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油外用预防氯化钾引起的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2021-09-17张月红王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8期
关键词:麻油氯化钾冷敷

张月红,王荣

(南京市佑安医院精神二科,江苏 南京 211123)

0 引言

氯化钾注射液广泛应用于低血钾症、快速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治疗中,对病情的缓解具有十分显著的功效[1]。但需要注意的是,应用氯化钾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如果静脉滴注的浓度过高、滴速较快或者患者静脉较细时,就很容易会造成患者疼痛,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患者出现静脉炎,从而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2]。目前国内对氯化钾引起的静脉炎,主要侧重于发生后处理的研究,方法也比较多样。在预防方面的方法相对较少,主要包括硫酸镁湿敷、水胶体敷料外用及一些中药外敷[3-5]。而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预防才是关键。国外有研究表明麻油在预防化疗药引起的静脉炎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6]。研究者认为麻油在预防和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选择以本院9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氯化钾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麻油外用在输注氯化钾引起的静脉炎中的预防效果展开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9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氯化钾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观察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25岁~67岁,平均(48.36±5.51)岁。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4岁~70岁,平均(47.73±4.59)岁。纳入标准:(1)接受氯化钾注射液治疗;(2)采取静脉滴注给药方式;(3)静脉留置针患者;(4)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皮肤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破损;(2)对氯化钾药物过敏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氯化钾注射液治疗,且均采取静脉留置针的方式。

其中对照组采用纱布冷敷。具体操作过程为使用冷冻过的湿纱布进行冷敷,纱布为4~6层,贴敷于患者穿刺部位近心端2~3cm位置,冷敷时间在30min左右,可视患者实际情况与需求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观察组采用外用麻油。具体操作方式为输注氯化钾前后将5滴麻油滴在静脉穿刺点近心端3~4cm左右的位置,进行涂抹至吸收。

1.3 观察指标

(1)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以静脉输液护理协会的判断标准作为依据,针对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判断与分级[7]。总计分为Ⅰ度、Ⅱ度、Ⅲ度三种,其中Ⅰ度指患者穿刺部位局部出现疼痛症状,有轻度红肿、水肿情况发生,静脉未出现条索状变化;Ⅱ度指患者穿刺部位局部出现疼痛症状,有中度红肿、水肿情况发生,静脉有条索状变化发生,但未出现硬结;Ⅲ度指患者穿刺部位局部出现疼痛症状,有明显红肿、水肿情况发生,静脉出现条索状变化,且有可触及硬结发生。

记录两组Ⅰ度、Ⅱ度、Ⅲ度发生例数,并比较两组的静脉炎总计发生率。

(2)两组留置针天数比较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留置针的时间,留置针的时间越长,表明效果越好,留置针的持续使用时间越长。

(3)两组外周静脉血管疼痛评分比较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来对患者外周静脉血管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之间,评分与患者疼痛程度之间关系为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15.56%,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留置针天数比较

对照组患者留置针时间为(2.41±0.58)d,观察组为(3.52±0.5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留置针天数比较(±s,d)

表2 两组留置针天数比较(±s,d)

组别 例数 留置针天数观察组 45 3.52±0.53对照组 45 2.41±0.58 t 9.146 P 0.042

2.3 两组外周静脉血管疼痛评分比较

对照组外周静脉血管疼痛评分(4.15±0.56)分,观察组(2.65±0.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外周静脉血管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外周静脉血管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疼痛评分观察组 45 2.65±0.47对照组 45 4.15±0.56 t 11.159 P 0.031

3 讨论

氯化钾注射液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而氯化钾属于血管高危药品,pH值为5,渗透压为800mmos/L,是化学性、刺激性强的高渗性药物,当静脉输入氯化钾注射液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低氧、充血、水肿,引起血管收缩与痉挛,进而使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静脉壁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性改变,同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变硬,患者感到疼痛。《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建议此类药品宜经中心静脉输注[8],但临床常因患者病情、观念及费用等原因导致较多的患者仍需经外周静脉输注氯化钾。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有效的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通常情况下,在静脉炎的预防中,纱布冷敷是最为基本的方法,但是纱布的保湿时间比较有限,冷敷效果持续时间较短,因此要求探寻更加有效的方法。而麻油由于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含有维生素E和F,这是构成皮肤层、保护皮肤细胞和保护皮肤组织免受脱水和破坏的关键维生素[9]。中医上认为静脉炎的发生是由于气滞血瘀、毒结瘀滞于血脉导致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血循受阻,瘀而化热,热盛则肿,瘀阻则痛。而麻油具有消肿拔毒、泻下通滞的功能[10]。且使用麻油,无不良反应,价格低廉,既方便护理人员操作,也不会给病人增加过多的经济负担。

在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15.56%,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67%,观察组内发生静脉炎的比例远远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内静脉炎患者分布在Ⅰ度、Ⅱ度中,无Ⅲ度静脉炎的发生,而对照组内则是Ⅰ度、Ⅱ度、Ⅲ度静脉炎均有发生。这一结果表明,观察组中患者接受外用麻油之后,患者只出现穿刺部位局部轻微疼痛症状,稍有轻度红肿、水肿情况发生,静脉未出现条索状变化,或者静脉出现条索状变化之后,并未出现硬结,但对照组在常规冷敷的情况下,有部分患者穿刺部位局部出现疼痛症状,有明显红肿、水肿情况发生,静脉出现条索状变化,且有可触及硬结发生,可以看出观察组的预防效果远超过对照组。与此同时,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留置针时间为(2.41±0.58)d,观察组为(3.52±0.53)d,观察组内患者的留置针时间要超过对照组内患者,观察组内留置针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而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与两组不同预防静脉炎的方法的应用有关,有赖于麻油的应用,使得观察组内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情况也相对较稳定,从而也就对患者静脉炎的发生起到了防控作用。此外,本次研究中发现,对照组内患者外周静脉血管疼痛评分(4.15±0.56)分,观察组(2.65±0.47)分,两组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对照组内患者的疼痛程度要超过观察组,这一情况表明,患者接受麻油外用之后,对静脉穿刺、静脉滴注以及留置针所导致的疼痛情况起到了十分有效的缓解作用,而常规冷敷则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患者仍然存在有疼痛情况。

综上所述,在氯化钾引起静脉炎的预防中,麻油外用的预防效果确切,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穿刺部位的疼痛程度,并且延长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时间,因此建议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麻油氯化钾冷敷
约旦APC与印度IPL签署氯化钾合同
东方铁塔:氯化钾产品供应紧张
氯化钾镀锌层发雾故障原因
朱德庸漫画
何时热敷何时冷敷
鼻舒朗冷敷凝露
冷敷热敷,各有奇效
麻油拌菠菜治疗便秘
晶莹的彩色树枝
镇江麻油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