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早孕先兆流产的临床分析

2021-09-17刘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8期
关键词:肌注黄体酮先兆

刘颖

(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440)

0 引言

现阶段,早孕先兆流产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病因包括:胚胎因素、母体因素、父亲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造成患者主要流产的原因是胚胎或胎儿染色体异常,约占50%~60%,同时母体因素也会造成一定影响,比较常见的因素有内分泌功能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高催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还有部分免疫功能异常患者为抗磷脂抗体阳性影响[1]。在临床上针对先兆流产的患者治疗主要使用黄体酮,常规治疗方式是黄体酮肌注或者是绒毛膜促使性腺激素肌注,黄体酮的剂量以及实际使用方式在临床实践中种类较多,具体治疗效果并没有具体研究成果[2]。本研究通过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集本院就诊的108例早孕先兆流产患者进行客观性研究,分析患者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就诊的早孕先兆流产患者108例,利用电脑随机抽签法,划分为三组,分别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以及低剂量组,每组各36例,高剂量组中:年龄最大值为30岁,最小值为20岁,平均(25.0±1.6)岁;孕周时间为6.2-12.1周,平均(9.15±0.98)周。中剂量组中:年龄最大值为29岁,最小值为22岁,平均(25.5±1.1)岁;孕周时间为6.3-12.5周,平均(9.40±1.03)周。低剂量组中:年龄最大值为30岁,最小值为21岁,平均(25.5±1.5)岁;孕周时间为6.0-12.4周,平均孕周时间为(9.20±1.06)周。三个组作临床资料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收集患者符合早孕先兆流产诊断指标,患者宫颈口未开,停经时间与子宫大小符合;出现腹部疼痛或者是下腹轻微疼痛,阴道部分存在少量流血;经过B超检查患者宫内存在妊娠囊,孕周以及实际发育情况符合,孕酮值满足小于25ng/mL。

研究排除存在传染史、心肝肾疾病、宫颈息肉以及阴道炎患者。在120例患者中阴道流血患者30例、下腹疼痛患者38例、阴道流血伴随腹痛患者4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之前使用B超、血清孕酮以及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患者指标满足正常范围值,对患者使用不同黄体酮治疗。低剂量组:使用黄体酮(国药准字H44020229,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20mg/d,肌注直至症状消失停止用药;中剂量组:使用黄体酮40mg/d,肌注直至症状消失,之后减量为20mg/d肌注,在使用7天后停止用药;高剂量组:黄体酮60mg/d,直至症状消失,减量为40mg/d,在使用7天后减量为20mg/d肌注,7天后停止用药。三组患者在停止用药之后出现流产征兆需要使用原方案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以及血清孕酮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不良反应、畸形、稽留流产以及完全流产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孕激素水平对比

经过比较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以及血清孕酮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孕激素水平对比

2.2 三组临床疗效对比

低剂量组中继续妊娠至足月占比94.44%,不良反应为3.33%,畸形为0.00%,稽留流产为3.33%,完全流产为5.55%;中剂量组中继续妊娠至足月占比88.88%,不良反应为5.55%,畸形为0.00%,稽留流产为8.33%,完全流产为8.33%;高剂量组中继续妊娠至足月占比83.33%,不良反应为5.55%,畸形为0.00%,稽留流产为16.66%,完全流产为2.5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的稽留流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实际生活水平产生了较大变化,因此,造成的早期流产发生率逐渐增加,在所有自然流产中,早期流产发生率上升到80%左右[3]。结合相关临床研究可以知道,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会造成孕妇的流产,例如环境、母体以及胚胎等[4]。检查患者早期妊娠流产胚胎过程中可以发现50%-60%胚胎会存在染色体异常情况,在所有流产孕妇中,具有15%的患者存在妊娠期黄体酮分泌缺乏造成流产[5]。在胚胎着床以及发育过程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孕酮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功能是将卵巢黄体转化妊娠黄体,增加人体中的血清孕酮含量。孕酮产生的作用是促进子宫腺体以及血管增生,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降低这一过程中子宫收缩程度以及母体排异反应,孕妇缺乏血清孕酮含量会出现流产的情况[6]。

目前,临床中针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治疗过程中,基本使用天然黄体酮治疗,天然黄体酮使用可以为孕妇血清中提取相应的孕激素物质,安全性较高。针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使用黄体酮治疗,需要隔天或者是每天天然黄体酮肌注,1次/天,药物使用剂量为20mg/次,直至形成基本的胎儿和胎盘。胎盘形成之后,可以接替卵巢黄体,分泌充足的黄体酮,保证胎儿发育的安全性,在孕妇形成胎盘之后需要停止用药,治疗时间基本控制在12周[7]。临床治疗过程中母体疾病以及不良遗传因素会造成胎儿发育不良,黄体酮治疗效果不好。

结合本次研究显示,孕期过量使用黄体酮,不会改善患者体内胚胎发育情况,对子宫产生抑制作用,造成产妇子宫收缩功能降低,排除异物能力降低,出现稽留流产情况。

综上所述,黄体酮的使用剂量与早孕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结局没有直接联系,但使用大剂量的黄体酮会增加稽留流产发生率。

猜你喜欢

肌注黄体酮先兆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警惕!这8种梦境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先兆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先兆流产,别害怕
肌注有机磷农药致急性重度中毒2例
改良肌注方法在提高妊娠合并梅毒产妇分娩新生儿肌注成功率中的应用
黄体酮是保胎的“灵丹妙药”吗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