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学生英语学习问卷调查研究
2021-09-17蒋晓娟谷珍白鹤
蒋晓娟 谷珍 白鹤
【摘要】专科学生有强烈的专升本英语学习需求,但是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专科英语教学模式难以匹配当前专科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效果堪忧。专科学生渴望通过多种多样的线上活动提高英语课堂参与度和专升本英语学习效率。为了更好地了解专科学生专升本英语学习意愿,我校在2020年12月针对2020级专科生进行了“专升本学生英语学习问卷调查”。本文根据北京城市学院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探讨专升本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框架和方法,为专升本英语课程建设提出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专升本英语;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蒋晓娟(1978-),女,北京城市学院,英语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学;谷珍,白鹤,北京城市学院。
【基金项目】2020.9-2022.9北京城市学院课题“专升本英语课程建设”(项目编号:JYC20201011)。
一、问卷调查背景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本科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器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对比教育部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和本科英语教学目标的规定,不难发现,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的英语教学目标有相通之处:都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有效交际。但是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打好语言基础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大学本科英语教学更注重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我校目前开设的专科专业包括学前教育、会展、中药、生药、食品等与社会生活需求密切相关、与时俱进的应用型专业,学生专升本需求较高。这几年我校针对有专升本意愿的学生开设为期三周的考前英语冲刺班,教学方式沿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专科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课上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后不知如何复习;教师课上面对一百多名学生授课无法面面俱到,课后缺乏系统指导学生复习的网络教学平台。如何解决专科学生升本需求与落后的专升本英语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2020级专科学生进行了“专升本学生英语学习问卷调查”。
二、问卷调查结果
“专升本学生英语学习问卷调查”于2020年12月通过优慕课平台向2020级专科生开放,收回有效问卷511份。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参加问卷调查的专科学生中,女生367人,占总人数的71.8%,男生144人,占总人数的28.9%,男生、女生比例相差较大。在专升本英语课程建设时,要注意学生性别对于学习习惯、课程活动、作业设计等方面的影响。
从学生生源角度来看,425名学生毕业于职业高中,占总人数的83.2%。86名学生毕业于普通高中,占总人数的16.8%。职高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在专升本英语课程建设时需要加大英语词汇、基础语法讲解、练习和检测力度,夯实基础,才能提升英语综合能力。
针对专升本学习意愿,393人有专升本学习意愿,占总人数的76.9%。专科学生专升本学习意愿很高,但是最后成功通过专升本英语考试的学生却不多,这说明专科英语课程亟需摆脱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混合式课程改革,解决专科学生升本需求与落后的专升本英语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
虽然专科学生专升本学习意愿高涨,但是了解专升本英语考试的学生并不多。参与问卷的学生中,377 人不了解专升本英语考试,占总人数的73.8%。这一数据表明,专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网络资讯如此便捷的信息时代,学生可以轻松上网搜索“专升本英语考试”词条,了解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但是相当多的专科学生并没有自主学习,仍然依赖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专升本英语课程在教会学生语言知识运用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方式上,108人选择课堂学习,占总人数的21.1%,78人选择网络学习,占总人数的15.3%。325人选择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占总人数的63.6%,说明大部分专科学生认同混合式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方式将线上线下学习有机结合,学生在课前利用碎片化时间预习,发现难点;课上与老师探讨,听讲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课后,学生线上完成测试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起源于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但是優于后者。20世纪末在线学习刚开始出现时,被定位为传统课堂的辅助学习方式,但是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学生采用在线学习完成课后作业或者答疑解惑,在线学习便捷、不受地域时间约束的特点促使其迅速成为主流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互动融合在一起,为学习者提供超越时间、场所和方式的灵活教学模式。在我国,混合式学习已经在各高校和网络上展开实践,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专升本英语混合式课程建设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专升本英语混合式课程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三、专升本英语课程建设思路与框架
问卷调查结果使教师更好地了解专科学生专升本学习诉求,以便探讨专升本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框架和方法,从而为专升本英语课程建设提出可行性方案。
专升本英语混合式课程结合线上自学和线下教学,搭建专升本英语网络课程平台,方便学生通过手机或者电脑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打破课堂授课的空间和时间局限。课上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课下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资源、线上作业、线上测试巩固课上所学语言点。学生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在答疑讨论区留言,教师随时线上解答。
网络课程建设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微课制作、词汇表、语法PPT讲义、考点串讲)、课程活动(线上作业、线上测试、问卷调查、讨论答疑)、题库建设、栏目设计等方面。线下课堂活动设计要突出学生主导地位,结合教学内容。无论网络课程建设还是线下课堂活动设计,都要摸清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点,有的放矢。新时代大学生除了看重师生互动与评价,更在乎同学之间的生生互动与评价(peer evaluation),在教学环节中增加生生互动也是混合式课程研究的重点。
Michael B. Horn 在Blended: Using Disruptive Innovation to Improve Schools一书中指出:混合式学习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在线学习、在受监督的实体场所学习、整合式的学习体验。
专科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但是对英语学习有着切实需求,传统课堂无法提供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堪忧。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语言能力练习与课程活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课堂活动参与度,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专升本英语混合式教学方法以情景式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为主,同时提倡运用交际式教学法。教师在课上布置给学生预习任务,学生课后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优慕课观看视频预习词汇、语法,拓展文化视野。教学内容线上线下混合对接让专科学生能够轻松学习英语,不必拘泥于课堂,减少了学习门槛。
学生是一群正在逐渐成长的群体,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有效监督。线上学习的效果只有在线下课堂的检测、反馈与指导下才能真正体现,否则将沦为空谈。刚开始接触线上活动,学生会非常有积极性,但是如果缺乏线下测验、提问、小组汇报等传统课堂活动监管,学生可能放任自流,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以失败告终。网络教学涵盖教与学、反馈、管理的完整过程,随时记录、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情况,体现交互性,易于操作。
混合式学习并非孤立地进行线上网络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而是要把线上线下两种学习途径融合在同一门课程的整体背景之下,例如相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要求、考核标准等。教师把学生线上任务的参与次数、学时长度、表现得分与课堂问题回答、活动成绩一起纳入整体考核系统,将有助于混合式学习有效开展。
四、结语
我校从2018年大力开展混合式课程建设,推进了课程信息化进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师生反馈俱佳。混合式教学方式明显优于以往传统课堂教学,将线上线下壁垒打破,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专升本英语课程之前一直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专升本英语混合式课程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Bergmann J Sams A.翻轉课堂与混合式教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
[2]Caposey P J, Whitaker T.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11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
[3]Garrison D R, Vaughan N D.著,丁妍,高亚萍译.高校教学中的混合式学习:框架、原则和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4]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8.
[5]Horn, M.B., & Staker, H.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宋正芳.《专升本英语辅导》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J].国际公关,2020(1):82-83.
[9]吴琼.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07-112.
[10]赵延燕.基于微课和慕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