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保工程让雷公山的颜值越来越靓

2021-09-17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21年8期
关键词:天麻天然林自然保护区

耿国彪

“我们所在的雷公山顶峰是黔东南的最高峰,这里也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我们所站立的苗岭以北属长江水系,以南属珠江水系,生态区位非常重要。”站在雷公山顶的飘渺云雾之间,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雄伟对记者说。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台湾杉(秃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自然资源,具有综合经营效益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78万公顷,地跨贵州省雷山、台江、剑河、榕江4县,涉及10个乡(镇)3万多人,保护区林地总面积4.5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2.34%,森林蓄积416万立方米,其中集体林地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1%,是典型的南方集体林区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王雄伟介绍说,雷公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水、热、土等自然条件,加之地史上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袭,成为许多古老孑遗生物的避难所,目前已经鉴定的生物种类就达5158种,根据今年国家新颁布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有85种(植物25种,动物60种)。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1998 年,中国林业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 12 个省(区、市)进行试点。这是我国林业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起点。 2000 年至 2020 年,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相继实施,尤其是 2016 年起全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通过停伐、限伐、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施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森林抚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后备资源培育等措施,使天然林得到保护和修复,让森林休养生息,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跨越之路。

23 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天然林进入全面保护新阶段。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状况由持续恶化向逐步改善转变,林区经济社会由举步维艰向全面发展转变,人们生态保护意识全面提升。曾经的山区、沙区、牧区,如今一片盎然生机,中华大地遍布绿水青山,到处都是金山银山。

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变迁,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天然林保护事业的发展。

守青山保生态

7月13日,记者随国家林草局组织的“访红色圣地 看绿色新貌”采访团来到贵州省雷山县采访。车子在山路间蜿蜒,触之入目的是满眼的苍翠。记者曾在2002年到雷山县采访,经过近20年的发展保护,看得出这里的植被覆盖率已大大提升。

雷山是一个生态资源大县,县境内有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雷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共5个、面积78.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3.31%。全县公益林面积达101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71%;天然林面积61.2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43.8%。生态保护红线面积95.427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2.82%。

雷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胜荣告诉记者,自1998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雷山县共实施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2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58.8%上升到2021年的72.8%。

杨胜荣介绍,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和气候土壤条件造就了雷山县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是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全县各类野生动植物达5100余种,其中动物2300余种,列为国家Ⅰ、Ⅱ级保护的有白颈长尾雉、云豹、金钱豹、林麝、中国穿山甲、猕猴、黑熊、红腹锦鸡等38种;高等植物2800余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有36种,无论资源总数或重点保护物种数量,在贵州全省都名列前茅。

“在黔东南一带的苗族和侗族都有一种对山神的敬畏,他们把林木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因此我们的天然林保护在这里比较好开展,群众的配合度较高。”贵州省黔东南州林业局二级调研员顾华先对记者说。

王雄伟说,自实施天保工程以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实现了“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生物种类、森林覆盖率”四大指标的大幅增长。有林地面积由1999年的3.55万公顷增加到現在的4.41万公顷,增加了0.86万公顷;森林蓄积由1999年的219.5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416万立方米,增加了19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82.9%增加到现在的92.34%,增加了9.44个百分点。

为了解决天然林区域内监测难的问题,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多方筹措资金500多万元建立了雷公山保护区生态监测智慧管理平台。他们在海拔高、视野宽的地方安装了12台森林防火监控转台,做到火情24小时全天候监控。同时在进出保护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和重点管护区域入山路口安装网络球机48个、枪机44个,并在野生动植物重点分布区域安装了22台监测设备,实现24小时“电子警察”巡护。

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雷公山保护区生态监测智慧管理平台的工作人员为记者现场演示了这套智慧系统的运作情况。在一个终端屏幕内林火监控、林区管理、野外巡护、宣传教育、生态监测、地理信息6大平台融为一体,推进了保护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雷公山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职工王越介绍说,由于在保护区内安装12个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转台,使整个保护区60%以上的森林面积实现了全天候不间断监测。同时,实现“一个库,一张图”管理,创新性地将二调和林改数据叠加制成雷公山保护区影像图。区内发生火情,监测平台就能将火情火点精准定位,显示县、乡(镇)、村、山头地块小地名、山林权属人,极大减少了火情发生地点的研判时间,为森林火情早期及时处置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王雄伟也告诉记者,现在雷公山保护区实现了“山头有转台、路口有监控、林下有人巡、天上有无人机”的立体化、全方位监管的数据化管理,为天然林的保护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采访中,杨胜荣、王雄伟也都向记者反映,目前,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的标准还不高,森林管护压力较大;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没有足够的资金对林下经济等产业进行投入,同时社会资本对林业产业的投入也较少;国家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均为每亩15.75元,保护区内、区外补偿标准一样,这对居住在区内的林农有失公平;虽然省级主管部门已出台《野生动物损害赔偿暂行办法》,但野生动物损害赔偿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因地方财政困难,难以争取资金。

林下经济促发展

雷山县生态环境良好,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县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景观村落、国家4A级景区——郎德上寨,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景观村落、国家4A级景区——西江千户苗寨等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中心、中国苗族银饰之乡。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是当地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实施天保工程以来,仅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就累计投入天保资金800多万元用于长期聘请60多名天保护林员;每年利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510万元聘请生态护林员510名,能解决原住民在村内就业难的问题;累计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8300多万元,惠及区内林农近3万余人,人均收入近3000元。

杨胜荣介绍,目前,雷山县旅游综合收入、接待游客人次,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位居贵州省前列,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主导产业。今年1-6月,該县接待游客572.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32亿元。

在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雷山县也把发展林下经济当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好帮手,大力推动。因为只有群众腰包鼓了,山上的树木才能真正常青。

在保护好天然林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雷山县积极探索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对森林实行分类经营,因林施策,大力推进林种结构调整和林下经济产业,实现生态惠民。

“我们一是对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国家公益林等区域实行最严格保护政策;二是对人工商品林区进行林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笋用竹、菌材林和国家储备林等林种;三是对天然林和公益林区域,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林下资源,大力发展天麻等林下中药材、食用菌等林下经济作物,同时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因地制宜发展林蜂、林下养鸡等产业。” 杨胜荣介绍,在林业产业发展上,结合雷山县实际,明确了“林上一业”(茶叶)和“林下一业”(天麻)作为雷山的“一县一业”。

在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后,茶产业就作为雷山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脱贫主导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凸显出来。现在全县茶园面积达16.3万亩,其中投产面积达13.78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县8个乡镇132个村,全县茶农达1.8万户7.8万余人。2020年全县茶叶产量达5030吨,茶叶总产值达7.1亿元、综合产值达10.6亿元。

“雷山茶是名副其实的洁净茶、安全茶、放心茶,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助推茶。” 杨胜荣说。

说起被当地称为“林下一业”的天麻产业,杨胜荣格外兴奋。他告诉记者,雷山发展天麻产业得天独厚、品质优良,雷公山乌杆天麻各项指标均高于国家有关标准,并于2014年12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雷山县坚定不移把天麻产业作为雷山林下经济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推动天麻产业发展,雷公山乌杆天麻种植技术已日趋成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目前,雷山县已建成九十七天麻产业园区、杨柳天麻产业园两个“两菌一种”生产基地。“今年11月天麻鲜品将大量出产,预计商品麻产量可达360万斤以上,天麻种子产量达100万斤,天麻产值预计达到2.61亿元左右,直接和间接带动全县1.5万户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杨胜荣说。

猜你喜欢

天麻天然林自然保护区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
基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天然林保护问题与对策
中办国办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