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2021-09-17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审议的重大任务和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战略思考,对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推动,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布局。2019年9月,国务院批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上合示范区启动建设以来,始终倡导“以和促合、以义相合、以诚润合、尚合求合”的理念,积极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纵深推进。
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中展现地方担当
上合示范区自觉融入国家总体外交大局,积极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着力加强各领域、双多边对外交流合作,加快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是对外友好交往渠道越来越宽。通过“云聚上合·共谋发展”“友城合作·共创未来”线上对话、线下会谈等形式,遍访上合组织国家驻华使领馆,拜会上合组织相关国家驻华大使,对接上合组织秘书处、中国—东盟中心秘书处、中葡论坛秘书处,完成“3个200”目标,即拜会200多位使节、200多家企业、线上线下举办200多场次推介活动,不断拓展上合示范区的“朋友圈”和影响力。上合组织秘书长诺罗夫、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萨义德佐达、白俄罗斯驻华大使尤里·先科、阿塞拜疆驻华大使杰纳利等先后来函,对示范区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二是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常态运转。成功举办主题为“共享上合机遇,共谋开放发展”的2021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暨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青岛论坛,成为国际双多边地方经贸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来自34个国家的近2000家企业参展,达成意向采购额近20亿元,是青岛史上参会国家最多、参会驻华使节最多的专业性博览会。上合博览会将每两年举办一次,努力打造成面向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化品牌展会。
三是城市经贸合作关系日趋紧密。立足于打造与上合组织国家相关城市交流合作集聚的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国家相关地方间双向投资贸易制度创新的试验区、企业创新创业的聚集区、“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的先行区,积极加强友城、园区合作。2021年以来,上合示范区已与上合组织国家的22个城市、地区举行线上经贸对话活动,与17个国家的4个城市、21个园区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俄罗斯中心”“巴基斯坦中心”等上合元素突出的项目落户。
在打造贸易合作集聚区中推动互利互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倡导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作出更多制度性安排”,倡议“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互利共赢的典范”。上合示范区围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依托通达全球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便捷多元的物流金融服务体系,从贸易、金融、产业等多个方面出台政策,推动各类要素在上合示范区互动耦合、实现增值,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
一是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出台加快培育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的实施办法,推出支持贸易主体集聚、跨境电商发展、服务贸易发展等系列举措,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全力培育全球贸易竞争新优势。对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外贸进出口及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制定针对性奖补政策。
二是优化贸易服务体系。发布“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指数”,从贸易规模、发展速度、贸易质量和贸易主体4个维度建立具有上合特色的指标体系,探索对上合组织国家贸易发展状况的量化评价,为企业开拓上合组织国家市场提供信息支撑。创新实施“上合·银关通”关税保函业务新模式,企业凭借“担保文书”可享受“先放后缴、汇总纳税”的通关便利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力推动了贸易便利化。
三是培育新型贸易主体。着力优化贸易生态,先后引进新疆鸿运达、远洋大亚等10余家企业入驻,吸引中外運等60多家“多式联运承运人”开办业务,签约中商民生、新港洲、大微360等商品贸易平台,上线运营京东上合特色商品馆,各类贸易主体加速集聚。商务部批复支持上合示范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规划建设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交易中心。2021年上半年,上合示范区新引进贸易主体433家,预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115亿元,同比增长48.5%,其中对上合组织国家12亿元,同比增长84.6%,努力打造国际贸易创新发展高地。
在建设国际物流新枢纽中实现互联互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我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上合示范区聚焦货物流通需求,重组交通资源,重塑运输布局,构建特色鲜明、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实现与上合组织国家和日韩互联互通,吸引和汇聚全球要素资源。
一是变物流“散装”为多式联运的“整装”。针对以往物流企业和资源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等问题,一方面,充分发挥胶州海关优势,整合山东济铁胶州物流园、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等多方资源,组建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加快打造面向日韩、对接上合组织国家市场的“海陆空铁”一体式服务物流基地。另一方面,放大青岛口岸多式联运功能优势,在全国首创海关货物在途监管系统,打造车站港口之间的货物专用通道,实现海铁无缝对接,初步构建起“西联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北达俄蒙大陆、东接日韩亚太”的国际多式联运贸易大通道。
二是变物流“中途编组”为班列“整列直达”。针对以往从青岛发往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需要中间换装、重新编组、办理繁杂清关手续等情况,创新欧亚班列常态化运行模式,开行齐鲁号欧亚班列“上合快线”,着力解决以往常规班列中转慢、成本高等问题。目前,从青岛发出的货物实现整列出境,可直达上合组织国家主要物流节点城市,与常规班列相比,时间节省10%—15%,总体运输费用平均节省7%—10%。现已常态化开行国际、国内班列22条,通达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的46个城市,点对点班列直达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巴库、伦敦、汉堡、米兰、伊兹米特,平均每周发运8—10列。2021年上半年,推出全国首班冷鲜蔬菜专列、山东首班对外承包出口专列、首班跨境电商专列、签发山东首笔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一单制”提单等多个“首班”“首单”,集装箱作业量41.6万标箱,同比增长33%,外贸进出口班列占货运班列比重从2019年的不足10%,提升到目前的50%。
三是变“一线联通”为“枢纽链接”。依托上合示范区欧亚班列集结中心,创新推出“欧亚班列+TIR(国际公路运输)”新模式。中亚方向,开设中哈、中乌等全程TIR定班专线,打通中亚地区的主要陆路口岸;日韩方向,设立“齐鲁号”韩国、日本营销中心,将陆海快线延伸到日韩主要港口。通过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推动日韩班轮与中欧班列、TIR的有机衔接,全力打造集出口货物集结、TIR报关、TIR验证、车辆审核、海关查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联运综合港,为日韩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的跨境运输与贸易提供了便利。
2021年1月31日,山东胶州海关关员对“上合快线”胶州-巴库首班班列进行监管检查。(IC photo 图片)
在搭建更高水平平台载体中汇聚开放之力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扩大相互投资规模,加强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领域合作”。上合示范区紧盯与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经贸往来的企业、商协会,在搭建产业集聚承载、资源要素耦合、国际商事服务、制度创新策源等更高水平开放载体上下功夫,提升产业承载力和集聚度,与上合组织国家地方间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一是打造产业集聚承载平台。坚持“向地下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对标国内国际先进地区,开展1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城市设计和地下空间规划,规划总建筑面积175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上合国际会议中心、上合商务中心等10个总投资264亿元的项目,上合特色风貌初步展现。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立足“打基础、利长远”,引进了一批与上合组织国家有广阔合作前景的项目。2020年以来,共引进46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605亿元,其中有17个是上合元素项目。如Handle全球根节点(青岛)项目将面向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国际标识解析服务,标识后的对象拥有全球统一、唯一的信息“身份证”,将有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助力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吉利卫星互联网项目建成后将运营全国首个低轨卫星系统,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智慧物流、智慧海洋运输服务。
二是打造资源要素耦合平台。建成启用3万平方米的上合国家客厅,现已吸引上合组织国家18家商协会的220名中外员工入驻。目前巴基斯坦中国中心、澳门葡语系国家商品馆、阿塞拜疆国家品牌馆、青岛免税国际跨境商品体验中心已正式运营,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国家品牌馆即将启用,后续还将建设塔吉克斯坦等国品牌馆,实现国家品牌馆常态化运行。成立上合經贸学院,已举办公共政策评估及公共服务研修班、多式联运国际物流运输研修班、“一带一路”国家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修班等援外培训,来自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的192名学员参加。先后举办首届中俄青年创新创业与创意大赛、首届上合全球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集聚上合组织国家相关资源要素的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打造国际商事服务平台。上合示范区依托山东省、青岛市的重视和支持,全力打造“‘上心服务·‘合您心意”服务品牌。线下引进4个国际法律服务机构和4家知名律所,线上搭建“法智谷”上合组织国家法律咨询服务平台。司法部授予上合示范区全国首批上合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交流合作基地。与24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金融服务中心,总规模200多亿元的54只基金相继落地。
四是打造制度创新策源平台。聘请上合组织以及“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家,成立上合示范区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进一步提高创新策源能力。立足上合经贸需求和应用场景,委托国内高端智库展开制度创新研究,制定《2021年制度创新工作行动方案》,发布了首批10项制度创新案例,计划年内出台30项制度,启动20项课题研究。创设“信用上合”——全国首个与上合组织国家间跨境征信平台,相应加强外汇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企业外债注销登记下放至银行办理等做法的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