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
2021-09-17
前两天和一个很久没联络的朋友聊天,具体多少年我不记得了,印象中我们不常联络,只是单纯的偶然会想起或在微信上道个平安,我很少点赞她的朋友圈,她也很少关注我的朋友圈,淡淡的很多年。交谈的开头,没有寒暄,没有很官方地问这些年你过得怎样?而是正常切入主题,但却并不妨碍我们的深入交流。未了,说一声再见,不知道下一通电话和下一次相聚会在什么时候?其实我们都并不在意。
我记得多年前我们俩有分析过彼此的处世哲学,简而言之就是安全距离,不想麻烦别人,也不希望别人麻烦自己。于是我们好象彼此懂得对方,她始终气质清冷,我始终性情寡淡,久而久之我们都觉得在生活中称得上的朋友的人不多,连她我都不知道定义朋友是否正确。后来她说这种为人处世的风格像极了我们骨子里的性格,相近而不相亲。
随着网络微信的发展,我们拥有的群越来越多,同学群,同事群,朋友群,家庭群,工作群,各种群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社交平台,昨天打开自己的微信忽然发现有2000条未读信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即使不愿意太多社交,通常也没有勇气说一个“不”字。因为这个社会遵循的是多个朋友多条路的处世原则,无论上学还是上班都追求“合群”两字,却不知道有时候无效的社交会浪费多少的时间和精力。
身边不乏有些人,微信几千人,但能真正想打一通电话聊上三五分钟的朋友不多,很多时候當我们需要找个人聊天时,才发觉翻看手机通讯录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聊天的人。成年人的世界,都是自己在渡劫,你的繁华盛景或者可以与人分享,但是你的苦难境遇却无法与人分担。人这一辈子,知音难求本是常态,谁又能如此幸运像俞伯牙遇到钟子期一样。
人这一辈子不要对别人期望太高,也不要对自己太过苛求,委屈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未必能让你获得更大的成功,如果在生活中,有一种关系让你的相处变得不那么自在,何不暂时放下这样的相处模式,独善其身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待人友善是一种修养,而独来独往是一种性格。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