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的对策建议
2021-09-17康磊张莉莉
康磊 张莉莉
摘 要:今年以来,内蒙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随着各项政策的推进落实和疫情的有效控制,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投资活力进一步激发,有效投资需求持续释放,有效支撑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 有效投资 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稳投资政策推动下,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恢复,结构进一步优化。2021年1-7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5.3%,高于上年同期30.7个百分点(2020年1-7月份为下降15.4%),高于全国20.4个百分点(全国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0.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1%,高于全部投资7.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31.9%,高于全部投资1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3%,低于全部投资12.0个百分点。
一、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特征
积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受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高技术产业投资力度增强,投资增长较快。1-7月份,全区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4.9%,高于全区投资增速29.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9.1%。高技术产业投资在整体投资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2倍;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3倍,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1.4倍。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9.7%。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投资增长84.0%,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投资增长21.7%。与之对应的是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回落。1-7月份,全区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增长20.6%,较上半年回落9.7个百分点。其中,石油、煤炭及其它燃料加工业投资增速回落67.0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速回落20.1个百分点。二是制造业投资增势良好。1-7月份,全区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8.4%,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3.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4.9%,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98.4%。三是民生领域补短板稳步推进,全区社会领域投资增速保持稳定。1-7月份,全区社会领域投资增长20.4%,比全部投资快5.1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7.1%,教育资源得到扩充改善;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48.2%,两年平均增长7.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4%。全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构建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随着环保政策逐步完善落实和全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5.3%,比上半年加快25.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7%。四是涉农项目投资保持增长。1-7月份,涉农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9.4%,两年平均增长2.1%;農业投资增长1.1倍,畜牧业投资增长19.4%。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房地产开发的支撑作用逐渐减弱。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温和回落,1-7月份,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627.5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较半年数据回落9.2个百分点;比2019年1-7月份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长9.8%。其中,住宅投资493.4亿元,增长14.5%。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和住宅投资增速均逐月放缓。实际上,2020年,内蒙古应对疫情冲击采取的系列减税降费措施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显著改善了企业资金流,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紧张问题缓解,开工节奏加快,助推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复苏,成为疫情后投资降幅收窄的主引擎。但是同时,为了防范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引发的资产价格泡沫,中央银行从边际上收紧了货币政策。宏观上,国家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宏观调控力度不减,有效稳定房价;微观上,企业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管理等政策,房地产企业融资再次收紧,降低了房企投资能力。供给侧方面,土拍“两集中”政策加大了房企拿地难度,未来房地产开发对投资的支撑作用逐渐减弱。二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呈现疲态。随着系列助企惠企政策的落地实施和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全区市场主体活力继续增强。1-7月份,全区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长3.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55.5%,高于民间投资整体增速34.9个百分点。但是必须注意到,今年以来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降低。内蒙古受科技基础薄弱、研发费用投入较少、人才匮乏等因素影响,传统产业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本身就不强,新兴产业民营企业发展不足。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人才结构老化,优秀科技人才流失呈加剧趋势。同时,受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影响,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加之缺乏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民营企业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严重,进一步固化了初级、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民间投资已占到全区投资总额的一半左右,未来可能会给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转型升级、提高投资效益带来一定困难。三是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受财政收入影响大。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全区财政增收基础不稳,个别地区“三保”、化债、消化暂付款等压力叠加,基础运转比较困难。因此,全区政府投资能力面临压力,可能使得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受到一定影响。四是疫情防控、国际关系不确定性、施工项目不足等因素都会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的对策建议
今年7月中旬以来,全国多省市出现疫情反复且病毒传播较为广泛,新一轮德尔塔病毒蔓延,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仍将持续。内蒙古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新旧增长动能转化尚未完成,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未来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仍面临多种负向冲击因素交织带来的诸多挑战,从总量和结构把握风险和挑战,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精准有效投资,优化营商环境恢复民间投资活力和信心,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企业解忧纾困,利用好重大项目带动整体投资,适应低速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力量作用下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正常增长。
(一)从供给侧入手精准有效投资
当前,内蒙古投资领域的主要矛盾是质量不高而非规模和比例过大。内蒙古供给体系效率不高,产业整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在不少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高附加值产品供给能力较低,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农牧业竞争力不高,新型经营主体缺乏,技术水平和商品率偏低,绿色优质高效农畜产品供给不足。制造业大而不强,很多关键技术、多数高端装备以及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仍依赖进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供给能力明显不足。瞄准这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进行精准投资,可以有效优化内蒙古投资结构,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比如,稳定制造业投资,支持制造产业链补短板项目,提升产业链水平;大力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工程和技术改造,建立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机制,进一步巩固传统制造业优势;启动新一轮工业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改造行动,大力支持“互联网+”项目,加快推动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建立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大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投资,提高社会服务整体供给能力;保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投资规模基本稳定,支持一批增强行业发展后劲的投资项目等,重点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能力,引导全社会进行有效投资。
(二)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投资体制机制
“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优化内蒙古营商环境,优化服务改革,完善政府职能。公布各类产业发展目录,进一步放开铁路、能源、电信、市政等领域的市场准入,取消对民间资本设置的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纠正区内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保护企业家财产权、企业家创新权益。更好平衡企业和劳动者的权益,既支持企业的合理诉求,又保障好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制度,为民间资本营造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协调监督各有关方面加快办理投资项目审核程序,提高用地、环评等手续办理效率。建立高效、持续、有活力的盟市对接协作机制。鼓励盟市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促进区域间融通互补,以各类园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为载体,以“飞地园区”为重要方式,积极对接中东部产业转移、技术输出和先进管理理念。有序盘活低效闲置土地资源,增加土地持有成本,开展园区闲置土地清理处置,严厉处置企业土地囤积行为。对园区占而不用、久拖慢建或无投资能力的项目闲置土地进行集中清理,推进“腾笼换鸟”。
(三)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继续发挥金融行业积淀和优势资源,利用金融科技持续提升服务效率和普惠性,健全激励相容机制,强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解忧紓困力度,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继续用好财政货币政策工具,提高差异化信贷政策精准性。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在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与企业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强贷款风险防范。大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推广随借随还模式,促进商业银行加快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下放授信审批权限,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保障信贷资源。落实好民营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办法,通过绩效考核倾斜、利润损失补偿等方式予以奖励,提高业务人员积极性。进一步完善融资担保服务功能,利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对自治区再担保公司的股权投资,壮大地方担保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建立政府和社会主体合作的融资担保公司,运用专项资金出资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为融资担保机构提供保障机制。
(四)提高重大项目投资效率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的一些重大项目会陆续启动建设,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社会民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等都蕴藏着巨大的投资空间和投资潜力。坚持分类指导、分区分级施策,抓好这些重大投资项目开复工,提高重大项目投资效率对全区投资走向意义重大。要加强项目储备和谋划,加大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经费支持力度,提高项目前期研究工作质量,做好项目库不同梯次项目储备。自治区和盟市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部分专项资金作为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经费,主要用于聘请专业投资咨询机构谋划重大项目,或者向潜在的社会资本方征集重大项目建设方案,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方直接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项目建设建议书,从源头上提高项目质量,促进全区投资项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抓紧准备专项债券项目,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国家进一步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行为,今年银保监会明确严禁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进一步增加信用评级较低的城投公司融资难度。要在高度警惕防范隐形债务风险的前提下,发挥好地方政府专项债作用。在前期已下达一部分今年专项债限额的基础上,抓紧按程序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对重点项目多、风险水平低、有效投资拉动作用大的地区给予倾斜,加快重大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考虑在全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中设立和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储备库,督促各盟市加强专项债项目库建设和管理。凡是没有通过专项债项目储备库报送、筛选的项目,特别是不符合专项债资金投向的项目,盟市不得安排专项债资金支持,以提高盟市建设管理和运用好项目储备库的积极性。同时,依托专项债项目储备库报送项目实施的基本信息和数据,动态监督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提高专项债资金的投资使用效率。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