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衣元帅”徐向前的家风

2021-09-17张嘉升

党史博览 2021年9期
关键词:徐向前子女

张嘉升

徐向前在革命战争年代戎马倥偬,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虽身居高位,但徐向前深知自己来自人民,只是人民中的普通一员。这位受人尊敬的开国元帅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极为简朴,从不搞特殊化,不做“官老爷”。他还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亲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是从群众中走来的一位平凡而朴实的伟人。称徐向前为“布衣元帅”,是对他高风亮节崇高品质的真实写照,而他几十年如一日营造的克勤克儉、公私分明、不谋私利、严格要求子女、始终心怀党和人民的高尚家风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比普通人还普通”

徐向前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担任过总指挥、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授予元帅军衔,担任过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务。但这些并不能掩盖他工作生活中艰苦朴素的底色。严格的家教和几十年艰苦卓绝的生死斗争,使他厌恶一切特权思想,也从不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生活习惯和普通百姓差不多。

徐向前虽然身体一直不太好,但在生活上他从不要求中央的特殊照顾,甚至还经常主动降低自己的标准。按规定,元帅家里应配两辆汽车,一辆吉姆车,供首长专用;一辆华沙车,作为临时有事使用。但车刚送来,徐向前硬是叫人送回去一辆,并立下规矩,爱人和孩子们上班、上学一律不准接送。他还拒绝国家从干部福利费中每月发给自己的几十元补助。新车不让要,额外的补贴不准收,徐向前就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率先垂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徐向前在家中总是穿着一身普普通通的旧衣服,生活中只要自己能动手办的事,从不要别人代劳。自己缝衣服,自己倒开水。逢年过节总是让秘书、炊事员回家去团聚,并且让孩子们自己烧饭,而自己只吃剩下的小菜。从生活到待人,徐向前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早些年,一对新婚夫妻到徐向前家做客,还闹出了一个笑话。当这对夫妻来到一个小胡同中脱落了油漆的大门面前按响门铃时,开门的是一位穿蓝布旧衣的和蔼老人。这位老人正是徐向前。但新娘并不认识徐向前,只是向老人点点头便径直迈步进门。她丈夫急忙对她说:“你怎么不给首长问好?”新娘心想,兴许给元帅看大门的人也是不小的“首长”,于是她回头又向老人点点头笑笑,继续往里走。新郎拉住她,向老人介绍说:“首长,她是我爱人!”徐向前面带微笑地请两人进屋坐。进屋后,新娘还没认出面前的老人是徐向前。她爱人急了,扯扯她又说:“这是徐帅!”新娘几乎惊叫起来,霎时脸都红了。她怎么也没有想到,面前这位穿着简朴的慈祥老人竟是威震全国的元帅徐向前。她却一直把他误当成看门的人,心中惊慌得很。徐向前却没有介意,和他们亲切地拉起了家常。拜访结束两人出来后,妻子还埋怨丈夫没早对她说,喃喃道:“做梦也没想到,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呀!”她丈夫笑了,说道:“我们徐帅就是这样嘛!”

徐向前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是出了名的。由于年少时生活的艰难和革命战争岁月的艰苦,他养成了粗茶淡饭的饮食习惯。餐桌上常见的是莜面卷、小米粥、窝窝头等食物。他还喜欢吃野菜,总是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让人弄一些榆钱、马齿苋等来吃。他常和子女及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吃点野菜,一可以壮筋骨,二可以不忘本。徐向前住的房子也很简单,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不准修缮。房子的墙壁近20年没有粉刷了,已经变了颜色。营房部门提出贴墙纸、粉刷等建议。本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的原则,他没有同意。徐向前的夫人黄杰,是1928年入党的老共产党员,在纺织工业部人事司任司长的时候也一直乘坐公共汽车上下班。在老两口的示范带动下,克勤克俭的家风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位家庭成员。他们以父母为榜样,也时刻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在穿衣吃饭方面从不挑剔和讲排场,炊事员做什么吃什么,对做饭的师傅也很有礼貌。有一次,小女儿因有外事任务,本想修饰打扮一下,但因为平时从没有化妆的习惯,一时不知道怎么打扮自己。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正是家风对人教化作用的生动体现。

一向勤俭节约的徐向前和夫人,粗茶淡饭便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图为1989年11月8日,徐向前88岁生日用餐时的照片

在徐向前身边,总会发现一只小小的白木箱,它体积不大,是由几块普通木板钉成的,没有刷油漆,做工也很粗糙。新来到徐向前身边工作的公务人员看不上它,总想把它当作破烂扔到垃圾堆里。但谁能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小白木箱在解放战争的年代竟是徐向前用来装书、装文件的,有时还装衣服等随身物品。从晋中到石家庄,从太原城到青岛的海滨,它一直伴随在徐向前左右。1950年,在青岛疗养的徐向前要到北京出席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秘书心想,总不能带着这个破箱子进京吧,又笨又难看,应该买只好点的皮箱。于是,秘书向徐向前报告说:“首长,我想趁去北京开会,到街上买只皮箱。”徐向前说:“我看小木箱挺好嘛,它跟我走了那么多地方,去北京为什么不能带上?不买,不要!”秘书又解释道:“我打听过,买只小皮箱,用不了几块钱。”“还是不买吧,”徐向前说,“去年好多地方闹了灾荒,我们能节省一点就节省一点嘛!”几块钱的小事,徐向前硬是不准,他心里挂念着许多地方闹灾荒,人民吃不上饭的事,这使秘书深为感动。于是,秘书把文件、书本和首长每天写字用的毛笔放进小木箱,用绳子四面捆住,提着它随同徐向前上了火车。

徐向前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因为身体不好一直在青岛疗养。在北京火车站迎接的老熟人见他头一次进京还是带着那只熟悉的白木箱,不由得感叹说:“我们的徐老总啊,从前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啊!”虽时过境迁,但那只白木箱一直陪伴着徐向前,是他艰苦朴素作风的见证。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是徐向前常常告诫子女的一句话。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让子女记住,不要因为父亲是元帅,母亲是司长,就想“走后门”,寻求特殊照顾。徐向前深知,“高级干部的家庭一定要为社会风气的好转起表率作用,否则党和政府的声誉会受到损害”,所以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他都以极大的热情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并身体力行,努力教诲好自己的子女。

徐向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是尽人皆知的。他对子女的“特殊照顾”是从来没有的事。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按规定享受的待遇,他从不让子女亲属分享;贵重的保健药物,不准亲属使用;重要的参观和文艺演出,他不准子女出现;他的专车从不让子女乘坐。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干部子女参与倒买倒卖的非法经营活动,徐向前严格执行此规定,严厉告诫子女不要违反党纪国法。

徐向前的小女儿从小身体就不太好,“文化大革命”时她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插队,后来又参军入伍学了医,在部队医院里工作。小女儿在单位为人淳朴,办事扎实认真,乐于助人,同事们对她都有很高的评价。一位军报记者听闻后,打算写一篇报道进行宣传,但徐向前却马上加以制止。他强调说,我的女儿和老百姓的女儿是一样的,绝不能搞特殊。如果说有特殊的话,只能是比其他人做得更好。如果就因为是我的女儿,工作稍有成绩就宣传吹捧,那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与普通战士一样,徐向前也有自己的“百宝箱”和针线包。多年来他一直用这些工具修理物件和缝补衣服

徐向前的一个侄子徐双九在哈尔滨空军航校工作,因身患糖尿病,几次提出想调进北京工作,都被徐向前拒绝了。他劝说侄子不要给组织上添麻烦,要安心本职工作。1974年,徐双九在北大荒插队的女儿爱萍想当兵,因为女兵名额少,于是徐双九去找航校领导要个名额。没想到,这位领导开门见山地说:“你快去北京,找你叔叔!”徐双九为难地说:“叔叔的脾气我知道,他不会批条子开后门的。”没过几天,徐双九收到叔叔因病住院的消息,于是他赶到北京探望。在叔侄的谈话中,徐双九硬着头皮把心里装着的事说了出来,请求叔叔破例一次。徐向前说:“不行啊!当兵本身是件好事,可走后门就成了坏事了!孩子们要当兵就按正常手续办,不能走后门,要走前门。”徐双九知道叔叔从来说一不二,他决定了的事,你再请求只会惹他生气。徐向前又说:“我这个人并不怕犯错误,不怕作检讨,可是明知道是错的事就不能同意干。工作中犯了别的错误,见了毛主席、周总理我好检讨,可批条子走后门这种事是不好检讨的。你回去告诉爱萍,兵不必当了,在下边扎扎实实地干下去,我相信她会有出息、有前途的。”徐双九这次虽然又碰了钉子,但再一次领教了徐向前毫不徇私情的磊落作风,也自然理解了叔叔的深意。他的女儿爱萍记住了徐向前的话,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北大荒农场奋斗着,不久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坚持读书自学,在恢复高考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徐向前在得知侄孙女考入大学的事情后,欣慰地说:“好嘛,好嘛!她走的路正。”

徐向前的二女儿是一位主任工程师,一家三口长期住着8平方米的小房子。后来,单位调整房子,按照当时的政策,给她换了20平方米的房子。这件事被徐向前知道了,他在饭桌上问是怎么一回事,并追问:“你是不是以我的名义搞了不正当活动?”二女儿反复解释澄清,不是打着爸爸的名声要的房子,才算了事。

“心里装着党和人民”

徐向前常说:“我们活着的人应该常想想那些为革命牺牲的同志,假如有些同志不牺牲,今天的将军、元帅应该是他们!”

1956年,管理局考虑到让徐向前冬天更暖和一些,便给他送来了一块新地毯。徐向前开会回来见到地毯后却要求秘书把它送到刚建好的三座门招待所,强调说:“现在国家还很穷,一块钱都应该用到建设上!”夫人黄杰也同意徐向前的想法。地毯送走了,喜欢在地毯上玩耍的小女儿不明白为什么,问爸爸:“我上哪儿去玩呀?”徐向前说:“地上。坐在地上挺凉快呢!”直到小女儿长大,她才明白,一个革命的家庭,就应该始终心有大我。

徐向前十分牵挂伤残老兵和烈士后人的生活,并对家人和工作人员作出规定,对于他们的实际困难,一定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妥善的解决。在徐向前的关心和帮助下,红1军军长许继慎、红四方面军二局局长蔡威、红1师政委李荣桂等许多战死沙场和被误杀的同志得以恢复了名誉,他们的子女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和照顾。徐向前曾在山区领导过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他十分想念那里的人民群众。因此,他常常接待从大别山、太行山、沂蒙山等革命老区来的人,亲切地询问群众家乡生产搞得怎么样,日子过得怎么样,还要问地方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1981年,徐向前接待了从大别山区来的几位客人,照例询问老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几位县、地委领导考虑到他身体不好,尽说好听的话,讲当地工业的发展,讲农业的收成和人民安居乐业……徐向前打断那人的话,问道:“有没有人吃不饱饭的?我很想知道,最穷最苦的人家,现在生活得怎么样?”几位同志一时语塞。随同来的一位年轻人打破了僵局,勇敢地说:“徐帅,您记得七里坪吧?要说最穷的人家,我访问过。有些人家,每人只有一条裤子,要洗了裤子,就没有换的。有一户姓王的人家,七口人,只有六只碗,要是一起吃饭,有一个就……”徐向前听了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说:“什么!七个人只有六个碗!”那位青年干部讲述革命老区贫困人家的穷苦生活时,眼圈都不由得发红了。

七里坪,是湖北红安县的一个普通小乡村。1931年,红四方面军在那里成立,徐向前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听了那位年轻人反映的情况,他十分沉痛地说:“唉,老区的老百姓太穷了啊!”客人走后,徐向前一连好几天都闷闷不乐,多次说:“解放这么多年了,有的农民还是那样穷,愧对老区人民啊!”徐向前一直关心民生疾苦,他身邊的工作人员都记得在60年代初期,新中国最困难的岁月里,徐向前常常吃不下饭,那时他身体不好,但还是时不时地告诉家人和炊事员,不要特殊照顾他。他常说:“全国人民都很困难,毛主席和周总理带头不吃肉,我能吃得下吗?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国家有困难,百姓有饿死的。我们不能有丝毫的特殊啊!”

1987年7月,徐向前夫妇与帅孟奇(中)在一起追忆往事

自从听了七个人只有六个碗的汇报后,徐向前时刻牵挂着老区的穷苦人民,总是向家人和来访的客人谈起这件事。经过深入思考和进一步调查了解后,徐向前给党中央写了《关于请关注老区建设的意见》,建议中央书记处、国务院派人到井冈山、大别山、湘西、四川、陕北等经济落后的老区作系列调查,研究尽快改变面貌的措施。

给党中央的报告发出后不久,徐向前迎来了82岁生日。秘书和家人说要给他做寿,他说:“哎呀,做什么寿呀!不要忘了,有的人还穿不上裤子,有的一家七口人只有六只碗呀!”秘书和子女听了这话都默不作声,想着那户只有六只碗的七口之家,大家再也不提给他祝寿的话了。

徐向前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最惦念的还是希望自己死后不给党添麻烦,并希望子女们能够始终对党忠诚。1990年6月,徐向前病重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8月5日,在儿子、女儿、儿媳、女婿等家人都到齐后,躺在病床上的徐向前严肃地对孩子们说:“我说不了多少话,我要说的是,我死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山。这就是我留给你们的遗言。你们要永远跟党走,贯彻党的路线,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孩子们潸然泪下,强忍悲痛,坚定地向父亲表示:“爸爸您不要说了,您说的话,我们记住了!”徐向前讲过这些话以后,病情急剧恶化,再也没有说什么。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与世长辞。

斯人已逝,但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展现的家风,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猜你喜欢

徐向前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将房产过户给子女,为什么会被判决撤销?
子女能做的比医师多
徐向前的三次探亲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在徐向前指挥下鏖战山西战场
纪念徐向前元帅诞辰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