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谷子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与推广
2021-09-17衡水市农机技术推广站郭丽李文平王贞
衡水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郭丽 李文平 王贞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黑龙港流域中部,属于大陆季风气候区。近年来,华北地区平均降雨量偏少,地下水开采量大于补给量,致使地下水位连年下降、衡水市漏斗情况比较严重。农业灌溉用水是衡水市乃至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形成并不断扩大的主导因素,因此要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发展节水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谷子是一种抗旱耐脊、适应性广、化肥农药用量少的作物,具有投入低、产出高等优点。谷子去皮后即为常见的小米,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是人类的优质粮食;它不仅可食用,还可入药、酿酒,且秸秆粗蛋白含量在8%左右,在禾谷类作物秸秆中是最佳的牲畜饲草,发展谷子生产非常符合衡水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要求。谷子机械化生产实现了整地、播种、施药、收割、打捆完全用机器进行,实现了谷子种植生产方式的创新。为提高我市谷子产业规模化、节水化、品牌化、精品化水平,衡水市起草了一系列工作推进方案《衡水市谷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2021—2025年)》《2021年衡水市优质谷子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衡水市2021年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2021年衡水市农业节水工作方案》等,对扩大谷子的种植面积和加快谷子产业化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1 谷子生产机械化技术要点
2019~2020年度,根据衡水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将谷子生产农艺技术与农机技术进行高度融合,应用适合谷子的生理特性和农艺要求的作业机械,选用适合机械作业的品种和栽培模式,验收完成了《衡水市地下水超采区谷子绿色提质增效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达到了节本省工、增产增效的目的,实现了谷子全程机械化的生产目标。
1.1 品种选择
根据衡水市的气候特点、市场需求,选用了抗旱抗倒伏性强、抗病性好、商品性适口性兼优,并且株高适宜、谷码较紧、适合机械化生产收获的优质品种冀谷39、冀谷36、衡谷13。
1.2 整地
试验地块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条件好、土质肥沃的地块。因谷子籽粒比较小,播种前进行精细整地。先选用深松机深松一遍,然后浇足底墒水,再用旋耕机旋耕两遍,最后进行耙耱,做到地表平整、土壤细碎、耕层上实下塇,为保证谷子出全苗、促壮苗,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1.3 播种
试验地块在5月29号~6月4号,进行播种,用种量0.5kg/亩,每亩地施用25公斤复合肥作为底肥。采用的是悬挂式小籽粒作物精量条播机进行播种,为便于中耕机械操作,将行距调整到45厘米。该播种机播深均匀一致,一次完成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种子选用包衣种子,可以防治谷瘟病、白发病等。
1.4 田间管理
1.4.1 间苗、除草
6月20号左右,谷苗生长至3~5叶期,杂草2~4叶期时,采用高地隙四轮喷药机喷施配套的除草剂,4%甲氧咪草烟75~80ml,兑水约25kg,进行田间喷雾,可同时杀灭单子叶、双子叶杂草,除草及化学间苗一次完成,不需要人工间苗,亩留苗约3~5万株。
1.4.2 中耕追肥培土
在拔节期,苗高35~45厘米时进行中耕追肥培土,亩追施尿素15公斤。采用与20~35马力四轮拖拉机配套的谷子中耕施肥机,其行距与种植行距匹配,一次性完成行间松土、除草、施肥、培土等工序,去除田间杂草、不伤苗、防止后期倒伏。
1.4.3 肥水管理
在谷子封垄前结合中耕培土浇水,亩追施尿素15公斤,开花灌浆期亩追施尿素10公斤,灌浆中期喷施钾肥。谷子比较耐旱,由于降雨较少,在开花灌浆期浇水1次。
1.4.3 病虫害防治
整个生育期主要以防为主,做到一喷多防。谷瘟病、白发病、黏虫、钻心虫是常见的病虫害,在喷药时,同时加入杀虫剂和杀菌剂,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在3~5叶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田间喷施一次,隔七天后再喷施一次,同时,配合施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七月中旬,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配合甲氨基阿維菌素、保姆菌施用,对钻心虫、粘虫和谷瘟病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喷药时,采用高地隙四轮喷药机喷药,省时省力、作业效率高、喷雾均匀、减少了农药损失浪费,提高了利用率。
1.5 收获
谷子最佳收获期在蜡熟末期,95%的籽粒坚硬、变黄时即可收获,我们采用的是谷物联合收获机,更换谷子收获专用分禾器,调整脱粒滚筒与分离筛间隙,谷子脱粒后要及时晾晒,并运送到粮食销售企业。
1.6 秸秆处理
谷子收获后,秸秆用秸秆粉碎机还田处理。
2 谷子生产机械化技术在我市的应用
目前,我市优质谷子种植面积6万多亩,主要分布于景县、枣强、冀州、饶阳、阜城、武邑等县区,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合作社为主,规模化发展,依托科研单位、基层推广部门、企业,建立谷子产业多元化技术培训体系,推广应用优质专用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重点建设优质小米基地,打造小米企业品牌,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提高种植管理技术水平,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谷子轻简化、机械化水平。2019~2020年我市申报的《衡水市地下水超采区谷子绿色提质增效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已验收完成,该技术在我市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并节约了生产成本,减少投入、节水、节肥,对我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全程采用机械化模式
衡水市谷子生产全程实施机械化,播种前进行深松整地,增强了土壤的渗透能力,形成水肥气热通道,使土壤深层养分与耕作层实现良性互动,实现自然土壤熟化、培肥地力,进一步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利于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促进谷子根系生长,经过两年土壤试验测定: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比对照田高出0.055%。2019年和2020年,试验地块土壤孔隙度分别比对照高0.97%、1.02%,容重分别下降0.06g/cm3、0.05g/cm3。松土层的厚度加深。土壤贮水容量大大增加,为谷子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条件。据测定,025厘米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1.695%。
2.2 谷子生产机械化技术种植优势明显
衡水市应用谷子生产机械化技术,谷子长势明显优于传统种植地块,并且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经两年试验测定,收获期株高平均增加2cm,穗长平均增加0.65cm,亩穗数平均多0.325万,单穗粒重平均增加0.45g。在2019年亩增产46.48kg,增产率14.34%;2020年亩增产44.15kg,增产率13.82%。(成熟期测定结果见附表1)
谷子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收获期指标测定记录表
(三)省时、省工、省钱、节水、节肥
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都采用配套的相应机械,可有效达到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目的,如机械施药技术,农药有效利用率比传统施药方法提高约20%~30%;机械深施肥料,提高了肥附表1:料利用率;机械化秸秆还田和打捆技术促进了秸秆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生态建设。
3 谷子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3.1 经济效益
应用谷子生产机械化技术,减少田间投入,改变传统人工间苗、人工除草种植和收获繁琐的生产方式,化学施肥、除草,规范管理,节约用工,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少投入。通过精量播种,合理控制播种量,降低种子破碎率,有利于培育壮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经对比计算,可节约农资投入22元/亩,节约人工费用130元/亩,每亩增产45.35公斤,亩增收约180元。
3.2 社会效益
通过谷子全程机械化技术种植示范,有效地提高了综合作业水平,示范区谷子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并辐射和带动周边主要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劳动力,降低了农业生产劳动成本,还提高了农民机械化种植技术水平和现代化农业种植意识。
3.3 生态效益
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升了化肥、农药和水的利用率,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量和灌溉用水量,减少了对水、大气和土地污染等,节约水资源,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谷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具有抗旱节水的生理特点,为我市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打造休耕区谷子生产机械化生产产业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