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生长因子对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影响的研究

2021-09-17万静平军娇胡静邓兰芳张岱威李庆伟黄彩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8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神经营养

万静,平军娇,胡静,邓兰芳,张岱威,李庆伟,黄彩英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早期干预科,广东 中山 528451)

0 引言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纵观历史,精神错乱一直折磨着人类。”在世纪之交,梅毒精神病的鉴定为Kraepelin识别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和早发性痴呆的独特症状模式奠定了基础。在1911年,Bleuler注意到痴呆的早期发作并不是Kraepelin的痴呆-cox的特征,他创造了“精神分裂症”这个术语来指代思想过程的分离或破坏以及思想、情感和行为之间的分裂。随着最近诊断方法的改进,精神病(即与现实脱节,通常表现为幻觉、妄想或思维过程中断)已成为精神分裂症分类的核心,现在国际上对其定义也有了一致意见[1]。既往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NGF的血清水平低于正常人群[2,3],本研究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对照组的NGF血清浓度,并分析了患者组NGF血清浓度和PANSS各项分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NGF作为生物学标记对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早期干预科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住院的56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1)依据《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ICD-10)诊断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2)没有进行性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或病史;(3)没有存在精神药物成瘾史;(4)PANSS总评分≥60分;韦氏智力评分均大于79分以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员,例数为42例,研究对象群体选自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实习生、护工、护士等群体。两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NGF血清浓度的测定 研究对象于入组后次日空腹取5mL肘静脉血。采血后将血清分离,冻存于-20℃冰箱待进行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NGF浓度。试剂盒选用莱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操作过程严格遵循说明书。临床症状要在患者入组2周内完成,由接受过PANSS评定一致性培训的2名精神科主治医师评定。

1.3 统计方法

数据均由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对两组一般信息、NGF血清浓度进行比较,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PANSS总分及各项分和NGF血清浓度进行相关分析(P<0.05)。

2 结果

2.1 患者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的对比

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受教育年限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18±2.55)年和(11.28±2.0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NGF浓度

患者组的血清NGF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6.60±8.34)pg/mL和(42.76±8.7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4,P<0.05)。

2.3 研究两组对象NGF血清浓度与PANSS各项分相关性分析

研究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相关性发现,患者组NGF血清浓度与PANSS各项分的相关性里,患者组NGF血清浓度和PANSS阴性分(由表2可知)是负相关关系(r=-0.409,P=0.002);与其它PANSS评分之间无相关性(P>0.05)。

表2 研究两组对象NGF血清浓度与PANSS各项分相关性情况

3 讨论

神经生长因子(NGF)自被发现以来,一直在发育和成人神经生物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生存、生长和分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NGF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统称为神经营养因子,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营养因子。NGF的发现是由于它对周围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分化起作用。从那时起,大量的基础和人体研究被开展,以探索纯化的NGF在防止NGF接受细胞死亡方面的作用。这些研究表明[5],局部给药后,NGF对人类皮肤压疮、角膜溃疡、青光眼、视网膜黄斑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以及儿童视神经胶质瘤和脑外伤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神经生长因子(NGF)是首次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统称为神经营养因子,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 (NT-3)和神经营养因子4/5[6]。这些因子具有重要的结构同源性,并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基因[7]。20世纪50年代初,有对实验动物和分离细胞的开创性研究,重点是NGF的生物学作用。这些研究表明[7],NGF的保护作用不仅在于退化的周围神经细胞的存活,还包括调节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细胞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合成[4,5]。在体内下调NGF时,通过给予NGF抗体或周围神经损伤可导致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合成显著减少[6,7]。实际上,SP和CGRP基因的表达都受到NGF[8]的调控,而在NGF下调之后,SP和CGRP的缺失与感觉功能的损害是平行的,即精神病变中描述的损伤。外源性NGF可以影响神经元的可塑性,使成人神经系统在对[10]刺激的反应中改变其结构和功能。

本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呈现显著低NGF血清水平,这和既往的研究基本一致[3,4]。胆碱能神经元与记忆和学习有密切关系,而NGF可能参与胆碱能神经元的发展过程,且研究发现死后的大脑呈现更低的胆碱能活性。因此NGF可能在提高认知功能方面具有的潜在作用,这些也在精神分裂症中有所发现[5]。外周血NGF浓度变化可能会导致神经构造改变及认知功能缺损,进而影响信息加工,这往往是精神分裂症出现基础的生化改变。NGF的缺乏,有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内在的生化表型[6,7]。此外,NGF在神经元发育及功能维持中也起重要作用,其水平的降低可能会导致脑功能受损,尤其导致信息传递方面功能受损,进而导致脑病理改变,这可能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8]。本研究提示了NGF缺失导致神经保护作用减弱,部分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进程,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患者组的NGF血清浓度与PANSS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9]。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通常持续存在,常为缓慢地进行性加重,可能是大脑发育性损害的标志。有研究表明,NGF可以营养胆碱能神经元,其浓度改变可能会导致脑损伤进而影响认知功能[10]。

本研究提示,NGF可能部分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NGF浓度下降可能减弱其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神经营养作用,而导致脑功能受损。当然,我们的研究样本量较小,且属单中心样本研究,以上结论仍需进一步探究证实。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神经营养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蔬菜与营养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