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自评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2021-09-16张梅花
张梅花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要更加注重采用多样化授课手段。教师在注重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评和自我反思能力。自评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都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关注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形式,正确看待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避免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应科学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融入学习各环节,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评价,以及针对同学的回答进行正确的评价;在学习中反思,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一、运用数学史料,培养学生的自评能力
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自我评价意识相对薄弱,并且对自我评价的理解较为片面。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他们很少对自身学习效果以及态度开展评价,甚至部分学生单纯认为自我评价就是批评自我,反思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对此,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自评时,大部分学生都是只会在自身学习过的内容中寻找存在的薄弱环节。在这样的情形下,很难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评价意识,并且难以激发学生的自我评价热情。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运用有效的手段来激发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规范并落实学生自评机制,在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评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家陈景润探索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来启发学生。故事讲述了陈景润刻苦钻研、全面研究,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评价以及修正。虽然过程十分困难,但他却从未想过放弃,在遇到各种问题时,也是专心致志,潜心研究。教师通过这一故事,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认识到提升自评能力的价值,激发自评热情;并且让学生明确,自评并不是为了寻找自身缺陷,而是在自评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评讲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浏览自己的练习反馈情况,进行思考和订正;然后,在交流时,让有错误的学生针对自己的错题进行自评,说说自己当时是如何思考的、哪里犯了错误、经过思考后准备怎么办。要求学生在自评时,其他学生注意倾听;自评结束后,还要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自评与生评相结合。自评的形式,充分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主动思考,将错误转化为有条理的讲解;其他学生的适时补充评价,又更进一步促进了交流。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组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一)创设情境,唤醒反思
在数学学科中,为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学习情境,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反思的空间。由于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为深远,在教学工作中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授课,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致使教学氛围过于紧张、乏味,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很难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反思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有限时间来处理实际问题,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有关“认识时间”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实现构建和时间有关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时、分、秒等重点知识全面掌握。
在教学工作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如: “每天早上小明 7∶25从家出发。在经过35分钟后能够到达学校,那么同学们知道小明到学校之后是几点吗?”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反思和消化,以此来加深对时、分、秒单位换算的理解,并加强计算能力。这样,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自我反思能力。
(二)小组合作,促进反思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注重和学生交流沟通,与其树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中勇敢表现自己,将自身价值和优势全面展现出来,通过这种手段不仅能促进数学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还会让学生形成良好自我反思能力。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年、月、日”這一内容时,就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手段。首先为学生分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等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对年、月、日所存在的联系深入探究,并完成把每年的大月份和小月份数量准确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实现共同反思,从而得出具有针对性的结论。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时刻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当学生存在问题时,应指出学生错误,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终让学生形成反思热情,更加主动地融入数学学习各个环节。除此之外,在探究实践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认识角”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对各角的大小对比,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规律,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不仅能提升探究能力,还将会形成良好反思能力。
三、结语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数学学科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自评和自我反思能力的重要性。但是,提升学生的自评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坚持。因此,在后续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自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沟通的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评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南靖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提高学生自评和反思能力的研究”(立项批准号:njkt1905 )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