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
2021-09-16宫淑霞
宫淑霞
摘要: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学校应创新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现如今,创新能力是优秀人才的关键性衡量指标,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孵化基地,应该构建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贯彻于各专业教学中。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应构建科学可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基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知识与专业技能创新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社会大环境和行业形势的变化,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不被社会所淘汰[1]。
1 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1.1 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品牌农业、生态旅游农业、智慧农业等特色高效农业模式逐步被推广,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新型农作物品种、新型病虫害防治方法等农业科研成果引入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逐步趋于现代化、科技化。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具备农业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创新应用能力的人才,高职院校农学类应基于这一社会需求,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
1.2 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惯于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求学生理解,但求记住学科知识与解题方式,如此教育模式下出来的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有限,缺乏探索欲望,失去了创新的动力与能力。为了提升高职农学类专业教学水平,应借鉴西方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开放式教学平台,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动手实践,勇于探索,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大众创新背景下农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
2 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2.1 创新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教学中,应基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创新专业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农业资源丰富,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农产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积极研究农业新型技术与工艺手段,农业生产模式和发展理念发生变化,农学类专业教学中,应该根据当前农业生产中所用的技术、工艺,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习内容的先进性。同时,基于社会需求,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深化校企合作,讓学生学习当前农业生产中所用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技术工艺、机械设备等,同时学习一些现代化的尚未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推广的理念、技术,让学生在就业后,能够推动这些技术工艺在农业中的应用[2]。
2.2 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农学类专业教学的实践性要求较高,虽然说学校会开设一些实践性的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种植的过程,但是课时有限,条件有限,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校可以引进虚拟仿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室,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在虚拟仿真实验室中,教学不受时间、空间、资源等条件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创设实验条件,让学生展开实践活动,锻炼农学专业技能。此外,可以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与真实实验项目结合起来,既能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同时又可让学生借助实验进行探索,比如说,创设不同实验条件,观察水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过程及成果,加速实验进程,让学生花费较短时间即可获取实验结果,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3 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应该深化与当地农业相关企业的合作,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校企共育模式,培养出契合企业需求的高品质创新型人才。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各农学类专业对口企业、对口岗位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要求,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计划,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到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的制定中,创新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可邀请企业专家前来召开知识讲座,讲解农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市场信息,了解行业动态,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职业观念,建立对农业的热爱。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创新项目中,共同参与新品种选育、新工艺推广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
3 结语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动机”,人类社会得以繁荣昌盛,离不开创新活动,没有艾萨克·牛顿、托马斯·爱迪生、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伟大的发明家,就没有我们如今方便快捷的生活[4]。要想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教育体系中,贯彻创新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教育中,教师应该创建和谐、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创新型农业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桃李,向国红,王东光,等.嵌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204-205.
[2] 闫冬春,程显好,王凯,等.基于“过程导向,能力为本”的农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与实践——以鲁东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20,21(1):35-42.
[3] 雷东阳,旷浩源.面向新农科的高校农学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A0):5-7.
[4] 王洪义,王宁,盛云燕,等.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农学类“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