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惩罚真的能让孩子内心安宁吗?

2021-09-17晓林

现代家长 2021年9期
关键词:外界惩罚学习成绩

晓林

适度的自我惩罚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而不健康的自我惩罚则是一种自我伤害,它会让孩子攻击自我、轻视自我、隔离自我,甚至抛弃自我。

因为考试发挥不佳,她曾剪掉长发、冬天洗冷水澡、罚自己把错题做10遍、7天不开手机,甚至多玩一会手机都要用刷题进行自我惩罚

奚女士是一位画家,多年的艺术创作使她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力,所以她在家庭教育上的困惑显得异于常人:“小蕾有心理问题,她有自残倾向,如果现在不干预,高考前她可能自杀。”

小蕾是奚女士的女儿,17岁,是一名成绩优异的高二学生。

接下来,奚女士开始陈述她的论据。如果忽视她的紧张语气和慌乱表情,人们一定会认为她是在炫耀:“小蕾在学习上从来不让我和她爸爸操心。看她刻苦学习的样子,我们很心疼,总是想办法给她减压,逼她下楼散步,或是硬拉着她看一会儿电视。我们不看重学习成绩,但小蕾不听话,总是拿回家非常好的成绩。初中阶段,她稳居班级前5名;高中阶段,她是年级前10名的常客。唉,好成绩总有一天会毁了她!”

我笑了:“您该不是希望小蕾的学习成绩差一点吧?”

奚女士摇头:“不,我希望她正常一点。如果她正常一点需要用成绩来换,那我宁愿她成绩差一点。”

我问:“小蕾怎么不正常了?”

“我说过了,她有自残倾向。”奚女士告诉我,昨天晚上将近12点,小蕾仍没有洗漱上床的意思,而是坐在台灯前拼命刷题。一问才知道,晚饭后她玩手机忘了时间,多玩了25分钟,于是惩罚自己多刷一张数学试卷。

我说:“这不是很好吗?小蕾善于自我管理是她成为学霸的核心竞争力啊。”

奚女士苦笑:“两年前我也这样想,但很快我就发现不对劲儿了。去年国庆长假,她整整7天没开手机,因为放假前的月考,她的总成绩下滑了两个名次,她要‘让自己长长记性。您说说看,现在的孩子哪个能忍住7天不开手机?这正常吗?”

我问:“那么,小蕾在国庆假期都做些什么呢?”

奚女士双眼泪光闪闪:“她把那次月考中做错的题抄下来,各做10遍,然后上网找类似的题型,拼命地做。她说那是亡羊补牢,但明显是在自我惩罚!看她埋头用功的样子,我仿佛看到《巴黎圣母院》中的弗罗洛主教在自我鞭挞。”

我意识到奚女士的焦虑不是小题大做:“小蕾还有哪些自我惩罚的行为?”

奚女士急切地小声告诉我:“小蕾上初二的时候,有一天自己在家把一头漂亮的长发剪成了齐耳短发。剪得坑坑洼洼的,很像是在自我糟蹋。我问不出缘由,就悄悄给她的班主任打电话,得知那天英语老师当堂测验,小蕾有两个单词不会拼写。去年寒假后开学不久,有一天她居然洗冷水澡,把自己弄感冒,发热39℃。我一打听,原来又是考试发挥不理想闹的。其实,她的总成绩很好的,不过是小瑕疵而已。您想,要是她在一年后的高考中发挥失常,还不得闹出更大的动静?我就这一个闺女,她可以不当学霸,但不能出意外啊!”

我赞许道:“对许多家长来说,孩子学习成绩好,还如此自律,是值得夸耀的事,您能察觉出异常苗头,真是一个有心的妈妈!”

奚女士脸一红:“我也是一个世俗妈妈,但我希望小蕾在高考及未来的高等教育中也有值得夸耀的表现,而不是满足于眼下的光鲜。再说,孩子的心理健康当然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想必别的妈妈也是这样想的。”

任何一种对自身造成生理性损伤的行为都是不被提倡并应当立刻停止的,无论你试图利用它达到何种目的

我告诉奚女士,小蕾的过度自律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惩罚”,是一种试图提升自我掌控感或约束感的心理机制。

“事实上,这种自我惩罚机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解释,“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被家长或老师告知,做了不该做的事,或没做该做的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这种后果被称为‘惩罚。如上课和同桌讲话会被老师点名批评,放学不按时回家会被父母缩减看电视的时间,等等。久而久之,我们会内化这些信息,发展出自我规范的能力,以避免出现令人不愉快的后果,这便是自我惩罚机制。”

事实是,自我惩罚包括一系列的行为,从简单的因为没有做完功课而缩短玩手机的时间,到用刀子割伤自己的手臂来试图停止某些想法。后者显然已经突破了自律的范畴,变成了对自身的攻击。

我强调:“任何一种对自身造成生理性损伤的行为都是不被提倡并应当立刻停止的,无论你试图利用它达成何种目的。”

奚女士说:“这正是我想了解的,小蕾为什么要自我惩罚?她为什么要自讨苦吃?”

我告诉奚女士,心理学研究证明,自我惩罚的心理机制是以痛制痛,即对自己施加一种痛苦,用来预防或抵消另一种痛苦。当后者是来自心理层面的痛苦时,自我惩罚会格外严重和坚决。

奚女士问:“小蕾会有哪些心理层面的痛苦?”

我告诉她,通常情况下,以下几种心理痛苦会导致孩子自我惩罚:

1.愧疚感或自责感

当孩子感到自己的行为(比如考试失分、玩手机超时)让父母或朋友失望,或者自己没有实现自己设立的某个目标,孩子可能会通过某种方式惩罚自己,以寻求对方或自己的谅解,来消除内心的愧疚和自责感。

2.自我信仰和价值体系动摇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的信仰和价值体系。它的存在很重要,引导着我们去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并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决定。我们常常会本能地去维护这个体系的平衡,以防自己对自我和外界的认知发生动摇,哪怕有的时候这样做意味着自己要受到惩罚。

“比如,”我舉例说明,“我国的传统文化讲究孝敬父母,如果孩子在专业选择、恋爱对象选择等事情上不得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孩子的内心会十分痛苦,进而用某种方式进行自我惩罚。”

3.负面的自我认知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对自我有一个认知,这个认知通常是基于过去自己与外界的互动经历所形成的,并且期望外界对待自己的方式与自我认知相符。因此,低自信的人通常缺乏动力让自己感觉好一些,因为良好的感受与他们对自己负面的认知并不匹配,他们甚至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好的感受。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让自己错失成功的机会,始终被一种不得志的挫败感所困扰,因为他们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配拥有成功和幸福,也不应该自我感觉良好,体验这些正面的感受反而会让他们感到陌生和不适。

4.掌控感的缺失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不愉快的事,比如被父母误解、被同学欺骗、丢失最心爱的手表、被取消参加演出的资格等。当遭遇这些痛苦时,孩子会产生愤怒和不甘的情绪,进而采取行动去改变现状。如果自救行动不奏效,或遭到忽视、打压、嘲讽,孩子就会对自己说:“我之所以遭到拒绝或失败,是因为我不够优秀。都是我的错,所以我要怨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

因此,自我惩罚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反映的其实是一种绝境中充满痛苦的希望:为了能够避免或减轻来自外界的打击,我为自己的遭遇找到了一个可以让我更有掌控感的原因——错全在自己,于是,便惩罚自己。

5.博取同情

有时候,自我惩罚是在向某人表达歉意,进而改善人际关系。比如: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是在表达诚意;丈夫通过酗酒赢得妻子的关心;孩子通过伤害自己表达对父母的愤怒;母亲通过责怪自己让子女产生愧疚感;分手时一方用自杀威胁另一方回心转意;等等。

我启发奚女士:“请对号入座,小蕾自我惩罚的原因符合哪一条?”

奚女士说:“符合第1条,愧疚感和自责感使她自我惩罚。不过,好像也符合第2条和第4条。小蕾尽管学习成绩好,但她的自信心并不强,一遇到困难就容易打退堂鼓,而且她还经常向我抱怨学习压力太大,如果她考不好,我不可以生气,要给她时间迎头赶上。您瞧,这不是杞人忧天吗?成绩从来没有落后过,何来的迎头赶上?”

最后我总结:“其实,小蕾之所以习惯于自我惩罚,是上述5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考试失分产生愧疚感,深深自责(符合第1条);她感觉对不起父母和老师的培养(符合第2条);她自惭形秽,不敢对前途抱太大希望(符合第3条);考试中出现的小意外被她放大,使自己感觉对什么都没有把握,于是灰心,怀疑自己不够聪明(符合第4条);她担心父母和老师责怪,于是主动用自我惩罚来道歉(符合第5条)。

奚女士痛苦地摇头:“没想到,小蕾的心理这么复杂,这孩子过得真不容易!”

我说:“每个孩子都不容易。有您这样愿意理解孩子的家长,小蕾多么幸运啊。想想不久前那些跳楼、跳桥的孩子,他们是在用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自我惩罚,教训何其深刻!”

“我担心的正是这个!”奚女士脱口而出,“那些视频真的吓死我了!”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新的方法来面对来自外界和内心的痛苦,比如向亲人倾诉、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支持和安慰、向心理咨询师求助等

那么,如何停止不健康的自我惩罚呢?我给奚女士以下建议:

首先,纠正错误的认知。要帮助小蕾认识到,自我惩罚虽然不失为应对难题和痛苦的一种措施,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也不可能让我们内心安宁。相反,我们可能会在对自我的苛责和伤害中感到愈发孤独和无助。我们与外界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以及内心趋向自我实现的动力,都可能被不断的自我攻击所吞噬。

其次,警惕隐秘的自我惩罚方式。要和小蕾一起弄清楚她通常用什么方式惩罚自己。除了罚自己多做作业、几天不开手机等明显的惩罚手段,有些无意识的自我惩罚方式要格外警惕,比如:拖延完成学习任务,以至于整天被焦虑和无能感折磨;不断错失成功机会;把自己的日程表排满,不断消耗自己的精力,想要休息时内心便立刻充满不安或愧疚感;把真实的情感隐藏起来,拒绝别人的接近和理解;拒绝和别人配合,直至感到被所有人抛弃或孤立;遇到困难时拒绝求助;等等。

再次,引导小蕾改善负面的自我认知,学会善待自己。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但对孩子非常重要。对家长来说,引导孩子爱自己是家庭教育的中心任务。

最后,建立缓解痛苦的心理機制。如果说自我惩罚的目的是用一种痛苦抵消另一种痛苦,那么就有必要找到一个新的方法来面对来自外界和内心的痛苦,比如向亲人倾诉、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支持和安慰、向心理咨询师求助等,这些方式都能帮助小蕾提升安全感和掌控感,继而发展出自我安抚、自我接纳、自我尊重和自我谅解的能力,重建内心的价值感和力量感。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外界惩罚学习成绩
深山里的部落
兄弟让举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Jokes笑话
名落孙山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真正的惩罚等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掐断欲望的引线
马老师的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