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2021-09-16刘春妮
刘春妮
在我国义务制教育阶段,纸质化的书面考试是各类学科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和手段,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于以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考核为教学目标的学科而言,既适合也适应。但是对科学学科而言,除了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也是体现其科学能力的一个环节。因此对学生科学学科的评价,除了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其全面的学习探究过程。
一、简述科学课教学评价方式
(一)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已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裁判者”。在帮助学生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时,教师合理地运用表扬、引导、批评的语言,可让表扬适时适人,锦上添花;而批评恰到好处,可使评价过程成为善意交往、民主平等、友好协商的过程,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中开展验证“导体”与“绝缘体”两个探究活动时,学生对于“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产生了思维碰撞。
“老师,水是导体,我看过电线掉落水中有人触电的新闻。”
“老师,水不是导体,我们做实验试过了。”
“两个观点都正确!” 教师的这句话让学生纷纷表示不解。
“一般来说,纯净的水是绝缘体,但是在自然界中很难接触到纯净的水,所以绝大部分就是导体了。另外,当电流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会把原来的绝缘体变成导体。”教师的解释,让学生耳目一新。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及时反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的引导,给学生发现的勇气、探究的动力。这仿佛在严谨的课堂中给学生松了绑,既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持久兴趣,又能增进师生感情。
(二)多角度的评价主体
自我评价。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相互平等的学习主体。在课堂学习中,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成为评价的主人,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评价活动。这样的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在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比较自我学习前后的变化,了解自我发展的状况,从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改进,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互相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关注到教师看不到课堂中学生之间的特质,包括性格特征、合作导向等,这样的评价比教师的评价更加细致,更加全面。同时,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习欣赏他人的优点,敢于指正他人的缺点,达到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谐进步。
例如,在《空气的污染》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区进行调查,并且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完成调查报告。此时的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同伴、社区工作人员……这样多角度的主体的评价组成的结论是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比较科学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差异化的评价内容
由于学生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征,我们可以利用量表的方式,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概括分析能力等进行综合性的量化评价,尽可能把学生在科学课上展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以个性化的方式评价出来,展现出每位学生在学习上的个體差异。
(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开放式“考试”:例如,在课堂举行相关科学知识的竞赛,利用网上调查问卷,课外课题研究,科学小论文等,都可以成为考试新模式。
科学日记:用图画、文字、符号、照片、微博、视频、导图等方式记录学生日常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科学的习惯,便于学生的科学素养逐步养成。
跟踪记录袋: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设了科学课,利用跟踪记录袋的方式,可以记录学生每一年学习的过程,把学生的观察记录、探究计划、研究过程、绘画制作等收集保存起来。这些记录着学生在科学学习上的成长过程的资料,对于学生而言,是科学素养的提升,是不断的反思发展,对于教师、家长而言,也是能够客观认知学生在科学学习成长道路上的完整和真实的信息资料。
二、科学课教学评价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自我认识
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中,一方面对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状况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状况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能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学生在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中,增进了自我认识,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参与者和反思者。通过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学生学会分析本人学习的特点,从而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做到扬长避短,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
让家长参与评价可以建立一种家长和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评价机制,同时也有利于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小学科学的知识内容不是单一的科学概念,而是系统的介绍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宇宙科学等范畴的基本知识,在评价中不需要考查学生死记硬背了多少信息,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在随机的课堂提问、日常的观察记录、有效的课堂分析中就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对学生科学知识的即时、及时的评价,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更能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发展。同时不同身份的评价者参与到评价中,可以提高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评价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新课程下小学科学评价方式比传统的唯分数论、评优评先来得更加全面、有效,既有效地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缓解了学生学习与考试的焦虑,也提高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感受合作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逐步提高科学素养,使学生在科学的课堂中自由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