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养场繁殖猪群的饲养管理要点分析

2021-09-16张嘉祺

新农民 2021年14期
关键词:工作要点饲养管理

张嘉祺

摘要:养猪业始终属于我国比较重要的产业,饲养的经济收益比较理想。而随着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饲养量的逐年增加,对于饲养者在生产水平方面的要求也更高。而繁殖母猪是饲养场内重要的组成群体,所以繁殖母猪饲养的质量会直接影响饲养场的收益。所以本文主要围绕繁殖母猪的饲养生产工作要点进行阐述,并且总结多年的实践生产经验,供参考。

关键词:繁殖母猪;饲养场;饲养管理;工作要点

猪只饲养场的实际生产中,母猪的实际繁殖能力是饲养场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而且同时也是属于高度变异的性状。所以,在养猪生产中应该重视繁殖猪群的实际管理,这是提高饲养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工作内容。

1  科学选择种猪

猪只的育种场应该制定具有科学性的育种方案,然后按照育种方案严格执行,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适宜猪群生长特点的相关要求,明确饲养场培育种猪的具体类型。再遵循生产目标而实行持久且系统的开展定向培育的措施,同时将生产指标的等级标准进行合理的制定,留下符合生产目标且等级高的猪只作为种用,这样能够不断地提高猪群质量并且针对品种加以改良。实际生产中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猪群的繁殖水平,就应该选择繁殖力强的品种或品系作为母本,同时再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性状表现。(1)重点改进猪群的生长速度、繁殖力以及群体的整齐度,而且要考察其体型外貌,尤其是四肢的结实程度。(2)实际的选择指标包括目标体重日龄、背膘厚度和胎产活仔数以及离奶至配种的间隔时间。(3)猪只的体重达到100kg,在160日龄左右、公猪背膘厚度约1.2cm而母猪背标厚度在1.3cm、胎产活仔数平均约9.5只、离奶至配种间隔在25d。(4)观察猪只腮小且没有坠肉出现,臀部丰满度适宜,腹线呈微弧状而不至于紧收,体质微疏松但是不能够过分的紧凑,体长超过110cm而臀宽大概超过28cm。(5)选种是养猪生产的基础工作,而开展定向培育则是生产的关键。

2  创立合理且健康的胎次结构

确保最佳的胎次分布状态,应该在临床生产中实施最佳的主动和被动淘汰处理。一般如果母猪出现以下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淘汰处理。①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在生产中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配种之后才能够受胎,或者是母猪不发情、不能正常分娩以及窝产仔数少,缺乏母性等;②母猪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主要可见其躯体结构存在异常,肢蹄感染疾患,或者患骨软骨病以及曾经受到过伤害等;③临床中出现退行性变,可见机体出现极端的体况表现,感染疾病,出现流产,或者是存在泌乳障碍;④猪只在遗传改良方面的速度不断的加快。

根据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检查某些饲养场的生产记录,发现其中许多饲养场的母猪平均胎次能够达到6~7胎,而实际生产中如果老龄母猪经历许多次的繁殖和泌乳工作之后,死胎率会升高很多。所以如果母猪在7胎之后的体况即使很好,但是产出活仔的数量减少了,此时就应该考虑采取相应的淘汰措施。

严格遵守制定的相关淘汰标准,通过现场控制与检定的方式加以实施,条件允许的饲养场应该针对每批断奶母猪都开展一次相应的检定处理,从而保持饲养猪群维持在合理且健康的胎次结构。

3  开展后备猪群的驯化和疾病净化

后备猪群应该建造单独的饲养舍,日常投喂的饲料中可以选择添加适量的抗生素,临床中一般都是每t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25g、金霉素400g、阿莫西林250g,同时可以配合添加多维,连续给猪群投喂14d即可。如果能够坚持每个月重复用药1次,每次至少坚持7d,效果更加理想。

如果从外场引进种猪应该了解供种场猪群接种疫苗的实际情况,再结合自场的实际免疫情况,给后备猪群开展相应的疫苗免疫接种。

后备猪群在进行配种之前应该开展全面的逐个抽血检查的措施,掌握后备猪群中病原的实际分布情况以及疫苗接种的效果,确保猪群中不存在特定的病原个体。如果是外引的种猪还应该加入本场的老龄母猪或者是老龄的公猪与其进行混养,接触观察4个星期之后没有异常表现的,对其进行体表消毒处理之后就可以转入生产群进行正常的合群饲养。

4  科学培育管理后备猪群

制定相关的饲料投喂标准,并且规划限饲优饲的日程,每天给猪群投喂2次。母猪小于6月龄可以通过自由采食的方式饲喂,7月龄就开始适当的限制饲喂。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以及配种计划的不同而随时增减投喂量。后备母猪一般是在配种钱一个月或者是半个月出现第一个发情期,此时就需要供给优质的饲料并且配合采取相应的催情措施。

后备公猪实行单栏饲养的生产方式,如果缺少饲养舍,则可以将2~3头猪放在同一个栏中,在进行配种之前的一个月再采取单栏饲养的方式。后备母猪采取小群的饲养方式,通常是将5~8头置于一个栏中。

建立起相应的后备母猪发情档案。通常在母猪6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记录发情情况,仔细观察其初次发情期。后备母猪在实际生产中的初配年龄一般在7.5月龄,并且体重超过110kg。而公猪的初配月龄应该大于8.5月龄,体重超过130kg。

进入配种区的后备母猪应该每天坚持1~2h的运动,并且用公猪进行试情。临床生产中可以给后备母豬调换饲养舍,或者使其与不同的公猪进行接触;尽量让其靠近已经发情的母猪;要采取限制饲喂的方式,并且供应优质的饲料。

参考文献

[1] 张少东,孟勇,王永峰.规模猪场后备母猪的选择培育及饲养管理[J].贵州畜牧兽医,2013(1):52-53.

猜你喜欢

工作要点饲养管理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科技图书微信营销工作要点
如何做好电力调度运行的工作要点
新形势下的幼儿园管理工作要点
浅谈奶牛高产的饲养管理技术
浅谈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班班主任工作要点
肉牛育肥的影响因素及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