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感质理论的客舱内饰美学设计研究

2021-09-17胡小雨徐江华吴文治

设计 2021年17期
关键词:客舱内饰美学

胡小雨 徐江华 吴文治

摘要:在飞机内饰设计中引入感质理论,结合美学价值分析客舱内饰设计创新维度,提升内饰设计的内涵表达和思想共鸣,增强顾客的乘坐感受。在感质理论的指导下,以美学三要素“形式美-技术功能美-社会美”为切入点,对内饰设计的感质要素进行分析,提出设计策略。将感质理论应用到客舱内饰设计中,有助于打造品牌特色,提升服务差异化、智能化和设计模块化的感质体验。

关键词:感质理论美学飞机客舱飞机内饰内饰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9-0042-03

Abstract: The theory of sensibility is introduced into aircraft interior design,and the innovative dimension of cabin interior design is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aesthetic value,so as to enhance the connotation expression and ideological resonance of interior design and enhance the experience of custome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sensuality,the three aesthetic elements of “beauty in form, beauty in technical function and beauty in society” were taken as the entry point to analyze the sensuality elements of interior decoration design and put forward design strategies. The application of sensitivity theory to cabin interior design is helpful to build brand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f service differentiation,intelligence and modular sensitivity.

Keywords: Sensible theoryAestheticsAircraft cabinsAircraft interiorsInterior design

引言

目前社會进入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对航程的评价不只关注客舱内饰的使用功能,更倾向于内饰和服务带来的体验[1],这意味着客舱内饰设计应该重视乘客精神层面的需求。笔者通过桌面调研的方式,搜集多家国内外优秀航空公司的案例,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国外客舱内饰设计有多元化、差异化和智能化的特点,而我国航空领域则出现乘坐方式单一化、服务内容统一化和品牌形象一致化等问题,忽略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文章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和读秀数据库对客舱内饰关键词“飞机客舱”、“客舱内饰”、“内饰设计”进行检索,时间阶段为1990年-2020年,根据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图谱分析可知,如图1、2。国内客舱内饰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理技术方面针对乘坐的舒适性和材料革新,例如通风、保湿、降噪等,或是从人机工程学角度进行研究,对于美学的研究内容较少。本文将感质理论引入客舱内饰设计中,探讨在乘坐飞机时获得深层次体验的可能性,从美学的三要素形式美、技术功能美和社会美出发,提高乘客的心理舒适度。

一、感质理论的内涵

在体验经济时代,感质强调通过体验而产生的感觉。感质来源于QUALIA,这个名词来自拉丁文“qualia”意即“quality”品质,对顾客而言是一种直接的心理感受。前Sony执行官出井伸之提出感质是构建人类感觉到的一种独特的质感,将感觉、经验和记忆等转化到有形的物体上让人留下难忘的记忆,产品的感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2],其不仅包含外观形式,也包括高质量的服务与体验。在设计中感质理论包含以下五个方面魅力、美感、创意、精致和工学[3]。

在追求精神生活的世纪中,人们对于生活中美感与品位的提升要求与日俱增。在出行选择率持续增长的交通工具飞机中,设计意象也开始受到重视,人们对客舱内饰的设计要求转向对美感与品位的呈现,创意的诉求成为内饰设计价值提升的表现。通过设计美学观点的品位、空间设计观点的品质以及营销观点的品牌三者结合,构件出感质的内饰设计。客舱内饰设计的美感在于设计除了能保证将空间与实体营造出来以外,还能符合视觉的愉悦原则。例如索尼“经典之源”套装,其内包含NW-ZX300A和MDR-1AM2两款产品,如图3。该产品通过外观、材质以及细节的处理来提升产品带来的情感体验。首先外形采用简单的方形,在侧面转角的位置使用贴合人体手握的曲线造型,提升造型所带来视觉感受。在细节处理上按钮边缘采用“C面槽线”,让整机的金属质感更重。在耳机内部使用斐波那契格栅,如图4,在增强实用功能的同时增加关于美的形式体验。其次在材料上选择磨砂玻璃减少指纹留下的痕迹,也使触控操作更为流畅。在功能上特别搭载NFC模块,与手机之间的联动更加快速,提升用户体验。感质设计通过让用户收获愉悦的体验感受来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喜爱,注重用户的心理感受以此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可以通过故事来引起用户情感感受。

二、美学价值客舱内饰创新设计

如今美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关于美学的体验已经走出博物馆、美术馆和展览馆这些场所中,走向日常生活的场景中,比如公园、商场和街道的设计中有许多美学形式为人们带来审美体验。审美体验的日常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阶段消费者对于精神内涵的需求,但我们需要结合多个领域扩大美学体验的维度。

(一)客舱内饰设计美学特征

在客舱内饰设计中,在满足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条件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满足这种美学需求,从设计美学价值的概念来看,内饰设计主要特征如下,如图5。

1.审美愉悦性。内饰设计需要提供给人美的享受,这一特点将设计美学价值与其他价值区别开来。在客舱内饰设计中,设计者不能仅停留在视觉感官的刺激中,还应该考虑乘客的情感共鸣等精神层面的刺激。

2.关系依附性。对客舱内饰设计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与乘客的主观意识相关。不同的乘客,因为其年龄、背景、教育程度和观念等的不同,对同一内饰设计可能也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4]。尤其在以实用功能为主的内饰设计中,如果其功能不合理那么美学内容也失去了价值。

3.感官观照性。观照指通过感性知觉而把握理性本质的过程。内饰是否有美学价值,从乘客登机的视觉体验开始,到真正接触到客舱内饰,在这一过程中会对内饰设计的美学价值做出及时的评价,而使用价值则需要长时间的接触才会进行反馈。

4.表现多样性。在客舱内饰设计中,造型元素的多种选择使表现的方式十分多样。材质、色彩、表面纹理、形态和图案等的多种组合构成了内饰美学价值丰富的实现方式,组合的可能性也使得内饰设计有较高的自由度。在技术趋于成熟的内饰设计中,良好的美学价值可以为企业竞争增加优势。

5.价值动态性。前面提到美学价值很大程度上依赖主客体关系,由于主体的意识会随着市场、时间和思想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变化,这就决定内饰的美学价值不是一尘不变的,在客舱内饰功能设计进步的同时,美学设计也是推陈出新的。

(二)客舱内饰美学设计的创新维度

从设计美学的维度来分析客舱内饰美学设计的内容,首先是单以外观形式美为主的一维美学设计观念,这种观念将美学设计的內容局限在色彩、纹理和材质等方面。其次是二维的美学设计观念,将美学价值分为形式美和功能美。最后是多维的美学设计观念,将美学价值分为形式美、技术功能美和社会美[5]。基于美学价值三大要素-物质要素、技术要素和符号要素,结合认知层次中的三个层次-感知觉层、品位体验层和领悟判断层,将美学设计分为三个维度。

1.造型感官美。美学价值的基础内容包括产品色彩、形态、质感等给人五感最直观的感受。既是消费者对于产品最直观的感觉和造型之间的共鸣,也是企业创新的基础,简单的形式创新足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

2.功能体验美。好的体验也是关于美的感知[6],在客舱内饰的使用过程中可以获得良好的体验,这是产品美学价值区别于普通艺术作品美学价值的关键内容。在设计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7],注意人机的交互性,带给用户良好的视觉和功能体验。

3.形象内涵美。这是客舱内饰所拥有的隐藏属性,是其无形价值的展现,主要通过内饰设计的符号元素所体现。内饰设计的符号化主要是表现在品牌形象和形式指称上,其重在满足乘客消费价值取向的情感化和符号化的心理需求。

(三)内饰美学价值的设计创新维度关系

造型感官美、功能体验美和形象内涵美之间相互关联,但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优先顺序。绝大多数的乘客一般会综合评判客舱内饰的美学价值,但首先评判的是造型感官美的维度,这个维度是乘客最先感知的美,它是整体客舱内饰设计对于乘客的第一印象,同时这一维度的内容也是企业从视觉上打造品牌差异的关键所在。其次发挥作用的是功能体验美,其虽位居第二位,但却是最能影响乘客感受的内容,乘客评判客舱内饰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从功能体验角度出发的,座椅是否舒适,整个航程过程中服务是否到位,这是乘客接受美学价值的关键维度。最后形象内涵美是企业文化、价值主张和品牌设计的综合展现,最能体现乘客的个人身份和品位的重要维度。但是这些美学维度并不是一尘不变的,美学价值会受到经济因素、区域文化和时间阶段等内容的影响,会因主客体关系的不同有不同的影响,这些因素最终会影响乘客对某家航空公司评价的高低和忠诚度。造型感官美和功能体验美是客舱内饰设计不可或缺的两面,同时也是形象内涵美的基础,而形象内涵美又会通过影响顾客的观念意识进而影响其对造型感官美和功能体验美的审美期望与价值判断[8]。

三、感质理论基础上客舱内饰设计手法研究

当下信息充裕,在吸引乘客的有限注意力资源方面,需要通过五感对产品的内容、形式进行选择关注[9]。感质理论中的感质五要素,魅力、美感、创意、精致与工学可以很好的吸引乘客的关注,触动乘客的注意力认知机制。在进入舱室环境时,内饰设计通过功能与操作营造环境场域,乘客可以通过将场域隐性内容与自身经验结合,获得内饰外在信息与经验信息的感质传递,从而唤起记忆或者某些情感印象,实现外部与内部、内饰与人的良性互动,完成双向的感质体验[10]。在飞机内部乘坐体验中,飞机内饰是乘客连接最紧密的内容,对其进行感质体验设计提升乘客的舒适感十分关键。

在感质理论内容中魅力是最有吸引力的特质,这种感质的传递取决于客舱内饰是否清晰的传递文化内涵并给人深刻印象,内饰所蕴含的故事背景有丰富的含义且独特可以与乘客产生共鸣,对乘客更具有吸引力。美感是指客舱内饰自身第一时间被乘客感受到的内容,是对造型、比例色彩等感觉,客舱内饰的美感依靠造型要素来引起美的感质体验。创意是提供差异化体验的关键一点,客舱内饰是否拥有创意性主要体现在对于故事场景的营造和材料的巧妙搭配上,这种创意体验不佳对于功能而言,也可以从乘客的需求和感受上出发。精致是指考究精细的工法与结构,这种细节上的处理是在物理层面上影响人们情感体验和注意力的关键因素。工学则主要表现客舱内饰的制作技术上,要使乘客便捷使用,拥有坚固耐用的特点,与精致一样属于物理层面[11],如图6。在美学价值与感质理论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出其中相似内容,总结出三种设计策略,分别是差异化、智能化和模块化,如图7。

(一)差异化

差异化是航空公司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差异化的打造上主要分三点,分别是品牌差异、乘客差异和航程差异。(1)品牌差异。在乘坐过程中,差异化首先体现在航空公司品牌的营造上。现许多航空公司对于品牌内容无明确差异设计,无论从内饰材质、颜色和纹理,又或从空乘人员服饰出发,均没有明确的差别设计。在这方面的优秀案例有四川航空的熊猫专线,在座椅配色、乘务员着装和机上餐饮包装等方面都体现熊猫和竹子的图形色彩元素突出了四川大熊猫的地域特色。(2)乘客差异。乘客的差异化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模式,例如普通人与残疾人、单人与多人、无恐惧症的人与有恐惧症的人和商务人士与普通出行人群,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差异化的服务和设计,满足其不同需求,尤其对于特殊群体的人性化服务,有助于提高乘客的评价内容。例如在出行调查结果中,许多冲突来源于儿童对周围乘客的影响,在客舱内饰设计的维度内,可以考虑为陪伴儿童的乘客打造专有空间,或者为儿童提供局部的游戏空间转移其注意力,避免儿童因为无聊或不适而打扰到其余乘客。(3)航程差异。其内容包括长途飞行和短途飞行。针对长途飞行而言,舒适性是客舱内饰的第一要求,但对于短途旅客来说,如何更好地节省费用则至关重要。目前航空公司提出一种站立式座椅的出行方式,可以很好地增加载客量,降低飞行费用,对于短途旅客有很高的吸引力。

(二)智能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智能产品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中,在客舱内饰设计中,如何将智能化产品与人的行为相结合是客舱内饰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笔者将智能化设计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智能仓储、智能服务、智能座椅和智能娱乐。(1)在智能仓储方面,根据上机行李储存难以找寻合适位置这一痛点,为乘客提供清晰明了的行李舱空闲位置和具体尺寸的可视化导向,同时在下机的时候提供位置提示。(2)在智能服务方面,对于寻座困难的乘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搭配人脸识别技术,提供明确的视觉导向。既可以降低乘务员的工作量,又为乘机的旅客带来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提升其乘坐满意度并为接下来的旅程带来愉悦的心情,降低客舱中空闹的可能性。彼得·温克[12]在其著作《飞机客舱舒适性设计》中,提到心理状态对舒适感的影响,情绪、感觉以及心情在人们评价产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机上空间狭小、人口密度大,很容易引起人的不良情绪,这就要求设计应从乘客登机开始为其带来舒适的体验。在乘务员注意力被分散的情况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监测乘客的不适指标,提示乘务员及时关注并给予帮助。(3)在智能座椅方面,座椅作为飞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乘客复座率密切相关[13]。针对身体残障人群,除了乘务员对其的特殊关照外,也可以从客舱内饰设计入手,即保护了乘客的自尊心也增强了舒适度。例如视障的乘客,可以为其提供声音导向,可以结合助听器与机上设备进行互联。直线飞机制造商ATR公司设计一款专门的助听器接口Audioback模型,可以避免听障人士的助听器放大飞机上的噪声而错过与安全有关的机上广播,以提高乘客的旅行体验和安全。(4)在智能娱乐方面,可以利用NFC技术,将智能手机与机上娱乐设施快速连接。尤其针对长途旅行的乘客而言,机载娱乐设施的使用是打发时间的好帮手,除了其本身可以提供的娱乐服务以外,增加自己的手机设备内容可以很好地提升乘客的近地化体验。

(三)模块化

客舱内饰的模块化设计是指对不同功能或者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模的空间区域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系列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这是一种系统化的设计策略,尤其要依照市场和用户的需求进行设计。模块化的飞机客舱内饰设计可以快速、灵活的更换客舱内饰模块,为航空旅行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例如在某航班售出机票较少的时候,可以更改搭载的模块内容,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务。比如减少座椅模块,增加娱乐模块,或更改为宽敞的座椅类型,为乘客下次出行选择提供多种可能性。由于乘客在此次航程中体验到了更优质的座椅模块和服务功能,是否会增加其下一次旅行升舱的意愿度,提高航空公司的盈利。空客旗下的创新公司曾推出“Transpose”项目,其核心内容是为航班不同需求配备不同内容的客舱内饰。在长途旅行中,增加睡眠仓和咖啡吧的模块布置,短途旅程则减少高端客户的服务区域增加更多的经济舱座椅。模块化的设计模式可以很好的缩短“客改货”的功能转变周期,在疫情其间,许多航空公司的飞机都经历了拆除客舱座椅更改为货物运输,模块化设计可以为航空公司节约成本。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许多航空公司对客舱内饰的需求也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有不少航空公司推出了主题航空飞行的服务。例如日本的一家航空公司提供机上婚礼业务,在空中为新人举办婚礼。模块化设计灵活的特点可以很好地满足更改主题内容的需求,甚至可以逐步发展出独具特色的飞行体验。同时为了追求差异化或者为乘客提高舒适度感受,航空公司也会选择对客舱内饰进行改造升级,模块化设计可以很好地缩短客舱改造的时间成本,实现客舱的灵活布局。

结语

步入审美经济的时代,客舱内饰的美学价值已不是单纯的装饰形式,乘客对于客舱内饰的体验内容要求越来越高,对客舱内饰设计的更新需求也水涨船高。在越来越多人选择飞机出行的基础上,不仅是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和提供近地化的体验,更要重视在飞行过程中对客舱内饰美学价值及其设计创新的提高。重视客舱内饰的美学设计,既有利于为乘客提供更好的飞行体验,也有助于航空公司增加载客量和提升品牌价值。本文从美学和设计学融合交叉的视角出发,结合感质理论的五要素,对客舱内饰设计提出差异化、智能化和模块化三大设计策略,以期为提升乘客的整体乘坐体验,助力中国大飞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造属于中国的设计品牌,为提升中国的文化输出能力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凤军,雷丙寅,王艳霞.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需求及营销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08):81-86.

[2]出井伸之著.刘锦秀译.Sony观点出井伸之颠覆日本传统的管理手法[M].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

[3]颜惠芸,林伯贤,林荣泰.文创商品之感质特性探讨[J].感性学报2卷1期,2014,34-61.

[4]张艳河.设计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

[5]付黎明.工业产品设计美学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6]李春媚.审美经验再认识[D].扬州:扬州大学,2011.

[7]李向洲.基于感质分析的重型卡车产品设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29.

[8]马宏宇.产品美学价值及其设计创新维度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22):102-106.

[9]徐娟芳.基于SEEV注意力模型的汽车仪表界面设计[J].机械设计,2016,33(12):115-118.

[10]刘小路,吴白云.基于感质理论的主题性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与应用实践[J].包装工程,2021,42(08):284-292.

[11]姚君,袁文昱,李向洲.基于感质理论分析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24):28-33.

[12](荷)溫克,(荷)布劳尔著.飞机客舱舒适性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04.

[13]商伶榕,刘永翔.基于人性化设计的民航经济舱座椅发展研究[J].设计,2018(15):104-105.

猜你喜欢

客舱内饰美学
印花派对
飞机客舱内的空气循环
汽车顶棚内饰设计及工艺
汽车顶棚内饰设计及工艺
民航飞机内饰设计技巧与方法
新型汽车内饰材料的应用研究
纯白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