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籽原花青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21-09-17李晓民梁韦巍刘爱芹韩志强
李晓民 梁韦巍 韩 冬 刘爱芹 韩志强
1山东省潍坊市皮肤病防治所,潍坊,261061;2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妇幼保健医院,潍坊,262100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好发于颜面部常见的非黑素性恶性肿瘤[1],大约5%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目前皮肤鳞状细胞癌治疗仍以手术、放疗为主,对于不宜手术、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采取化学治疗[3]。化疗药有诸多严重不良反应,开发新型高效化合物用于皮肤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seedproanthocyanidin,GSP)具有抗氧化[4]、心血管保护[5]、抗肿瘤[6]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用于化妆品中可使皮肤老化减慢[7]。研究发现Akt/GSK-3β信号通路与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等生物学过程有关[8,9],然而关于葡萄籽原花青素是否通过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活化抑制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增殖的研究甚少。因而,本研究旨在观察GSP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GSP对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株A431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DMEM培养液购自美国Hylcone公司;胎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公司。葡萄籽原花青素(纯度≥90%)、Hoechst33258购自美国Sigma公司。兔抗p-PI3K、PI3K、p-Akt、Akt、p-GSK-3β及GSK-3β抗体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鼠抗GAPDH抗体购自上海康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抗兔IRdye700及抗鼠IRdye800荧光二抗购自美国LI-COR公司。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 A431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于37℃、5% CO2条件下的CO2孵箱中进行培养。细胞融合到90%左右进行传代培养。
1.2.2 MTT检测细胞活力取对数生长期的A431细胞接种于96孔板,每孔1×104个细胞,培养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籽原花青素(5、10、20、40、80 μg/mL)和顺铂(Cis,3 μM)处理24、48、72h。GSP采用灭菌的PBS溶解,加到无血清的DMEM培养液处理,对照组加等量的PBS。加入终浓度为0.5 mg/mL的MTT工作液,放置于37℃的孵箱中恒温作用4 h,弃去孔中的液体,加DMSO 100 μL,震荡10 min使结晶完全溶解,酶标仪测定570 nm波长处的细胞吸光度A值,计算细胞相对存活率(%)=A实验组/A对照组×100%。
1.2.3 细胞克隆实验对数生长期的A431细胞,经胰蛋白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以1000个/孔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加GSP(5、10、20、40、80 μg/mL)和Cis 3 μM处理细胞,每3d更换一次含有药物的新鲜培养液,9天后对细胞进行染色计数。
1.2.4 细胞凋亡检测将对数生长期的A431细胞以1×104个/孔接种于24孔板,加不同浓度的GSP和Cis 3 μM处理48 h后,PBS清洗2次,每次5min,收集细胞,加入0.5 μg/mL的Hoechst 33258染色液染色10 min,PBS清洗2次,碳酸甘油缓冲液封片,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选取5个视野,计数凋亡细胞的百分比,取平均值。
1.2.5 Western blot实验 细胞经药物处理后,收集细胞加适量细胞裂解液,置于冰上裂解30 min,12000 rpm、4℃条件下离心30 min,收集上清液。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浓度,与加样缓冲液混合后煮沸5 min蛋白变性。每孔加样60 μg进行SDS-PAGE电泳分离、转膜,7.5%的脱脂牛奶封闭2 h后,加孵育一抗(p-PI3K、PI3K、p-Akt、Akt、p-GSK-3β、GSK-3β及GAPDH抗体,1∶500),室温30 min后,置于4℃冰箱过夜,TBST清洗3次,室温孵育荧光二抗2h(1∶5000),TBST清洗3次,采用Odyssey红外荧光扫描系统扫描条带。蛋白灰度值采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统计学差异,以Dunnett’s检验比较组间均数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GSP对A431细胞活力的影响 MTT实验结果显示加入不同浓度的GSP(0, 5, 10, 20, 40, 80 μg/mL)后,发现GSP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降低A431细胞的活力(P<0.01),见图1a;与对照组相比较,Cis处理24 h、48 h和72 h后细胞活性显著下降,见图1b。进一步采用细胞克隆实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较,A431细胞经GSP(20, 40, 80 μg/mL)或Cis处理后,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见图2a、2b。
图1 细胞活性测定 1a:GSP对细胞活性的影响;1b:Ci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 图2 GSP对A431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2a:细胞克隆实验典型图片, A431经GSP 40 μg/mL处理;2b:GSP和Cis对A431细胞克隆数目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P<0.01
2.2 GSP诱导A431细胞凋亡 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A431细胞经GSP(10, 20, 40, 80 μg/mL)或Cis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凋亡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见图3a、3b。
3a:Hoechst 33258染色A431细胞凋亡情况,3b:GSP和Cis对A431细胞的凋亡细胞百分比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bar=100 μm
2.3 GSP调节A431细胞PI3K/Akt/GSK-3β信号传导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当GSP浓度为40 μg/mL时细胞活性抑制率为47.48%,接近半数抑制浓度,而且凋亡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因而使用GSP作用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浓度为40 μg/mL GSP处理后实验组细胞的p-PI3K、p-Akt和p-GSK-3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提示GSP能够有效抑制PI3K/Akt和GSK-3β蛋白磷酸化,能够抑制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图4a、4b)。
4a: 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典型图片, A431经GSP 40 μg/mL处理;4b: GSP对p-PI3K/p-Akt/ p-GSK-3β蛋白相对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P<0.01
3 讨论
GSP是来源于葡萄等多种植物的一类黄酮多酚类物质[10],已发现对结肠癌等多种肿瘤具有较好的药理作用,但对于皮肤鳞状细胞癌是否具有潜在治疗价值,以及具体的机制研究并不深入。本实验以人皮肤鳞状细胞癌为研究对象,观察GSP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了解GS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作用的下游信号通路,为其用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线索。
本实验中,我们发现GSP显著抑制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的增殖,随着剂量和时间呈依赖性抑制细胞活力。这些结果表明GSP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具有很好的药理活性。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GSP(10, 20, 40, 80 μg/mL)显著增加A431细胞凋亡,提示GSP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原花青素诱导结肠癌、肝癌细胞等癌症细胞的凋亡[11,12],可能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潜在癌症治疗药物。
Akt/GSK-3β信号通路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皮肤癌[1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异常活化,与肿瘤增殖、迁移、细胞凋亡等肿瘤行为密切相关[14]。PI3K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激酶,PI3K活化使Akt在Ser473位点磷酸化被激活,进一步磷酸化下游的GSK-3β[15]。在结肠癌和骨肉瘤细胞,原花青素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16,17]。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原花青素通过PI3K/Akt通路调节体内的细胞损伤和组织修复过程[18,19]。PI3K/Akt通路可能是原花青素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原代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原花青素能够调节GSK-3β保护缺氧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20]。本实验发现原花青素可以显著抑制A431细胞中PI3K/Akt/GSK-3β信号转导,可能是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原因之一,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GSP能够抑制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的增殖能力,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PI3K/Akt/GSK-3β信号转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