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初心顽强奋斗 担使命精神闪耀

2021-09-16赵风俊

求知 2021年9期
关键词:天津机关革命

赵风俊

在天津市和平区长沙路和岳阳道交口,有一居民区名为求志里。走进“日”字形的小巷道,两侧排列着普通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就是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区中的求志里17号,是中共天津地委最后一个办公地址。时任地委书记李季达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走完了他短暂壮烈的一生。以求志里17号为代表的多处地委机关办公地,承载了那段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战斗历史;以李季达为代表的革命先辈践行了伟大的斗争精神。求志里17号作为天津市的重要红色地标,凝聚着早期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代海河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环境艰险 七次搬迁

为防止反动当局的破坏,从1924年至1927年的三年中,天津地委办公地点先后搬迁过7次。1924 年,中共天津地委成立时,机关设在法租界普爱里 34 号(现长春道普爱里21号,已拆除)。不久,为避开反动当局的搜捕,天津地委机关从普爱里迁到和平区兆丰路福利里21号继续开展工作。同年底,天津地委机关又从福利里搬迁到义庆里40号(现南京路义庆里21号,已拆除),地委领导人于方舟、安幸生、卢绍亭等经常住在这里。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全国范围内的反帝爱国斗争掀起高潮。为适应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调派李季达来津担任地委书记,以加强对天津反帝爱国斗争的领导。李季达到津后,立即在义庆里17号(现义庆里20号,已拆除)设立地委机关并居住于此作为掩护,原地委机关所在地义庆里40号一度停止使用。

1926年3月,天津地委重新启用义庆里40号作为党的统战机关。11 月,义庆里40号遭反动当局破坏。出于安全考虑,位于义庆里17号的地委机关即停止使用,地委机关迁移到法租界海大道松茂里(现大沽北路松茂里5号,已拆除)。1926年底,地委机关又迁移到南京路集贤里17号。

1927年4月,全国局势急剧变化,蒋介石叛变国民革命,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方与蒋介石遥相呼应。4月初,李大钊在北京被捕。18日,江震寰等 15 位革命志士在天津被杀害。面对白色恐怖,李季达将地委机关转移至山西路松寿里79号(已拆除),后又转移至长沙路求志里17号。1927年8月,中共顺直省委成立,中共天津地委改建为天津市委。长沙路求志里17号成为天津地委最后一个机关地址,李季达是最后一任地委书记。

红色中心 革命先锋

1925年6月1日,李季达接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天津后,便立即和原天津党、团组织的负责人于方舟、李希逸、李培良等一起,组织各阶层群众和民众团体发出通电、宣言,散发传单,愤怒声讨英、日帝国主义的罪行,同时组织学生罢课、商人罢市,举行示威游行,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6月10日,中共天津地委决定,由国民会议促成会、反帝大同盟、天津各界妇女联合会等群众团体联合全市30多个团体成立天津各界联合会,并向全市发出通告,号召各界群众进一步行动起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们赶快联合起来一致罢工”。在中共天津地委的组织推动下,各界群众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共300余团体、20余万人参加,有力地推动了天津反帝爱国斗争的发展。

8月初,在纺织、印刷、油漆、地毯、铁路、制鞋各业纷纷成立工会的基础上,在老铁桥大东旅社联合成立了天津总工会,李季达与于方舟、李培良、安幸生等发动领导了天津的工人运动,开展了一系列规模空前的罢工斗争,其中天津海员大罢工和“砸裕大”事件影响最大。天津海员和码头工人大罢工持续了三个月,致使天津码头货物堆积如山,港务瘫痪,有力反击了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极大提高了天津工人和各界群众的觉悟,显示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联合起来所具有的巨大威力。

中共天津地委在领导工人运动的斗争中,非常注重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调整工作重点和策略。1925年底,冯玉祥发起反奉战争,所部国民军赶走军阀李景林入驻天津。李季达、粟泽、于方舟等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党、团、工会等组织。1926年1月至3月,连续组织了全市国民大会、青年工人大会和孙中山逝世1周年纪念大会等七次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和纪念活动。曾经遭到镇压的革命团体也一度恢复发展起来,工会会员很快发展到3.22万余人,联系工人10万,中共党员发展到450余人,建立党支部24个,团员发展到170余人。3月22日,国民军在帝国主义和奉系军阀的夹击下撤出天津,白色恐怖又一次籠罩全市。面对十分严峻的形势,李季达主持中共天津地委会议,决定隐蔽党的组织和公开的革命团体,停止一切公开活动,党团活动一律转入地下,经常从事公开工作的党团负责干部迅速撤离天津,公开活动较多的共产党员也陆续被派往天津周围各县开展活动,使天津党的组织得到有效保护。

1927年春夏,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实行“清共”和“分共”政策,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与此相呼应,奉系军阀也在北方举起屠刀,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在这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中共天津地委书记李季达格外镇定。他一面嘱咐各级组织谨慎行事,一面将党的重要文件和全天津500名党员的名单巧妙地存放在法租界浙江兴业银行总行的第一号保险柜里。同时,将地委机关转移至松寿里79号,后又移至长沙路求志里17号,以保证党组织的安全。

1927年8月初,海津地毯三厂党支部被破坏,市委组织部长粟泽等四人被捕。由于叛徒出卖,加上敌人在多处安插卧底,先后有12人被捕。8月16日,李季达和妻子王贞儒先后在南开体育社典华学校被捕。李季达、粟泽等同志在狱中与敌人进行了英勇斗争,面对“压杠子”、灌辣椒水、“点天灯”等酷刑,他们一次次被折磨得昏死过去,但凭着铮铮铁骨,始终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也没有牵连其他同志。党组织曾发动50多家商户出面具保,王贞儒等人因证据不足被释放。但李季达、粟泽、姚宝元三人,于11月18日,被奉系军阀褚玉璞押至刑场。面对屠刀,他们高呼“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打倒万恶的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牺牲时,李季达年仅27岁。

革命精神 历久弥新

求志里17号作为天津地委办公地点虽然时间不长,但恰是革命处于白色恐怖最严峻的时期,是天津地委办公地的一个缩影。以李季达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英勇顽强开展斗争,在天津地委最后一个办公地谱写出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求志里传播出来的革命精神永远闪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献身祖国的复兴大业。

理想远大,初心不改。面对列强欺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惨状,李季达等进步青年有的舍却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有的远赴国外留学,有的创办各种进步团体、发展工运,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生的信仰,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革命完成救国大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面对敌人的残暴,他们信念坚定;面对生死,他们初心不改。很多人像江震寰、李季达一样,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信念和初心。

不畏艰险,顽强斗争。天津地委自秘密建立之日起,就直面反对势力的残酷破坏。为了生存,短短三年时间就搬迁七次办公地,有的是有策略地主动撤离,但也有遭受重大破坏,人员被捕,甚至被杀害的被动调整。但不管敌人多么残暴,我们英勇的共产党人都没有退缩,面对战友的牺牲,他们擦干眼泪继续战斗,恢复发展组织,保护营救同志,一次次掀起工运高潮,不断发展壮大党的队伍,星星之火终可燎原。正如李季达在1926年2月7日纪念 “二七”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三周年会上的发言:“三年前的今天,我们的英雄先烈赤手空拳和握有枪炮的反动军阀相搏斗宁死不屈,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好儿女,可歌可泣!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与军阀抗争到底!”

有勇有谋,担当担责。奋斗在白色恐怖中的共产党人,立志救国,并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最终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勇敢担负起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他们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工人和群众中宣传革命道理,从思想上唤醒劳苦大众的革命意识;在革命斗争中,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不断探索斗争方式和方法,在血雨腥风中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保护党组织、营救战友、开展形式多样的对敌斗争;不断探索革命道路,寻求各界支持,充分展示了革命者的智慧和担当。

对党忠诚,不怕牺牲。李季达等革命先驱自投身革命起,便把党的事业置于第一位。面对国民党叛变革命后的大屠杀,本可提前撤退,但为了保存党的组织、保护同志撤离,他们选择了坚守,拼死保护着500名共产党员的花名册和党的机密文件,保存了天津地下党组织的实力。被捕后,在狱中,他们受尽种种酷刑,却坚守立场决不叛变。被押赴刑场时,面对生死,他们没有畏惧,而是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将刑场作为宣传党的正确主张和共产主义理想,声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工农、叛变革命的滔天罪行的讲坛,直至被杀还高呼口号,何其壮哉!

当前,中华民族已经摆脱了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求志里17号见证了一代代海河儿女接棒江震寰、李季达等先烈的革命精神,不断推动祖国强大、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进之路;求志里17号作为红色革命遗址,代表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构筑起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灵魂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生活在安定和谐幸福的大环境中,更应该传承烈士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负责、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勇于革命,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惧风雨、不畏险阻,以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在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研究处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天津机关革命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沪检“未保”以案说法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天津之眼》
机关党建共建联建 结对帮扶精准发力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天津宝成博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