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游戏 让课堂充满活力

2021-09-16金惠康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趣味性知识点小学生

金惠康

数学老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知心好友。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心理,并做出及时分析,结合自身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会因为数学课堂的严肃性和枯燥乏味而逐渐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因此,在传统课堂上,要有效添加数学游戏,活跃课堂氛围,让课堂重新焕发活力,吸引学生主动地融入课堂。

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应该是学会自我品鉴,只有让学生懂得了深藏在数学里的奥秘,才能让学生积极投身数学的知识海洋中。但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身数学素养尚浅,学习能力不高,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很难自主地完成学习,最终会被千篇一律的公式所打败,丧失学习兴趣。而笔者将针对此现象,总结出巧用数学游戏的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一、巧用游戏的意义

(一)充分调动,广泛参与

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文化素养尚浅,理解推理能力薄弱,而在现阶段的学习实践中,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来进行记忆和学习,所以他们需要有丰富的可感知事物来进行思维调动,而游戏恰好满足了这一点。巧用数学游戏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眼、耳、手和大脑充分协调运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激发兴趣,增强记忆

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较小,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快速吸引,形成大脑的短暂记忆。而传统的数学课堂,公式定理的重复使用很容易造成小学生的学习疲劳,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活用数学游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时刻对数学保持新鲜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巧用游戏的方法

(一)巧用情境化游戏,营造课堂氛围

在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中,情景教学越来越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那么该如何创设情境呢?又该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呢?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老师所要关注的。我们都知道,低年级的小学生文化素养尚浅,相比学习,他们更喜欢轻松自在地玩。因此,我们可以将学生爱玩的天性与数学的趣味性相互融合,创设一个丰富的游戏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丰收的果园》这一课前,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采果子的游戏,之后让部分学生上讲台玩这个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采摘相应的果子,他们会发现树上果子减少的数目等于篮子里果子增加的数目,且树上剩余的果子数目与篮子里的总和等于原来的果子数目。我再对这个现象结合书本知识进行讲解。由此,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欢快的课堂氛围中来,使得这堂课上得轻松且高效。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我们合理运用学生爱玩的天性设置多种形式的情境化游戏,不仅可以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可以从幼儿园轻松愉快玩乐的氛围过渡到小学的课堂学习氛围,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二)巧用趣味性游戏,化抽象为形象

数学相比其他学科,很多知识点相对抽象、无趣,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多以课堂有趣与否来判断自己对该学科的喜爱程度。因此,如何让本身具有严肃性、严谨性的数学课堂变得富有趣味性极为重要。将数学知识点辅之以相适应的趣味性游戏,不仅能让原本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在学生心中种下兴趣的种子,还可以将相对抽象的知识点通过游戏形象地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学《认识20以内的数字》这节课时,我就结合了“找朋友”这个数学小游戏,开展趣味性游戏教学。课前,我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了游戏卡片,上面写上了20以内的不同数字。上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书本的知识点逐一讲解后,在确定学生都理解后,开展趣味性数学游戏,巩固教学知识点。首先,我先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进行游戏教学,每个学生各领一张卡片,等待全部卡片被领完后,再向学生介绍游戏规则,并挑选其中6个学生进行游戏演示,确保大家都理解游戏规则;之后发出指令,让学生在音乐配乐中进行三三组合,通过加法或减法的方式得出我发出指令的数,最先完成组合且写出等式的一组获胜。

在以上案例中,通过引入趣味性数学游戏,不但能让数学课堂氛围始终焕发活力,还能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到集体学习中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巧用全员性游戏,提升学生参与度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要实际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参与感,帮助他们融入课堂。但是,很多老师在设计数学小游戏时,为了保证安全,往往只有少数学生能参与游戏,大部分学生只能在讲台下扮演观众的角色,长此以往,不仅不能让学生重拾兴趣,还会让原本活力十足的课堂渐渐黯淡无光。因此,在设计数学游戏时,老师要充分考虑全员参与这个要素,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我在教学“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时,在备课前夕,动手设计了卡通形象的胸牌。上课时,在讲解完相应的知识点后,为更形象地将知识点呈现出来,我在适当的时机开展“找朋友”的全员性数学游戏,给每个学生的胸前佩戴上带有0到10任意数字的卡片,再向学生讲解游戏规则:当音乐响起时,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数字寻找能与自己相加等于10的小伙伴,然后在音乐结束的时候,与自己的小伙伴手拉手形成组合。很快,學生便掌握了游戏规则,在欢愉的游戏气氛中,全班学生不仅能够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还牢牢记住10以内的数学加减法则。

在以上案例中,通过设计全员性数学游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游戏环节中构筑深厚的情谊,还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逐步建立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四)巧用竞争性游戏,集中课堂注意力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毕业,各方面的学习习惯尚未真正养成,幼儿园相对松散的氛围也导致了学生难以持续保持注意力45分钟,通常只能维持在上课初期的15分钟。因此,我们可以在学生注意力快要分散之际,充分运用其好胜的心理,设置一些具有竞争性的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内心的好胜心理和表现欲望,还可以将学生的视线重新拉回课堂,为构建高效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比如,在教学“加法和减法(二)”这一单元时,我设计了小组接力赛的数学游戏。课前,我先制作了“猴子与小熊一起采蘑菇,猴子采了83个,小熊采了57个,猴子比小熊多采了几个蘑菇?”的一系列参赛卡片。上课期间,在讲完知识点后学生的注意力逐渐松散下来时,我让每一列挑选出5名学生组成参赛队伍,按顺序每组发放5张计算卡片,由第一个学生答完题后,传给下一位学生,下一位学生答题之前,要先检查上一位学生是否正确,再作答自己的题目,以此类推,哪一组先答完且全部正确即获胜。

在以上案例中,通过合理运用学生好胜心的心理设置竞争性数学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使其积极主动融入课堂,还可以为学生树立团队的荣誉感,让学生懂得不能因为自己对知识点掌握不透而让团队受挫,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投身于数学游戏的创设,以实际教学效果来彰显数学游戏在课堂中的运用价值,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之初就在内心深处埋下兴趣的种子。

猜你喜欢

趣味性知识点小学生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