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扎马特葡萄冷棚一年二次结果技术
2021-09-17费青青张爱华
费青青,刘 静,张爱华*
(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冷棚葡萄栽培一般选用早熟、耐弱光且易成花的品种,而里扎马特是中熟葡萄品种,不易成花,但其品质佳,产量高,深受本地消费者喜欢[1],为此,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冷棚进行连续2年的栽培试验,取得了一、二次果产量均达1 200 kg667 m2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4%以上的效果,现将其栽培技术概述如下。
1 品种特性
1.1 果实性状
里扎马特果穗圆锥形,支穗多,较松散,平均穗重1 100~1 500 g,果粒长圆形,粒极大,平均粒重12 g。果皮极薄,果粉少,果皮玫瑰红色,成熟后为暗红色。皮薄肉脆,清香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2%~16%,含酸0.57%左右,清甜爽口。肉中有白色维管束是该品种的特征之一。有种子2~3粒。
1.2 植物学特征
里扎马特幼叶黄绿色,有光泽,成熟叶片大,肾形或近园形,浅3~5 裂,锯齿锐。叶面和叶背均无绒毛,叶缘微向上,叶柄洼开张拱形。嫩梢绿色,绒毛稀疏。一年生成熟枝条黄白色。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合理整形
现有冷棚跨度为8 m,长度为65 m,脊高3.5 m。为南北向,中间无立柱钢管拱形棚。定植株行距1.0 m×3.5 m,定植行向为南北向,架式采用飞鸟架式:立柱离地面1.1~1.2 m 处拉一道粗钢丝,其上20~30 cm 处在立柱上安一横杆,横杆长1.7 m 左右,在横杆上立柱两侧离立柱40 cm 和80 cm 各拉2道细钢丝。整形采用单蔓龙干形,主蔓向南呈“厂”形绑在粗钢丝上,主蔓上间隔20~30 cm 保留健壮结果母枝,成鱼刺骨状排列,冬季修剪采用中短梢修剪。
2.2 控制一次果产量
里扎马特是易高产葡萄品种,通过定梢、疏花、修穗、疏粒等措施控制一次果产量在1 200~1 500 kg/667 m2,有利于二次果的生产。定梢:按照里扎马特的果穗大小、叶片大小、株行距、计划产量等确定新梢量,实行等距离定梢。新梢间距15 cm 左右,保留新梢2 500~3 000 根/667 m2。疏花:开花前2 周左右,将新梢上弱小和畸形的花序疏除,生长势弱的新梢不留花序,每个强壮新梢和中庸结果新梢只保留1 个花序。修穗:花序分离期后疏除花序上的副穗,歧肩及邻近的几个分枝,剪去1/4 到1/5 的花序尖。疏粒:坐果后疏除因授粉受精不良而形成的小粒,以及畸形粒过密过紧的果粒,按产量要求保留一定量果粒数,里扎马特每穗保留果粒80~100 粒。
2.3 促发冬芽二次梢结二次果
里扎马特夏芽副稍结实力很低,需用冬芽副梢结二次果,利用冬芽二次梢实现一年两次结果实际上是采用促发当年新梢上的冬芽进行二次结果,其技术关键是通过主梢摘心、激素处理、副稍抹除等措施,迫使与加速当年生枝条上的冬芽中花芽的分化与形成。主梢摘心:由于主梢上的冬芽花芽分化在开花前至开花初期已开始进行,因而在利用冬芽二次梢实现一年两次结果时,主梢摘心一般在花序上有5~6 片叶平展时进行,其目的是促进树体养分集中于摘心处下部的冬芽中。激素处理:主梢摘心后,叶面喷施1 次0.3%的磷酸二氢钾与300~400 倍PBO 促控剂的混合液。副梢抹除:分2 次进行,第1 次,在主梢摘心时,抹除主梢中下部的副稍,暂时保留顶部的1~2 个副稍,对这1~2 个副稍留3~4 片叶摘心。第2 次,当保留的顶部副稍基部木质化后,在一次果上部留3~5 片叶剪除,无一次果的营养枝留7~8 片叶剪除,以促发冬芽萌发。控制保留的顶部副梢的抹除时间,调控冬芽萌发的时间:推迟顶部副稍抹除,可使冬芽二次梢结实力提高,但会影响二次果的生长与成熟时期,一般抹除顶部副稍促发冬芽二次梢的适宜时间为5 月底到6 月初。
2.4 葡萄树体管理
葡萄树体管理主要工作有破眠、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
2.4.1破眠
冬芽萌发前20~25 d,用50%的单氰胺20~25倍液涂抹冬芽,延长枝顶部2个芽不涂抹,促使冬芽提前萌发,并提高发芽整齐度。
2.4.2夏季修剪
葡萄夏季修剪工作有抹芽、定枝、摘心、去副梢等。抹芽在芽萌动后进行,抹去预备芽、弱芽、萌发的隐芽、萌蘖芽及过密的幼芽。定梢:在新梢长至0.3 m,能明显辩明花序状况时进行,按照植株负载要求,去除过密、过多和过分细弱的枝条。摘心:花前1 周左右进行,摘心强度是在花序以上留5~6 片叶进行摘心。去副梢:结果枝和营养枝均保留顶端的1~2个付梢进行反复摘心,其余的去除。当保留的顶部副稍基部木质化后,在一次果上部留3~5片叶剪除,无一次果的营养枝留7~8 片叶剪除,以促发冬芽萌发。冬芽二次梢在花序以上留5~6 片叶进行摘心。其结果枝和营养枝均保留顶端的1个副梢,留3~4片叶,反复摘心。
2.4.3冬季修剪
冬季修剪采用中短梢修剪,结果母枝间隔20~30 cm,成鱼刺骨状排列在主蔓上。
2.5 冷棚温湿度管理
塑料膜扣棚后逐步升温,应注意白天中午通风。萌芽期: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0~24 ℃,夜间保持在12~15 ℃,湿度80%以上。开花期:白天棚内温度保持在20~25 ℃,最高不超过28 ℃,夜间保持在16~18 ℃,湿度60%左右。此期白天棚内温度达到27 ℃时,应通风降温,使温度维持在25 ℃左右。幼果期: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2~26 ℃,夜间保持在16~19 ℃,湿度65%以上。晚霜过后,揭膜,转为露地生产。
2.6 强化肥水管理
一年两次结果的葡萄树,养分消耗大,在前一年秋季施足不少于10 m3/667 m2的农家肥并配合过磷酸钙50 kg/667 m2、磷酸二铵50 kg/667 m2和一定量的硫酸镁、硫酸锌和硼肥的基础上,按其物候期采用水肥一体化分期追肥。
2.6.1一次果肥水管理
萌芽前:破眠剂点芽后,浇透水1 次,并随水滴施尿素5~8 kg/667 m2。萌芽期和新梢生长期:每次滴施硫酸镁2.5 kg/667 m2、尿素3.0 kg/667 m2和硫酸锌2.0 kg/667 m2,促进新梢生长、新根发育和开花,10~15 d滴施1次,共2~3次。叶面肥每隔7~10 d喷施1 次,以氮肥为主。花期:开花前浇水,随水施入磷酸二氢钾1.0 kg/667 m2和硫酸镁2.5 kg/667 m2,盛花期不宜浇水。叶面肥为3‰速效硼和3‰磷酸二氢钾,7 d 喷施1 次,共2 次。果实膨大期:随水施入高氮复合肥5~8 kg/667 m2,叶面肥为氨基酸复合肥、芸苔素内酯和高纯钙,每7 d 喷施1 次,共3 次。着色期:果实转色初期,随水施入高钾复合肥5~8 kg/667 m2和硝酸铵钙3 kg/667 m2,促进果实上色和糖分的积累。
2.6.2二次果肥水管理
冷棚葡萄二次果的花期与一次果膨大期同步,二次果的膨大期与一次果的着色期同步,期间主要注重一次果的肥水管理,待一次果采收后,加强二次果的管理;在其果实转色初期,随水施入高钾复合肥5~8 kg/667 m2和硝酸铵钙3 kg/667 m2,促进果实上色和糖分的积累。二次果采收后,随水施入高氮复合肥5~8 kg/667 m21 次,喷施3‰磷酸二氢钾2~3次。
2.7 病虫害防治
冷棚葡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霜霉病和白粉病,虫害为蓟马。防治上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抓早,抓少,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进行统防统治”。
2.7.1农业防治措施
(1)加强植物检疫。购买苗木时,应进行植物检疫,以减少病虫传播和感染。(2)加强温湿度调控。冷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对病虫害的发生较为有利,在保障葡萄生长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可降低棚内温湿度,并注意通风。(3)田园清洁。冬季修剪后,彻底清洁田园,对修剪下来的枝条和树叶进行全面清扫,集中到葡萄园外统一处理,全园喷洒3~5 波美度石硫合剂1 次,以杀灭越冬病原。(4)加强树体管理。葡萄的抗病能力与树体的健壮程度有很大关系,保持葡萄树的健康生长,既能使葡萄高产和稳产,同时又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5)科学施肥。在冷棚葡萄生长过程中,尽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控氮、增磷、增钾、补锌和补微量元素,配合使用叶面肥保证枝蔓的健壮,并防止出现徒长现象,保持树体内的合理碳氮比,保证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6)合理控制产量。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较为适宜葡萄的生长,因此,要合理控制新枝数量,及时去除弱枝和病枝,减少不必要的花芽,形成合理的叶果比例,降低树体的损耗,提高抗病虫能力。合理进行修剪,及时绑蔓、摘心和去除副梢,以改善通风和透光条件,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2.7.2化学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抓住葡萄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即萌芽期、开花前、坐果后、封穗前、着色期和坐果后。(1)灰霉病。前期以预防为主,主要喷施保护性的杀菌剂,如福美双、腐霉利、异菌脲等。此病防治的关键期在花前,若发病,可选择如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嘧霉胺、抑霉唑等内吸性的杀菌剂进行防治。(2)霜霉病。前期以预防为主,主要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常见的保护性药剂有铜制剂(波尔多液、喹啉铜、松脂酸铜)、代森锰锌、戊唑醇、氰霜唑、吡唑醚菌酯等。此病防治的关键期在花前和采收后,发病初期对发病中心重点防治,以内吸性的杀菌剂为主。常见药剂有甲霜灵、霜脲氰、霜霉威、烯酰吗啉、氟噻唑吡乙酮、吲唑磺菌胺、氟吡菌胺等。(3)白粉病。注重前期预防,重点是抓好清园,在采果后、修剪后和萌芽绒球期各喷雾1次石硫合剂。此病防治的关键期在花序分离期至幼果膨大期,发病初期可选择用硫磺悬浮剂、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烯唑醇水分散粒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等药剂进行防治。(4)蓟马。此病防治的关键期在新梢2~4叶期,化学防治蓟马可以选择的药剂有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这些药剂见效快,持效期长,但是由于蓟马极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使用时必须遵循农药轮换使用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