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语境中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影响力分析

2021-09-16刘梦瑶

美与时代·上 2021年8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短视频中国

摘  要:“中国—东盟”是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功在广西南宁举办了17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交流合作取得飞速进展,尤其是网络的日常化,再加上短视频软件的出现与风靡,更加带动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宣传和大众对其的关注。本文将从短视频中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入手,分析其现状、视频内容和影响力。

关键词:短视频;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旅游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广西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中国—东盟国家战略背景下南宁城市发展及其影响力研究”(18SCXZD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中国—东盟博览会相关短视频现状分析

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作为中国与东盟十国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展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领导、商人、游客。近年来随着短视频APP的增加和大众通过短视频来分享生活的需要以及东博会交易额飞涨引发的巨大关注,短视频APP中逐渐出现许多东博会的相关短视频。本文将以短视频的语境分析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力。

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短视频软件大致有抖音、西瓜视频、好看视频、美拍、快手、微视、梨视频。搜索“中国—东盟博览会”后,抖音流量最多,仅点赞数大于100的中國—东盟博览会的视频就有大约160个,总数几百不等,且仍旧在增长;其次西瓜视频共计119个;好看视频约92个;美拍中很少,主要关于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快手、微视、梨视频中极少,不做参考。因此,笔者以抖音点赞数大于100的短视频为主,西瓜视频、好看视频、美拍为辅,来研究短视频视角的东盟博览会。

(一)宣传类短视频

此类短视频占数量最多,通常关联着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时间、中国与东盟外交、南宁城市发展、两会放假、两会论坛仪式等来吸引大众,达到宣传目的。例如在抖音中,发布者分官方和自媒体,点赞数大于100的短视频中,前者发布40条,后者发布56条。例如,南宁日报社在2019年7月31日发布的官宣有1.9万点赞数,几十张往届展会的照片在快节奏的背景音乐中快速地播放,不仅回顾过去展会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吸引着大多数未参加过展会的学者和普通平民去一览展会的热忱。可见,政府对中国—东盟博览会相关事宜十分重视,借助流行的短视频软件大力宣传展会。同时,从统计结果来看,无论是网上社交平台还是现场展会的状况,中国—东盟博览会随着连续十几年的举办,的确已经在大众中收获了广泛影响力。

(二)展品类短视频

此类短视频主要分两类:小商品和科技。例如在抖音中,对小商品的种类、价格感兴趣的一般是自媒体,而相关官方账号更在意小商品的营销状况、交易额。小商品短视频中的大多数是东盟十国展区中的东南亚美食,少数是中国各省展区的特产。例如,用户张果仁爱吃饭浏览了印度尼西亚馆、缅甸馆、泰国馆、马来西亚馆等东盟十个展区与中国的小商品展区,并分为三个短视频发布,在同类型短视频中因内容较全而较有代表性。用户sunny拍摄了展会上的一个作为东盟产业园科技大使的机器人,她正在以现代化的机器人形象,采用全新的方式讲解携手并肩的寓意,拉近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成果的距离,反映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热潮下坚持发展“文化自信”的国家战略。

(三)展会互动短视频

商品交易本身伴随的买卖双方交流的需要,促进了东盟与中国参展人员的交流。抖音的用户南宁最潮人就捕捉到了南宁阿姆在东盟馆买东西时砍价的场景:东盟卖家先用计算器打出数字,然后摆出一瓶物件并配置一个小物件,这时南宁阿姆在计算器上重新输入数字,只拿过第一瓶物件,双方交易完成。可见,网络媒介本身具有的诉诸多感官的特点,将展会现场的交易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受众面前。观众也在评论区留言,“他们都是带随身计算器和我们讲价的”,可见,短视频的交易再现能减轻受众对与东盟参展人员交易的担忧和障碍。

(四)中国—东盟文化表演短视频

这类短视频来源有二:一是西瓜视频中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分别有东方舞大赛职业popsong组冠军、少儿组冠军、金奖作品,国际舞蹈节邀请赛一等奖、三等奖,拉丁舞、爵士舞邀请赛,也有柬埔寨歌舞;二是抖音中发布的几个东盟展区以表演民族舞蹈来作为营销手段。二者都极大程度地以动态、富有生命力的民族舞蹈,促进中国与东盟文化表演的交流渗透,同时,围观者或欣赏者的聚集也反映了各民族对喜爱舞蹈艺术的共通性。

二、中国—东盟博览会相关短视频的内容分析

(一)短视频中受关注的方面

1.东盟展品

纵观短视频中的东博会,东盟展区的展品十分吸引中国人关注,一方面是东盟的食品和饮料,如印度尼西亚的虾片、泰国的榴莲酥、老挝的啤酒,另一方面是东盟的日用品,如泰国的化妆品、缅甸的玉石、越南的拖鞋。正如山东大学的厉建梅所说“游客希望能够在旅游目的地深度体验当地的文化,满足他们对异域异族文化的求知、审美、愉悦和享受的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提升。”[1]中国—东盟博览会在短视频中的宣传方式既有两会放假、南宁城市发展等政府举措,也有在大众中比较流行的“一日吃遍东南亚美食”的宣言。

2.中国各省的特产和高科技产品

从短视频的内容来看,相对于东盟展区火热的受欢迎程度,中国各省展区虽然在短视频中较少提及,但是从各省特产的视频中来看人群也是相当拥挤。短视频语境反映了现实语境,中国凭借地大物博的优势,在不同地带汲取当地土地和气候生产出种类繁多的产品。另一方面,与中国高科技产品相关的短视频也较受关注,如智能机器人、先进机器等。其实,对高科技的热衷源于人类对高品质现代生活的不断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无止境好奇和摸索,因此东盟各国和中国参展人员在高科技展品上也具有共通性。

(二)从短视频受关注的方面分析中国—东盟文化旅游融合

目前来看,“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是文化产业化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和旅游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需求共同推动的结果,两者融合对于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类型,推动旅游产业升级,为文化产业提供新的增长点,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1.短视频与东盟展区的文旅融合

短视频作为一个既能帮助政府和大众发表中国—东盟相关事件又能反映政府对东盟重大决策和大众对东盟喜好趋势的软件,虽然目前它的发展时间较短,而且发布的中国—东盟相关短视频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它在兴起的短暂几年特别是抖音,已经累计了较多的短视频,而且还会继续增长。正如西瓜视频中以《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客商疯抢越南拖鞋?怎么回事?》命名的短视频,胡佳丽先采访围着越南拖鞋的客商,客商回答说好穿、耐穿,每年都买。她又采访来自平仙公司的参展商范文让,范文让说已经是第16次参展,首先参展会帮助公司提升在中国的品牌力,其次也可以吸引更多顾客,同时也能发展总代理商,拓展中国市场的销售网络。越南拖鞋虽然只是东盟展区的一个小小的日用品,但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交易平台促进对中国的出口,而且收获了大量回头客和好评,从而带动其他东盟产品的出口。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一年又一年的开展,参会人员的增加,短视频会持续对其发挥不可忽视的推广作用,于是进一步多方面促进中国—东盟的旅游文化相互渗透。

2.短视频与中国展区的文旅融合

张海琳在《旅游合作视阈下广西民族文化在东盟的传播》中说:“广西要打破区域界限,共同营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成长的环境,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合力打造广西与东盟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加强品牌体系构建,延伸泛北部湾海上旅游线路,拓宽广西-东盟自驾车旅游线路,打造出跨国旅游线路品牌。”[3]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中国民族文化在东盟的传播。如短视频中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中国展区不仅按省份展示每个省份的特产,而且在文化展中也有丰富的文艺演出,体现我国地大物博的丰富资源和渊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充分印证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辽阔胸襟。

虽然短视频软件的使用者大多是中国人,但近些年来,国内高校尤其是西南地区如广西积极招录一些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同时东盟国家的一些高校也有中国学生的招生计划,中国与东盟国家均在年轻一辈中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学习,所以必然也会有部分东盟学生使用短视频软件,这就促进了东盟国家的人在短视频中了解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的中国旅游文化,让如今风靡全国的短视频软件成为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强大的宣传力量,为促进中国—东盟文化旅游融合添砖加瓦。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正式大型地活动逐渐开展,较以往彼此之间的旅游来访逐年增多,再加上国际品牌和城市文化等的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正逐渐加深彼此的文化渗透,短视频正好可以帮助媒体传播我国重要的国际进展,拓宽公众的国际视野,无需跨出国门,也能实现文旅融合。

三、中国—东盟博览会相关短视频的文化旅游影响力分析

(一)发布者角度

1.发布者身份或社会角色的涉猎面

发布者中既有本地的官方账号,如在抖音中,广西新闻网、广西云、广西消防、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南宁日报、南宁早报;也有公司或企业,如北方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亿华居家工艺;还有大批社会各个行业的自媒体,如南宁最潮人、赵公子等。由于自媒体不一定在个人主页上填写了个人简介,而且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个人简介也不一定完全为真,所以笔者无法准确鉴别每个发布中国—东盟博览会视频的自媒体的社会角色,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即关注中国—东盟博览会动态的自媒体人群正在日益增加,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大众中的粉丝数逐渐增多,而且散布在社会各个层面的账号也能促使中国—东盟博览会短视频的风格多样化。发布者的视频也可能融入自身行业特色,或侧重发布与自己行业特色相关的展会部分,这就使其发布的短视频在自己行业中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扩充中国—东盟博览会短视频的丰富内涵,并加大不同行业中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相关短视频的文化旅游影响力的渗透。

2.发布者拥有的粉丝数

在抖音中,搜索“中国—东盟博览会”,按照点赞数量排序,排名前三的南宁日报、广西南宁消防、广西新闻网分别拥有23.7万、27.3万、158.4万个粉丝,排名十一到十三的爱喝奶茶的胖妹、傲视邕城天际线、wwwei分别拥有2803、2.2万、487个粉丝。对比而言,官方账号相对来说拥有的粉絲数和点赞数较多,自媒体相对较少,虽不能以偏概全,但也反映了一个总体趋势,即粉丝数与点赞数呈正相关。因此,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短视频中,拥有粉丝数多的发布者相对来说更加具备加大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旅游影响力的潜能。

(二)接受者角度

1.点赞数、评论数和转发数

南宁日报在今年3月2日公布2020年东博会举办时间的短视频,荣登东盟会相关短视频点赞数之首,有4.9万个赞,99条评论和388次转发,而且南宁日报共597个作品和502.5万赞,平均每个作品0.84万赞,3月2日的东博会短视频明显远远高于平均赞,这更加说明公众对东博会的巨大关注度,以及东博会短视频在公众的影响力。同样,广西新闻网在2019年9月21日发布的小米雷军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演讲的视频也收获了4.2万个赞,294条评论和884次转发。还有北方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在2019年10月7日发布的一个在中国—东盟博览会门口的起重机通过拖起大箱子来测试其负重效能的视频,收获了2.9万个赞,1202条评论和1803次转发。点赞数和转发数代表观看者对短视频内容的认可和喜爱,评论数代表观看者对短视频内容的议论度,可能包括肯定、反对、疑问等看法。三者数目直接反映中国东盟博览会短视频在观看者中的影响力。

2.评论内容

尽管中国—东盟博览会短视频评论的类型各式各样,分布散乱,但依然能大致整理出几个有代表性的类型,具体分为几个方面:其一,对当地发展的祝愿。如用户三字化作二十六笔在南宁日报下评论:“给了广西一个机会,希望广西要抓住啊”有3309个赞。用户唔话您知在广西新闻网下评论:“广西前途无量。”这条评论得到2829个赞;其二,对广西两会假期的期待。用户壹善在南宁日报下评论:“9月20~23日全国只有广西放长假,到时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国家都可以看到我们广西人了。”这条评论得到了1910个赞;其三,在评论区提问参展的相关问题。在评论区经常能看到类似于“现在开放了吗?”“需要门票吗?”这类问题;其四,对东盟博览会展品内容的评论。这类问题散见于评论区,而且绝大多数点赞数极少,虽然自媒体发布者会在拍摄短视频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展品,但接受者可能各有喜好。在琐碎的评论中,人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短视频的接受者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是相当热忱的,且对相关事宜十分好奇、充满期待,对南宁、广西、国家的发展也是满怀向往。

总体来说,短视频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人们新生活方式的一个产物,它是点燃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全中国乃至国外影响力的一个方面,有利于促进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关系和文化旅游融合,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

参考文献:

[1]厉建梅.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与旅游品牌建设研究——以山东天上王城为个案[D].济南:山东大学,2016.

[2]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以成都为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3]张海琳.旅游合作视阈下广西民族文化在东盟的传播[J].旅游论坛,2018(6):146-153.

作者简介:刘梦瑶,广西民族大学文艺学研究生。

编辑:姜闪闪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短视频中国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