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护理措施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及随访观察

2021-09-17冯俊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8期
关键词:认知度慢性病病情

冯俊文

(湖北孝感市孝南区卧龙乡卫生院,湖北 孝感 432000)

0 引言

老年阶段为人生中较长的一个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老年期的生存质量是直接影响老年人群生活幸福的关键所在[1]。随着人年龄的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会经历从生长、发育、强壮到衰退的过程,步入老年阶段后,机体功能的衰退也是必经的过程中[2]。在人步入老年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人体的机头、骨关节及内脏等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退行性改变,机体中的各项机能也处于不断衰退的状态下,机体功能较差,因此易发生一系列的慢性病[3]。老年慢性病中常见的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老年人的本身机体功能就较差,再加上慢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极易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加重老年人的心理及身体负担,进一步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4]。有相关资料显示,导致老年慢性病患者病情反复、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原因包括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缺乏合理科学的运动等,加上许多老年患者记忆力衰退、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有限,对疾病的认知存在一些误区,在用药过程中可能无法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地用药,导致老年慢性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5]。因此,社区医生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情况进行干预。为寻求更佳的护理措施,本研究就强化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女性18例,男性22例,年龄为62~83岁,平均(72.31±13.86)岁;对照组中,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龄为61~82岁,平均(72.46±13.74)岁。纳入标准:①年龄超过60岁者;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凝血功能疾病者;②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③重要脏器功能严重病变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为患者开展用药指导。观察组则采用强化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定期为患者开展上门随访工作或定期通知患者于社区参加健康知识讲座活动等。为患者讲解慢性疾病相关的重要知识,使患者对慢性疾病有大致的了解。为患者讲解慢性病的常见诱发因素、疾病的进展过程、应急处理方式及病情进展期处理方式等,使患者了解定时用药的重要性。且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为患者讲解一些关于居家治疗中的自我护理方式,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中实行。②心理护理。由于慢性疾病大多病情较长,患者长期受到病情的影响,需长期用药,因此在发病后,易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如担忧、焦虑、焦躁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的存在不仅会对患者的病情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能出现患者自行停药、自我放弃治疗等不良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讲解按照医嘱用药成功控制疾病的案例等,引导患者的信心坚定,能提升自我监督能力。③用药护理。为患者讲解正确的用药方式,为患者讲解药物的应用原理、作用等,告知患者定期用药的重要性。定期通过打电话或上门随访的方式,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解,监督患者的用药情况,对患者的用药习惯进行规范。④指导患者自我监督病情。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自我监督病情的正确方式。若患者存在糖尿病,则为患者讲解正确监测血样的方式,如患者存在高血压,则为患者讲解测量血压的正确方式,便于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并为患者讲解出现何种症状时需就医治疗,促进患者风险意识的提升。⑤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饮食的相关知识,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规范,使患者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进食。并为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需禁烟戒酒,禁食腌卤、浓茶、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营养均衡。⑥运动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使老年患者能每日进行适量的运动。⑦随访。每周为患者进行一次随访,社区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病情情况进行了解,上门检测患者的血压或血糖等情况。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以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对比两组ADL评分及自我护理意识评分,以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越强。对比两组健康知识认知度,分为熟悉掌握、一般掌握及未掌握。认知度=(熟悉掌握+一般掌握)/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1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 40 82.35±15.46对照组 40 70.51±12.86 t-3.724 P-0.000

2.2 ADL评分及自我护理意识评分

观察组ADL评分及自我护理意识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ADL评分及自我护理意识评分(±s,分)

表2 对比两组ADL评分及自我护理意识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ADL评分 自我护理意识评分观察组 40 78.62±16.74 83.41±17.96对照组 40 65.39±15.47 71.56±14.64 t - 3.671 3.235 P - 0.000 0.002

2.3 健康知识认知度

观察组健康知识认知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健康知识认知度[n(%)]

3 讨论

随着人年龄的不断增长过程中,身体各项机能会不断衰退,因此老年人群成为了慢性病的高发人群。而随着如今老龄化趋势的加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加上如今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慢性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6]。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老年人群中,约有92%以上会罹患慢性病,且大多数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病同时发生[7]。许多患者在患病后,常在医院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在病情稳定时便出院接受居家治疗,而由于老年群体及慢性病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身体体质较差、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导致其在用药过程中常会出现难以按照医嘱用药的情况,加上慢性疾病病程长且易反复,需要长期用药才能控制疾病的发展,因此易造成老年患者的慢性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8]。过去许多社区医院采用的方式为常规护理方式,在该种护理方式下虽能从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但却无法起到理想的护理效果。在强化护理措施的干预下,能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自我病情监测等护理措施的开展,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对患者的生活及饮食习惯进行有效规范,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也能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提升,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评分及自我护理意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认知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社区老年慢性病中,通过强化护理措施的实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度的提升,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认知度慢性病病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