术的现代化呈现,具体流程如下:

(1)上传照片:如图3所示,前期工作中已经通过用户满意度分析、感性工学词汇及E-prime软件分析对剪纸风格和服饰类型进行归纳,建立了人物及服饰数据库,游客使用手机扫描贩售设备二维码建立连接后,上传个人正面照,系统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AI)在人物数据库中进行识别与检索,匹配与人物脸形、眼形、嘴型相似的剪纸线条;弹出界面中还会提示游客选择人物性别,使得Al能够在服饰数据库中为游客分配相应性别的服饰,在后台生成包括人像、服饰、发型在内的人物剪纸图案。

(2)场景选择:游客在上传照片之后,就会来到场景选择步骤,如图4所示。数据库内含场景均为通过眼动实验精选的当地标志性场景,游客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作为背景图案的景点建筑,如大雁塔、大唐芙蓉园等,选择完毕后Al技术将会从场景数据库中提取出已有的场景剪纸图像,与上一步所得的人物剪纸图像进行数字化合成,生成一张完整的剪纸图案等待处理。

(3)产品选择:如图5所示,Al技术会生成完整的剪纸图像,游客进行图像预览后,满意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选择产品样式,其中成品是通过冷激光雕刻技术处理完成的剪紙纪念品,可以供游客直接进行收藏,省去再处理的时间,实现其作为纪念品的价值;半成品输出的是一副剪纸图样,图样通过色彩标记镂空区域,游客根据图样提示自行剪制作品,这一过程在保留“唐文化AR纸艺纪念币”纪念意义的同时,可以引导游客动手体验手工剪纸的魅力。

(4) AR动画:产品选择完毕后,游客即可进行支付,支付完成后设备才会对预设图像进行处理,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在此期间,为照顾游客心理体验,设备会利用数字动画技术,将游客生成的剪纸人物随机导入已有的动画模板之一,实现剪纸艺术的动态化呈现,如图6所示。AR技术能将屏幕上的虚拟动画映射在现实世界,游客只需保存二维码,就可以随时随地播放观看,让游客专属的AR剪纸人物在现实场景中自由漫步,举起手机就仿佛剪纸小人在面前走动一般。

(5)产品输出:最终游客可以得到个人定制的剪纸作品和AR纪念动画,薄薄的剪纸承载着一方文化,专属的AR小人也可以随时打开,游客每到一处新的景点,都可以再次扫描二维码,截图留念剪纸小人在现实场景中虚拟漫步的画面,让这小小的唐文化剪纸人物一路相伴,走过各地名胜古迹,追溯文化记忆,传承匠人手艺。

这一数字文化设计流程实现了数字文化创新的目标,实现了科技为媒、文化为魂、产业为用。如图7为唐文化AR纸艺纪念币完整设计流程,利用Al、AR和数字动画技术,将剪纸艺术与唐文化作为核心主题,在标志性建筑、博物馆等地实现产业投放,可以实现文化创收。同时也加深了剪纸文化与唐文化在游客心中的记忆点,利用设计手段实现了科技、文化、产业的三重价值。

3.认同层级.文化认同与传播

文化的传承需要传播,剪纸文化的展陈学习过程促使大众对剪纸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数字文化体验过程能够真实的还原使用场景、增强带入感,一步一步走入大众内心,循序渐进的激活大众兴趣、构建文化认同,从而形成有效传播。

唐文化AR纸艺纪念币仍是一种纪念符号,但它打破了传统的纪念币形式,利用数字技术让游客体会更深,其中的剪紙画像是游客自行参与生成的,这一设计与定制的过程能提高游客的参与感和满足感,并为他们留下专属的纸艺作品,让他们的游客照变成一幅幅自己亲手完成的剪纸作品。整个产品的操作流程简单明了,其中游客的等待时间也被有效利用,极大地照顾了游客的使用体验。

真实的使用情境和良好的使用体验能够提升大众对数字文化项目的认同感,继而产生分享欲,通过社交平台进行互动传播,提高大众对于文化保护传承的关注度。同时,项目的有效传播能够刺激相关产业消费,为文化衍生品的再设计提供经济保障,形成“学习一使用一认同”的良性循环。

结语

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会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基于数字创意技术对传统文化、技艺进行保护与激活,让传统文化、技艺在新时代展现其新的活力与光芒。唐文化AR纸艺纪念币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纪念币,运用科学实验方法确立设计流程及细节,利用数字创意技术对剪纸技艺进行动态激活,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动画技术、AR技术及冷激光雕刻技术,用于生成定制式剪纸纪念品及AR纪念动画,实现剪纸技艺的数字化永久保存和创新性传承。这种将传统文化、技艺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合理平衡科技、文化、产业关系,以学习、使用、认同三个层级为主要路线的方法,能够实现文化价值的升华,引导大众创新性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也为开发其他文化资源的保护策略提供了参考。。

基金项目:202IN D02579数字文化激活陕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年度一般项目。

参考文献

[1]孙守迂,闵欹,汤水川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刚景[J]包装工程,2019,40(12):65-74

[2]黄江杰,汤水川,孙守迁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方向[J].中国工程科学,2020,22 (02):55-62

[3]范周数字经济变革中的文化产业创新新与发展[J].深圳人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 (01):50-56

[4]杨应时.“后疫情”: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数字化走向[J].美术,2020 (06):15-19

[5]万尧嘉基于服务设计意识下的数字文创产品创作研究[J].设计,2021,34 (07):8-10

[6]张文,刘渊,张文莉基于交互叙事理论的焦山碑刻数字文化传播设计[J].包装工程,2020,41 (16):188-192+204

[7]王孝林科学技术对设计艺术性表达的影响——以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为例[J].设计.2021,34 (04):129-131

[8]陈佳舟,王宇航,Amal Ahmed Hasan Mohammed黄可妤,卢周扬,彭群生基于幽像的二维剪纸自动生成了法[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20,47 (03):274-283

[9]韦艳丽,周璇,赵志杨旅游文创产品叙事性设计研究[J].设计.2021,34 (01):8-10

猜你喜欢

剪纸数字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大嘴蛙学剪纸
答数字
有种设计叫而专
数字看G20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