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2021-09-16周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磁铁科学知识教具

周静

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科技人才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就开展科学知识教学意义重大。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中,虽然各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题是不会改变的。而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实验材料和教具就必不可少,自制教具则能够辅助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

相关研究表明,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需通过事物的支持,而探究性质明显的科学学科学习更是如此。教具作为能够将抽象科学知识变得具象化的工具,对科学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解决都有重要作用。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学习难易程度来选择教学用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有效运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展开阐述。

一、自制教具就近取材,经济实惠方便快捷

小学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科学的大部分内容都有日常生活的基础。只要多多留心善于观察,那么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以拿来当教学用具。自制教具往往取材容易,且经济实惠,可以大量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变废为宝地为科学实验所用。这些教具的制作都比较简单,适合小学生和老师一起来完成。这样,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动手实验机会,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以及创新创造精神。

比如在教学“水的压力”内容时,要求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生动的实践活动来感受水是有压力的,并且通过反复实验和仔细观察,了解水的压力特点以及水的压力与日常生活有哪些息息相关的事情。老师可以让学生收集饮料瓶、易拉罐、吸管、小药瓶、塑料泡沫等材料进行教具的制作。利用一个大的饮料瓶、钉子和透明胶带来制作一个简单的教具:首先将瓶子从上往下戳三个洞,然后用透明胶带把洞封住,接着往饮料瓶中灌水,直到灌满为止。再从上到下地将透明胶带依次撕开,就会发现最上面的小孔喷水不远,一会儿就喷完了,而下面的小孔喷水较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喷完。由此,学生就可以明白这是水压的原因,上面的水少所以压力小喷得近,下面的水多压力大所以就喷得远。

二、自制教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好奇心则是引起兴趣的原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价值观与传授科学知识同等重要。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在进行科学试验时要规范操作,还应特别注意利用自制教具为其提供动手实践的便利,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学“磁铁”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导入部分,可以利用磁铁知识制作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其关注。比如利用磁铁能够隔空吸铁的特性制作一个会跳舞的“海綿宝宝”、会跳高的“派大星”,再利用磁铁同极互斥的原理制作一个转不晕的“章鱼哥”,然后提问:“同学们,为什么海绵宝宝可以跳舞呢?为什么派大星能够跳高呢?章鱼哥又为什么一直转不晕呢?”以此动漫人物的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其兴趣,让他们可以带着问题跟随教师的指导开展系列教学实验,从而更多地了解磁铁知识,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让其在快乐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科素养。

三、自制教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科学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就近取材,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利用起来,让他们动手动脑自己做教具,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道具进行科学实验,并从中学会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月球环形山和太阳中八大行星运转周期的内容时,因为教学器材的限制性无法进行实验模拟,教师就可以提问:“同学们想不想做模拟实验?”学生肯定想做,但是又没有现成的材料可供模拟实验,该怎么办呢?这时他们就会开动脑筋,有人想到用校园花坛里的泥土作为月球表面的土壤,也有学生会想到用核桃、健身球或者大小不一的小石块当作星星或者陨石,于是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小实验就在学生的集思广益下完成了。虽然没有专业的教学器材,但是实验结果非常好。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具象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帮助教师塑造课堂,丰富教学手段;能够在节省教学时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创造性思维以及动手能力。

猜你喜欢

磁铁科学知识教具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