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邦佐:政治学家里的政治家

2021-09-17宋春丹

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政治学学界复旦

宋春丹

政治学教授王邦佐有一句口头禅:“当然,话说回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市委召开的“双月理论座谈会”上百家争鸣,学界翘楚们就上海热点问题畅所欲言,复旦大学的王邦佐常作为政治学界的代表参加。

王邦佐的学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创始院长胡伟也曾与会。他说,王邦佐很少出一鸣惊人或振臂一呼之语,这种“稳”正是他对中国国情和政治的恰当把握。

王邦佐的另一位学生浦兴祖也认为,长期教研和行政“双肩挑”使王邦佐敢于对社会和政治现象发声,但又平衡有度,他是政治学家,也可以做政治家,这在学界是少数。

8月24日,87岁的王邦佐在上海病逝。

“先生为老共产党员、中国知识分子一员,家国情怀伴随一生,行教立言诲人不倦。”他的学生、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的程天权写下了这样的挽辞。

程天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政治学从来不是显学,可以说目前依然是一门孤独清高的学科,它讲现在是安全的,讲发展是有风险的,是王邦佐等人当年开辟了政治学的新境界,使之化为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动力。

“王邦佐是老党员,从不表露不成熟的意见,所谓研究无禁区,课堂有纪律,学术有规范。”程天权说。

“土八路”与“洋八路”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

1952年院系调整后,全国各高校均取消了政治学专业。60年代初,出于中苏论战所需,北大、复旦等高校先后成立政治学系,但这时的政治学系(后改名为国际政治系)并非真正学科意义上的政治学,而是国际共运研究。

邓小平讲话后,80年代初,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率先重建政治学专业,各地高校纷纷跟进。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标志着政治学作为独立学科的正式恢复。

王邦佐和孙关宏是多年的搭档,从60年代建系初期就合作带班。王邦佐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和辅导员,管思想;孙关宏担任班主任,管学习。两人一生至交。

1980年政治学教研室成立后,王邦佐担任教研室主任,孙关宏担任副主任。他们参考哈佛大学的课程表做课程设计,并四处招兵买马。孙关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恢复初期困难重重,很多人认为恢复政治学是多余,愿意从事政治学的人不多,主要靠培养年轻人。

1981年秋,复旦大学正式招收政治学专业本科生。复旦64级国际政治系毕业生浦兴祖被安排担任了该班的辅导员兼班主任。最初他不想做这项工作,王邦佐鼓励他,说年轻教师应该承担一些学生工作,这是复旦锻炼教师的好传统,“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

王邦佐。

1982年进入政治学专业学习的任晓填报志愿时报的是世界经济专业,甚至没听说过政治学,这种情况在他们班42人中非常普遍。为了解决他们的“专业思想”问题(即对待本专业的心态不积极不稳定),班主任常邀请王邦佐和孙关宏来与同学们交流,做思想工作。

任晓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政治学专业从无到有,在国际政治系里的地位并非主流,王邦佐作为学科带头人必须为新教研室争取资源和发展空间,这方面他掌握得很得当。后来他做了副系主任、系主任,对政治学的发展更为有利了。

1983年冬,政治学教研室举行会议,总结办学两年来的情况。浦兴祖建议,增设中国当代政治方面的课程。讨论结果是,先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因为制度相对稳定,较易把握,条件成熟后再开“当代中国政治”或“当代中国政治史”。

王邦佐说“谁提出的谁来开”,要求浦兴祖准备半年,第二年秋季就开课。这门课程在国内尚无先例,浦兴祖觉得白手起家太难,也不想放弃自己的西方政治思想史领域,王邦佐就帮他分析自身优劣势:英语水平不能跟青年教师比,以西方政治思想史作为重点方向是扬短避长,而以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为重点则能发挥他有阅历的优势,是扬长避短。

王邦佐设想,在政治学学科建设中,他和孙关宏、浦兴祖应侧重于中国本土问题,当“土八路”;刚毕业和以后留学回国的新教师则侧重于研究外国问题,是“洋八路”,以此形成复旦政治学的总体布局。

王邦佐告诉浦兴祖,编写讲稿时就要为今后出书作准备,搞好了能为中国政治学发展作出一份开创性贡献。浦兴祖谈到政治敏感性问题,王邦佐说:“你也经历过十年‘文革,又在学校宣传部门工作过,应该有政治头脑,相信你能理性地把握好一个度。”

此后,浦兴祖以这门课程的讲义为基础主编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该书于1990年2月出版,成为中国高校广泛采用的政治学权威教材之一。王邦佐为书作序,称之为本领域研究的“零的突破”。浦兴祖也成为中国著名政治制度学者。

政治学“黄埔一期”

胡乔木在中国政治学会成立大会上讲话说:“寻找政治学人才,比寻找探寻石油的人还难。”第一批政治学本科生入学不久,中国政治学会1981年召开常务理事会,讨论“如何解决并落实人才培养”问题。

会议讨论认为,当务之急是开办政治学讲习班,为政治学“补课”。主持会议的中国政治学会会长张友渔问谁愿意承担这项任务,一阵冷场后,一人谨慎地表示:“我们试试吧。”张友渔问学会秘书长陈为典此人是谁,陈为典说,是复旦大学的代表王邦佐。不久,陳为典告知王邦佐,复旦获得允准。

60多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多为高校教师或各省社科院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讲习班筹备时间相当紧迫,王邦佐、孙关宏全程负责筹备工作。

猜你喜欢

政治学学界复旦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在复旦,忠于理想,热泪盈眶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西学东渐”时期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刍议
近十年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综述
复旦、上海交大两校探索人才选拔重要节点
复旦目标:本科录取全部通过自主招生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