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生所资”中的“生生”释义商榷

2021-09-16樊静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9期

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收录了陶渊明的经典名篇《归去来兮辞》一文,教材给短语“生生所资”中的“生生”作了注释,将其解释为动宾短语“维持生活”。此释义值得商榷。综合工具书对“生”以及“生生”义项作出的解釋、权威学者相关注解、旁证资料以及语境等方面来看,“生生”应理解为名词“生活”。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生生所资”;“生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收录了陶渊明的经典名篇《归去来兮辞》,对其中的“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一句,教材注释为:“所赖以维持生活的。生生,维持生活。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个‘生是名词。”这样的注解粗略读似乎文从字顺,但对其仔细推敲之后却让人产生了疑惑:“生生”本身可以表示生活,为何教材要将第二个“生”翻译为“生活”,且为了保持语义通顺将第一个“生”翻译为“维持”。权威工具书《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中的“生”都未收录“维持”这一义项,教材的解释是否经得起检验和推敲呢?

笔者认为:“生生所资”中的“生生”应解释为“生活”。首先,看“生”的释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录:“生,进也。象艸木生出土上。”“生”的本意是进,表示生长。《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生活”这一义项。例如《史记·循吏列传》:“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此处“生”即表示生活,意在说明百姓有了谋生的道路,生活得很快乐。

其次,看其他权威学者的注解。逯钦立在《陶渊明注》中注:“生生所资,生活所需用。”“生生”在此是名词,表示“生活”。黄灵庚认为逯钦立所说的:“以‘生生为‘生活至确,教材注释大误。”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生生,孳息不绝,此谓养育幼稚也。‘生生所资,无以为术非泛泛言其生活无法维持,乃承上‘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强调无以养育幼稚也。”由此可见,此处“生生”词性应属于名词,应翻译为“生活”,非教材注释所言“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个‘生是名词,为动宾结构”。

再者,可从字典(词典)中的相关义项出发进行佐证。《汉语大词典》收录“生生”这一词条,第三个义项即为“生活”。除“生生所资”以外,用“生生”表示“生活”的例子在古文献中亦有不少,尤其在六朝以后,“生生”作为“生活”义项的用法变多。如:

1.《周易·系辞上传》中即出现“生生”一词:生生之谓易。这是“生生”一词的出处,孔颖达疏:“阴阳转易,以成化生。生生,不绝之辞。阴阳变转,后生次于前生,是万物恒生,谓之异也。前后之生,变化改易。生必有死,易主劝诫,奖人为善,故云生不云死也。”根据孔颖达所作之疏,“生生”表示“生之又生”,即两个动词重叠使用。

2.晋代潘尼的《安身论》:“夫能保其安者,非谓崇生生之厚而耽逸豫之乐也,不忘危而已。”此处意在说明能够安身的人不是追求生活的富足而沉浸在安逸和享乐之中,而是始终不忘记自身的使命。“生生之厚”在此表示生活的丰厚。

3.唐代杜牧的《上宰相求湖州启(其三)》:“复有衣食生生之所须,悉多欠阙,欲其安活而无叹吒悲恨,不可得也。”对此诗句的理解是:“百姓衣食生活方面的需求大都很欠缺,想要让他(们)安稳地生活又不激愤埋怨,是很难做到的!”此处,“生生之所须”意为“生活的需要”,“生生”解释为“生活”。

4.《周书·苏绰传》中的:“畜育鸡豚,以备生生之资,以供养老之具。”畜养家禽以准备生活的需要和提供养老的条件,苏绰在此说明治国之道。此处的“生生之资”与“生生所资”用法一样,“生生”都是名词生活的意思。

5.宋代叶适的《与黄岩林元秀书》:“临期转行李于妻家,一宵邻舍火作,生生之具燔爇略尽,尤可叹笑也。”此处“生生之具”表示“生活的用具”。

最后,再看语境,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言,“生生所资,无以为术”与“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相对应,强调生活贫寒、无以养育孩童。其中,“幼稚”是名词,表示孩童;根据语境以及句子词性的对应,“生生”也应该是名词,非课文注释所言“前一个‘生为动词,后一个‘生为名词”。

因此,综合工具书、权威学者注解和语境等多方面的证据,我们认为“生生所资,无以为术”的“生生”应解释为“生活”,是一个名词,非前一个“生”为动词、后一个“生”为名词,教材注释应加以修正。

参考文献:

[1]黄灵庚.训诂学与语文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晋)陶渊明.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8.

[3]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8.

[4](魏)王弼.周易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樊静(1997— ),女,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研究生,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