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控措施

2021-09-16杨涛

新农民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临床症状危害防控

杨涛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人和羊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和危害及綜合防控措施方面阐述,以期为广大养殖户和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羊布鲁氏杆菌病;临床症状;危害;防控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牛羊肉制品需求逐渐增大,而羊相对牛而言投资少、门槛低、收益好,成为大多数养殖户入门的优先选择,科学认识和防控羊布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1  羊布病的传播途径及流行特点

1.1  传播途径

羊布病的传播途径较为广泛,最常见的是通过消化道和配种,也可经黏膜、呼吸道以及伤口感染。羊感染布病主要是通过摄入已患病动物生殖道分泌物、子宫排出物(包括流产的胎儿和胎膜)以及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已感染布病的雄性羔羊则通过自然或者人工交配的方式传染给雌性。同时蚊虫叮咬也可能将病原携带传染给健康羊群。

1.2  流行特点

羊布鲁氏菌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3~8月份,在高温季节发病较为严重。在我国,高发病率主要集中在北方新疆、内蒙等牧区,受卫生条件影响,农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市。通常情况下,羊布病的潜伏周期为半个月,部分特殊病羊潜伏期可达半年甚至一年,主要原因在于病羊体内的病菌数量、感染能力及羊只自身的抗病能力等因素。羊群感染后,怀孕母羊少数开始出现流产情况,羊羔存活低,并逐渐增多,严重时出现大批量流产,羊群数量基本不在增加。故而在群体层面表现为羊群体生育能力普遍下降或者不孕、羔羊死亡率增加、产奶量减少。

2  疾病的临床症状及危害

2.1  羊的临床症状及危害

当羊群感染布病后,具有很明显的具体临床症状,主要呈现长期发热症状,行动较为困难,甚至出现走路跛行不稳情况。对于妊娠母羊来说,一旦发病将会引起母羊流产产下死胎或者弱胎,之后很容易患上慢性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病症造成母羊不孕,而产下的弱胎很有可能因带有布鲁氏菌没有任何饲养价值。对公羊来说,患病后主要产生睾丸炎和附睾炎,公羊睾丸肿大,呈局部发热状态,从而造成公羊不孕。

2.2  人的临床症状及危害

我国人间布病主要是由羊种布鲁氏菌引起的,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农牧民、饲养员、贩卖屠宰毛皮加工人员、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是高危人群,是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之一。症状表现为盗汗、发烧、乏力、失眠、厌食症、头疼,初期治愈的可能性很大,但因症状表现和感冒类似,容易被诊断为感冒而耽误治疗,逐渐拖延至中后期,此阶段治愈难度比较大,容易使患者丧失劳动力和影响生育能力。此外,孕妇感染到此病菌会导致流产,若病人患有远端静脉血栓或心肌炎病症感染此菌会面临截肢甚至威胁生命的风险。

3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控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5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和同年卫生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布鲁氏菌病,目前我国主要采取牲畜定期检测、分区免疫、强制扑杀政策,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和无害化处理措施,一般不作治疗[1]。

3.1  加强布病宣传力度,提升养殖户防控意识。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养殖企业工作人员、农村养殖户及屠宰加工从业者做好监管工作,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技术培训,增强养殖户和技术人员布病的感染渠道、病症的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控措施等相关防控知识,做好羊群的监管工作,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改变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3.2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检测工作。

养殖户须规范养殖行为,实施科学饲养。厂址选址必须远离饮用水源地、公路沿线、村庄等人口密集处,即使是农村散养户也尽可能建造羊舍与人居分离,最好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种需执行严格的产地检疫,做好动物观察隔离制度,一般建议至少隔离饲养两个月以上,确认健康后才能混群饲养,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羊。养殖场可在春秋季进行一次检测净化,发现流产病例主动上报,配合做好采样、检测和扑杀工作。给母羊助产需要佩戴手套、穿戴防护服,做好防护隔离措施,降低布病感染人的风险。

3.3  做好消毒工作

定期对养殖场圈舍和用具等消毒,选用烧碱、来苏儿、石灰乳、福尔马林、复合季铵盐类等消毒产品交替使用,降低细菌耐药性。而患病母羊的胎盘和流产羔羊含有大量病原菌,被称为“装满细菌的口袋”,成为动物和人类布病主要传染源之一,加强母羊分娩过程中的消毒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此外,对病畜排泄物、分泌物及流产胎儿等做好无害化处理,保持圈舍卫生清洁。

3.4  做好免疫工作。

疫苗接种是羊布病综合防控有效措施之一,且对羊和人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更好的防控布病的传播[2]。疫苗预防一般建议在发生过羊布病的非安全区的所有养殖场甚至周边地区使用,当前羊布病常采用的疫苗主要是毒活疫苗,主要有布氏菌病活疫苗( S2 株)、布氏菌病活疫苗(M5 株或 M5-90 株)等,合理使用可使布病流行得到有效控制[3]。对于人类使用的布鲁氏杆菌疫苗,极少数国家使用过牛S19型和羊M15型疫苗衍生出的疫苗,我国则使用104M型活疫苗,但由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或急性布病症状等不足,还没有一种疫苗受到广泛的认可,目前我国对人的免疫对象仅限于疫区职业人群及受威胁的高危人群[4]。

综上所述,了解了人畜共患病症状及危害,控制好传染源、定期检测、做好消毒,结合疫苗免疫接种等综合防控措施等策略,能最大限度保护养殖户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勇,段博芳,董国栋,等.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20,37(4):76-83.

[2] 董文文.布鲁氏菌病动力学建模及稳定性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20.

[3] 折尕才措,陈继勇.羊布病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20,22(2):26.

[4] 韩文东,瞿涤.布鲁氏菌及其疫苗的相关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0,30(2):114-120.

猜你喜欢

临床症状危害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