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要点

2021-09-17李廷华

新农民 2021年20期

李廷华

摘要:当今经济在日益稳步发展,农村农业的发展也需要更高的要求来适应经济的发展,这就为稻虾产业提供了机遇,其中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收益相对较高,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因此,要适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的方式,推进农业以及渔业发展,不仅能有力推进当地农民的经济效益还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本文通过稻田的选择、田间工程的建设和小龙虾虾种的培育及放养,防治病害的有效措施这几方面阐释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以希望能够为这种模式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经济和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物质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饮食方面,要求绿色环保、健康,而将种植业和鱼塘养殖业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市场的需求,同时增加了稻米和小龙虾的产量。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的形成,对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具有意义,对于稻米和小龙虾的质量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因此,对于这种种养技术的探讨具有重大的意义。

1  稻田的选择及田间工程的建设

1.1  稻田的选择

在稻田选择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稻田周围污染的程度,水资源是否充沛,土壤是否肥沃等。根据相关的调查,稻田的深度要控制在2.7m左右,地理位置最好是在低洼处。

1.2  建设田间工程

1.2.1  加固田埂

田埂的宽度和高度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宽度为1m,高度就要能够保障稻田水深度能够保持30~50cm,并且要预留排水口。对于田埂加固所需的泥土,可以从田间挖去,但要把田面整平。关键是要夯实每层加进去的泥土,这样能有效防止大雨天气对田埂的冲击,达到加固的效果。

1.2.2  建设环形沟

在烤田时,要保障小龙虾有栖息的场所,这就需要在稻田的四周挖出宽3到5m,深1.2~1.5m的环形沟,同时也为集中喂养和捕捞小龙虾提供便利。养殖户还要做好防止逃跑的设施,这就要在田埂的外侧边放置彩钢瓦,钙塑板来配合较高强度的塑料薄膜向内侧倒沿。使用彩钢瓦、钙塑板能够保障田埂四周的光滑,防止小龙虾的攀爬出逃[1]。另外,进排水口也要用栅栏或者网片围住,以达到防止龙虾出逃以及敌害生物的入侵。

2  放养虾种或者亲虾

2.1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2.1.1  塘口的消毒

塘口的消毒工作一般是在田间建设工程完成之后,养殖户要进行清塘消杀工作,以杀灭敌害生物及致病菌,比如:蛙卵、野杂鱼等。消毒药一般可以选用生石灰,其用量是50kg,或者也可以选用漂白粉、茶碱、鱼藤精等药物。

2.1.2  水草种植

种植水草要掌控好时间,一般是在清塘之后,放苗之前,即12月~次年2月底之前进行栽培,种植主要是在虾塘环沟内外侧的斜坡上进行交错种植。

2.1.3  施肥与试水

一般情况下,要先在环形沟里放水,等7~10d之后再投入幼虾,而水的深度要保持在50~80cm之间。试水完成之后,要进行施肥,目的是要培养出小龙虾其所需的饵料生物。稻田里也要进行基肥的实施,主要以农家肥为主[2]。养殖户在确定试水安全之后,再大量投放幼虾,这样能有效提高龙虾的成活率。

2.2  龙虾放养的方法

投放的季节要掌握好,一般是在初春对龙虾进行投放,这个时候的伊乐藻还没有完全存活长好,四月上旬,按照每667㎡投放2~4cm长的幼虾5000~8000尾,饵料要合理投放,并且把幼虾圈养在一定区域内的网围上,等到伊乐藻长成之后再拔掉网围,这样能够防止龙虾夹食藻草影响其生长。在六月中旬时,等小龙虾集中上市之后,再在稻田进行插秧。

水稻在栽插之后,也就是五月前后进行放养,放养的规格为投放2~4cm的幼虾5000~8000尾/667m2。在放养的时候养殖户尽量选择高质量、规格整齐的幼虾,最好是能够一次性放足数量。在前一年的七月,把龙虾的亲虾直接投放在稻田里面,让亲虾进行繁殖,来年可采用免耕法进行水稻种植。

3  防治病害

龙虾养殖过程中主要的病害有纤毛虫病、甲壳溃烂病和白斑综合症,针对这两类主要的病害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纤毛虫病的防治主要是在晴天时对环形沟用生石灰加水,规格为应用5kg/667m2生石灰。甲壳溃烂病的防治是在晴天用漂白粉0.5mg,kg-1在全池进行泼洒,白斑综合症的治疗是在晴天每667m2用聚维酮碘水剂500倍进行稀释,在整个沟池进行喷洒。计算量按照100ml/0.26~0.33hm2平均水深为1m。

4  效益分析

稻虾养殖新模式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还有社会以及生态效益。主要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增加了水稻和小龙虾的产量,产量增加的同时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其利用的是生物链之间的互生模式,大大减少了其成本的投入,使养殖户实现收入翻倍。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突破原有的种植模式,使两种农业模式有机结合,发挥其更大的价值,农户在不断探索新的模式下逐渐掌握更为科学的种养技术,并且在成功的种养户的影响、带领下,激发了更多的农民开始接受并尝试新的种植模式,促进了农业的进步。生态效益这一发面,主要是能够充分利用生物的代谢废物,减少农药污染和化肥的使用,实现绿色生产。在稻田养殖龙虾,能够清除田间杂草,减少除草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虫害。

5  结语

稻虾共生的模式体现了现代生态养殖技术优势,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还能有效提高水稻和小龙虾产量,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推动了新的种养模式的开展推广,雖然达到了很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但这一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快推广,积极、科学宣传,改变农业结构以及调整劳作方式,这样才能打造出绿色环保模式,同时为促进养殖和种植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 蒋静,郭水荣,陈凡.等.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6,36(14):71.

[2] 夏国钧.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19):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