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2021-09-16宋丽娜
宋丽娜
摘要:小麦作为我国人民的主要食品来源,确保小麦的品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小麦产量的重视,完善小麦种植技术,对小麦的常见病虫害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而提高小麦的品质与产量,满足现阶段人们对于小麦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对小麦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小麦病虫害防治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策略
0 引言
小麦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一种农作物,其在我国种植面积很大,也被国民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关键的地位。小麦种植产量关乎到民生,同时也影响到农业经济与国家发展。只有做好小麦种植工作,有效预防小麦病虫害,才可以提升小麦的产量,满足大众对粮食的需求。
1 小麦种植技术
现阶段,虽然我国的小麦连年丰收,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环境温度逐渐升高,使小麦病、虫、倒伏等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对小麦的培育与种植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的区域小麦品种甚至发生了退化的问题,部分小麦的品质早已无法发挥原有的种性,变成了淘汰产品。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小麦的种植技术进行完善,并且在进行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而提升小麦的产量与品质。
1.1 科学选择小麦种子
小麦的生产性能与其产量与品质息息相关。由于小麦的品种相对较为丰富,不同品种的小麦生育期、适应能力与抗病性都有所不同,产量与品质也有所差异,因此对小麦品种进行选择时,相关种植人员一定要对当地气候环境、种植制度、小麦的生长周期与播种日期进行全面考虑,进而保证选择的小麦品种能够充分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类型与土壤酸碱度。
1.2 科学播种
在对小麦进行播种的过程中,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相对较多,比如周围环境与小麦的品种等。所以在实际播种时,应该对于种植地区的条件与小麦品种进行综合考虑。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当地土壤条件与周围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实际情况来控制播种温度、垄深、垄距和种子的数量等,通过科学地播种,为小麦创建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小麦可以茁壮成长。
1.3 科学施肥
小麦生长发育周期较长,不同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应该做到科学施肥,确保小麦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小麦播种之前应该合理施入底肥,结合土壤翻耕一起操作。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在施肥之前对土壤进行一次质量检测,根据测土结果确定最佳的施肥配方。对于不能够进行土壤检测的地区,应该始终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增施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肥钾肥,控制氮肥的施入量。小麦进入播种期之后,为了促使种子出苗,促进种子生长发育,在小麦种子的下方深5~10cm处追施种肥,与小麦播种同时进行。小麦出苗之后一般不需要进行施肥,如果田间麦苗生长较为弱小,麦苗发黄表示田间缺肥严重,应该及时追施一次速效氮肥,追施量控制在5kg/667m2。进入返青期之后,应该及时追施拔节肥。孕穗期和开花期是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应该结合田间肥效及时追施氮肥。进入生长中后期,为了加速叶子光合作用,促进营养物质积累,可以选择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1%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施肥。
1.4 完善耕作方式
在对小麦进行种植的过程中,不应该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进行种植,因为这样会使土壤中的病菌数量越来越多,让小麦的病虫害情况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小麦的健康生长,进而对小麦的产量与品质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在种植之前,需要对轮作制度进行合理规划。通常情况下,小麦能够与玉米、棉花、花生等农作物进行轮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更有效地减少田间病菌的数量,降低小麦苗期的发病几率。除此之外,在播种以前,相关人员应该充分考虑选地工作,建议选择土壤层深厚,排灌相对便捷的区域进行种植。其次,要合理控制整地工作,在上一茬农作物完成收获以后,应该及时灭茬秸秆还田,同时对土壤有效翻耕,翻耕深度需要严格控制在25~30cm之间。如果种植区域的耕作层相对较浅,需要定期对土壤进行全面的深松,确保土壤的蓄水能力,使小麦根系可以朝着纵深化方向生长。最后在进行整地时还需要将施肥工作做好,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通过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形式进行施肥,提高磷肥与钾肥的施肥量,对于氮肥的施肥量要进行有效把控。
2 小麦常见病虫害
2.1 白粉病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当中,会遭到较多病虫的侵害,这当中最常见的要属白粉病。小麦的每个生长阶段都会发生白粉病,该病的症状一般会在小麦叶片上得到呈现,一旦小麦的染病时间较长,那么小麦的叶梢、茎秆与麦穗也会出现病变,小麦的根茎感染白粉病,会使小麦的平衡性受到巨大影响,进而造成倒伏的情况。小麦感染白粉病的初期,会在小麦的叶片上呈现黄色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黄色斑点会越来越大,然后形成圆形病斑。染病时间越长,病斑的数量就越多,最后使整片叶片都成为病斑,进而对小麦叶片的养分进行吸收。在小麦感染白粉病的后期,其叶片的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色霉层,然后慢慢從白色转变成褐色。
2.2 麦芽虫
在进行小麦种植时,麦芽虫是其生产阶段最常见的害虫之一。麦芽虫一般会在小麦的叶片、茎秆与麦穗等部位出现,同时,小麦的灌浆期就是被麦芽虫侵害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麦灌浆期时要对麦芽虫的防治予以重视。一旦小麦遭到麦芽虫的侵害,其叶片就会产生黄色斑点,同时会对小麦的麦粒饱和度造成影响,使小麦的营养严重流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叶片会逐渐变黑,进而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然后使小麦枯萎。
2.3 纹枯病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纹枯病对于小麦的侵害也较为严重,并且该病也会在小麦的每个生长阶段出现。该病如果在芽期进行侵害,小麦的胚芽会变为褐色,染病时间越长,病情就会越严重,造成胚芽的直接死亡。如果在幼苗期进行侵害,那么会在小麦叶梢上出现黄色斑点,随着时间推移,斑点就会变为点状病斑。到了纹枯病的中后期,叶梢上的病斑就会聚拢,小麦叶片的中间部分就会呈灰白色。
3 小麥的病虫害防治
3.1 药剂拌种
小麦在播种之前,没有进行包衣的种子的,应该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拌种处理。而进行药剂拌种就是为了能够在苗期对小麦的常见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在进行该项工作时,需要对相关药剂进行合理选择,不能够对种子生长发育产生药害,同时还应该严格控制用药量。
3.2 播种阶段
小麦播种阶段中,加强病虫害防治可以为小麦后面生长打下坚实基础。在此阶段中开展病虫害预防技术,可以形成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以让小麦生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率降低。
在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当中,可以通过将化学技术与农业技术进行有效结合的办法,将秸秆还田与整地工作做得更好,进而使小麦在苗期的抵抗力得到提升,使麦苗的发病率得到明显下降。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纹枯病与麦芽虫的防治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通过药剂拌种等方式来进行预防,而对于土壤下面的病虫害,需要将土壤做好相关处理。
3.3 返青阶段
小麦进入返青期之后是生长发育较快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纹枯病的预防工作。一旦小麦感染纹枯病就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巨大影响。想要对该病进行有效预防,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通过纹枯净、禾果利或三唑酮乳油进行混合防治,在进行撒药时,需要对小麦的根茎部进行重点预防。在返青阶段,也是小麦容易被害虫侵蚀的关键时期,尤其是蚜虫危害的关键时期,此时可以选择多种类的菊酯类药物进行针对性防治,能够有效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降低多种病虫害传播流行的概率。
3.4 抽穗期病虫害防治
对于小麦的生长来说,在抽穗期做好锈病、赤霉病等病害的防治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种植人员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喷施混合果利可湿性粉剂等方法来进行防治,进而防止病虫害进一步扩散。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产量高低会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为了能够使逐渐提高的产量需求得到满足,种植人员就必须要将小麦的田间管理工作做到位,通过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使小麦茁壮生长,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当地农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杰.探究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6,36(8):67.
[2] 庞红岩.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7,29(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