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10年石屏县冰雹的气候特征及降雹预警指标研究

2021-09-16朱府鸿赵海俊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石屏县石屏比湿

朱府鸿,赵海俊

(1.石屏县气象局,云南 石屏 662200;2.绿春县气象局,云南 绿春 662500)

0 引言

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落到地面的冰球,是一种季节性明显、局地性强,且来势凶猛、持续时间短,以机械损伤为主的气象灾害[1]。研究冰雹发生规律,找到预警指标,对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是降低冰雹灾害的最有效手段。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就有科学家在应用雷达识别冰雹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Mather等把45 dBz高度≥0℃层高度(H0)+3.3 km作为地面降雹的判据,瑞士、法国、意大利等国将45 dBz高度≥H0+1.4 km作为冰雹识别指标[2,3],湖北恩施州把45 dBz强回波伸展高度≥7.5 km、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密度≥3.2(g·m-3)作为有大冰雹的判据之一[4],陕西省商洛地区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VIL密度值明显跃增至5.5(g·m-3)提前24 min预警大冰雹,作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陕西极端突发强天气预警指标[5],这些研究为降雹的短临预报提供了参考。但是,针对低纬高原地区的滇南冰雹的研究较少。石屏县地处低纬高原地带,季风气候典型,立体气候显著,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大风、洪涝等。每年春季和夏季冰雹灾害易发多发,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不利于“农业增产、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甚至会导致脱贫户的返贫。根据石屏县民政局和县应急管理局不完全统计,2010~2019年,冰雹灾害对全县每年农经作物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 000万元,已成为严重影响石屏县经济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为此,研究分析石屏县冰雹的气候特征及降雹指标,以提升冰雹灾害防御能力,对实现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

选取2011~2020年石屏县所有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当20∶00~20∶00时段内,石屏县出现≥1站次冰雹时,记为1个降雹日(同一块冰雹云影响多个站点时计作1个降雹日),统计得到35次冰雹天气过程,46个降雹日。本文中的冬春季指1~5月,夏秋季指6~9月。冰雹实况取自石屏县气象台、灾情直报系统和云南省人影作业信息管理系统所记载的全县9个乡镇降雹资料。雷达资料选取普洱、昆明多普勒雷达,红河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2011~2020年冰雹天气过程雷达数据。

2 石屏县冰雹的特征分析

2.1 石屏县冰雹的年变化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石屏县近10年共记载的冰雹日有46 d,平均每年4.6 d。从图1可知2011~2015年石屏县降雹日出现下降的趋势,2015年到达低点。2016~2020年呈现波段上升的趋势,期间,2017年出现了第一个高点,2018年出现上升途中的回落,2019年开始再次回升,2020年达近10年峰值(12 d),整体来看冰雹天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浪走势。

图1 石屏县2011~2020年冰雹变化曲线图Fig.1 The change curve of hail from 2011 to 2020 in Shiping County

2.2 石屏县冰雹的月变化特征

从表1看出,近10年石屏冰雹天气最早出现在1月份(2020年3个冰雹日),最晚为12月份(仅2012 年出现过一次)。从月变化看,冰雹天气主要集中出现在春季的4月、夏季的7~8月,4月降雹日为9d、7月降雹日为10 d、8月降雹日为13d,分别占整个冰雹总数的20%、22%、28%。

表1 石屏县2011~2020年降雹日月度分布表Tab.1 Monthly distribution of hail days from 2011 to 2020 in Shiping County

2.3 石屏县冰雹的日变化特征

从近10年46个降雹日24小时的降雹时刻分布看,一天中降雹最多的时段集中在14∶00~19∶00出现37次,占统计样本的80.4%。其中15∶00~17∶00出现频率最高,占总数的68%;21∶00~23∶00出现4次,占统计样本的8.7%;00∶00~02∶00出现3次,占统计样本的6.5%;18∶00~20∶00出现2次,占统计样本的4.3%。总体看,降雹呈下午多于上午,白天多于夜间的特征。

2.4 石屏县冰雹的入侵路径和落区

利用昆明、普洱多普勒天气雷达、红河新一代天气雷达的观测资料,统计近10年35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冰雹云的运动方向,得出影响石屏县的冰雹路径主要有4条(图2):第一条(西路),出现在冬春季,冰雹云从元江县自西向东进入石屏县,降雹地点主要出现在西部的大桥、中部的宝秀、异龙、新城和南部的牛街等乡镇,共出现20次,占总数的43.5%;第二条(东北路)主要出现在夏季,冰雹云从通海县进入石屏影响龙朋、哨冲、龙武、大桥、新城、宝秀、异龙等乡镇,共出现18次,占总数的39%;第三条(西北路)主要出现在7~8月,影响龙武、哨冲、大桥、宝秀、新城、异龙等乡镇,出现3次,占总数的6.5%;第四条(北路)出现在夏秋季(8~9月),出现2次,占总数的4.3%,其它路径如东路、西南路、东南路各出现1次,占比较少,影响也较弱。

图2 石屏冰雹主要路径图Fig.2 Shiping hail main path map

2.5 引发石屏降雹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季节特征

通过统计2011~2020年石屏县降雹日的天气系统,得出冬春季影响天气系统有南支槽、静止锋和南支槽、冷空气和南支槽,分别占总降雹日的25.4%、5.4%、3.2%。冬春季出现的南支槽天气系统(图3a),其特点是系统自西向东移动速度较快,地面常有超过17(m·s-1)以上的偏西大风,冰雹直径比夏季的更大、冰雹云从发展到成熟阶段仅需10~12分钟就形成降雹。夏秋季主要的影响天气系统有辐合切变占16.6%、低压外围偏东气流占16.5%,副高外围东北气流占15.1%,西行台风外围云系占6.6%,副高外围偏北气流占4.0%,副高外围西北气流占3.6%,副高边沿偏南气流占3.2%等。夏秋季经常出现的辐合切变、西行台风外围云系、高压外围偏东气流天气系统形式图分别见图3b、图3c、图3d。近10年来,引发灾害最重的天气系统是2017年8月23日出现的第13号台风“天鸽”,受其影响,此次冰雹天气过程,造成全县9个乡镇农经作物不同程度受到大风、冰雹袭击,影响范围和直接经济损失,为近10年来灾情最重的一次。

图3 石屏县近10年冬春季和夏秋季的典型影响天气系统Fig.3 Typical impacting weather system in Winter-Spring season and Summer-Autumm Season of past 10 years in Shiping

(a)冬春季南支槽天气系统500 hPa高度场(单位:dagpm);(b)夏秋季辐合切变天气系统槽700 hPa(单位:m·s-1);(c)夏秋季西行台风天气系统500 hPa高度场(单位:dagpm);(d)夏秋季高压外围偏东气流500hap高度场(单位:dagpm)

(a)500 hPa height field of weather system in South Branch Channel in winter and spring (unit:dagpm);(b)700 hPa(unit:m·s-1)in the convergent shear weather system in summer and autumn;(c)500 hPa height field of westward typhoon weather system in summer and autumn(unit:dagpm);(d)The 500hap height field of easterly airflow outside the high pressure in summer and autumn(unit:dagpm)

3 冰雹发生前的环境场特征

通过分析2011~2020年降雹日08∶00或20∶00,思茅(1~5月)、蒙自(6~9月)探空资料,(思茅探空站位于雷达站西南侧,直线距离6.2 km,蒙自探空站位于雷达站东侧,直线距离29 km),总结出石屏县冰雹发生前的环境场特征。由于冬季(12月)和秋季(9~11月)出现的降雹日数偏少,以下只分析冬春季和夏秋季。

3.1 水汽条件(700 hPa比湿)

比湿是指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值。若湿空气与外界无质量交换,且无相变,则比湿保持不变,以g·kg-1为单位[6,7]。统计700 hPa比湿发现,冬春季比湿平均值、上下限值小于夏秋季。冬春季700 hPa平均比湿为7(g·kg-1),下限值为5(g·kg-1),最高10(g·kg-1),80%以上降雹日比湿在6~9(g·kg-1)之间;夏秋季700 hPa平均比湿为11(g·kg-1),下限值9(g·kg-1),最高值12(g·kg-1),90%降雹日数比湿在9~12(g·kg-1)。

3.2 不稳定度与能量(K指数、SI指数、CAPE)

有研究指出冰雹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有强的上升气流,而上升气流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对流不稳定能量[8-13],稳定度表征大气层结的稳定情况,一些表征稳定度的参数对雷暴大风、冰雹具有很强的指示意义,国外就曾使用沙氏指数的大小预报强对流天气的等级[3]。俞小鼎等[8-10]研究表明:一定的SI指数、K指数、CAPE值等物理量加上适宜的 0℃与-20℃层高度均指示当天有利的降雹环境。

3.2.1 K指数

K指数是一个综合反映对流层中低层(850~500 hPa)温度递减率和湿度分布的组合物理量[1]。一般K值越大,潜能越大,大气越不稳定。统计得出石屏降雹日冬春季K指数平均值为35℃,下限值为30℃;夏秋季K指数平均值为39℃,下限值为36℃,可见K指数下限值和平均值冬春季比夏秋季都偏小。

3.2.2 沙氏指数SI

沙氏指数公式:

SI=T500-TS

式中:T500是500 hPa上的实际温度;TS是 850 hPa等压面上的湿空气团沿干绝热线上升到达凝结高度后,再沿湿绝热线上升至500 hPa时所具有的气团温度,单位:℃。沙氏指数SI>0表示气层较稳定,SI<0表示气层不稳定,负值越大,气层越不稳定。

对石屏县近10年46个降雹日SI值进行统计得出,冬春季SI在-3.6~2.1℃;夏秋季SI在-3.3~1.0℃,其中SI<0时出现冰雹次数为42次,SI>0时出现冰雹次数为4次。

3.2.3 对流有效位能CAPE

CAPE用来衡量热力不稳定的最佳参量,指气块在给定环境中绝热上升时的正浮力所产生的能量的垂直积分,是风暴潜在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 T-ln P图上,CAPE正比于气块上升曲线(状态曲线)和环境温度曲线(层结曲线)从自由对流高度(LFC)至平衡高度(EL)所围成的区域面积。CAPE数值的增大表示上升气流强度及对流发展的潜势增加。对石屏县近10年46个降雹日CAPE值统计得出,冬春季CAPE<50(J·kg-1)出现7次,CAPE>1 000(J·kg-1)的1次,介于50~500(J·kg-1)出现8次,500~1 000(J·kg-1)出现3次;夏秋季CAPE<50(J·kg-1)出现1次,50~500(J·kg-1)出现18次,500~1 000(J·kg-1)出现7次,CAPE>1 000(J·kg-1)的1次。

3.3 T850-T500温度差△T特征

850 hPa与500 hPa温度之差,此指标指示中低层温度层结递减程度,故称△T为层结递减参数,此数越大(说明上冷下暖)越不稳定,它能加强和助长低层气团的上升运动。统计得出降雹日850 hPa与500 hPa温度之差,冬春季△T在22~35℃,平均值为26℃;夏秋季△T在20~25℃,平均值为24℃,可见,冬春季比夏秋季温度差明显偏大。

3.4 0℃和-20℃层高度

冰雹要求特殊的0和-20℃层高度,适宜的0和-20℃层高度是降雹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1,8,11-14],是冰雹预报中的一个重要因子。段鹤等[2]研究表明,降雹天气过程对应的H0为3.8~5.5 km,平均4.5 km,H-20为7.1~8.9 km,平均7.8 km;分析石屏县近10年46个降雹日的探空资料得出,冬春季H0的高度在3.7~4.8 km,平均4.2 km,H-20的高度在6.6~8.5 km,平均7.4 km;夏秋季H0为5.0~5.5 km,平均5.3 km,H-20为8.1~9.1 km,平均8.7 km。冬春季H0高度和段鹤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夏秋季H-20的高度由于个例偏少,结果略高。

4 雷达回波产品的特征

4.1 冰雹云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分布特征

用云南省人影作业指挥系统(3DAiwComm),对石屏县近10年的46块冰雹云作RHI垂直剖面分析发现,45 dBz顶高在6.0~11.6 km,平均高度为8.7 km;50 dBz顶高在4.6~10.5 km,平均高度为7.8 km;55 dBz高度在4.5~8.7 km,平均高度为7.0 km;≥60 dBz高度在4.0~7.7 km,平均高度值为6.3 km(表2)。根据对近10年冰雹云反射率因子的剖面统计分析,得出石屏县降雹的雷达回波反射率因子垂直分布特征为:45 dBz顶高≥6.0 km、50 dBz顶高≥4.6 km、55 dBz顶高≥4.5 km、大于等于60 dBz顶高≥4.0 km,以上指标作为石屏降雹预警的临界值参考意义较大。

表2 成熟阶段的46块冰雹云的RHI垂直剖面数据特征表Tab.2 The characteristic table of RHI vertical profile data of 46 hail clouds in the mature stage

4.2 ≥45 dBz回波在-20℃层中的厚度特征

对46块冰雹云作垂直剖面统计分析发现:当雷达回波反射率因子Z≥45 dBz厚度到达或穿越-20℃等温度层时,对应地面即发生降雹。图4为选取46块冰雹云中的最弱、中等和最强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垂直剖面图。图4a 为2017年2月3日17∶36发在异龙镇鸭子坝冰雹云的RHI图(最弱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图4b 为2020年8月5日17∶23发生在龙武镇龙车村的冰雹云RHI图(中等强度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图4c 为2017年8月23日14∶43发生在大桥白尼莫村的冰雹云RHI图(最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

图4 降雹时最弱(a)、中等(b)和最强(c)的雷达回波垂直剖面图Fig.4 Vertical profile of the weakest(a),medium(b)and strongest(c)radar echoes during hail

4.3 冰雹云的VIL特征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是判别冰雹、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有效工具之一[9]。对石屏县近10年46块冰雹云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统计分析发现(表2),冰雹云VIL下限值为8(k·m-2),平均值为24.3(kg·m-2),80%的降雹日VIL值在20~30(kg·m-2)。另外,降雹过程中VIL值也有不同程度的跃增变化,冰雹发生前冰雹云回波在一个体扫时间内均出现5(kg·m-1)以上的跃增;有75%的冰雹云出现了10(kg·m-1)以上的跃增;有25%的冰雹云出现了15(kg·m-1)以上的跃增,达到最大后地面出现降雹,降雹后VIL值随之减小。日常防雹减灾工作中,针对石屏地区,可以将VIL≥8(kg·m-1)和VIL出现5(kg·m-1)以上的跃增作为石屏降雹的临界值作为参考。

5 石屏县降雹的综合预报预警指标

(1)影响天气系统:冬春季,出现南支槽天气系统,有静止锋或冷空气配合;夏秋季,受辐合切变、低压外围偏东气流、副高外围东北气流、西行台风外围云系等天气系统影响。

(2)冰雹发生前的环境场特征:冬春季700 hPa 比湿≥5(g·kg-1)、K指数≥30℃、SI指数≤2.1、T850-T500≥22℃、H0≥3.7 km、H-20≥6.6 km。夏秋季700 hPa 比湿≥9(g·kg-1)、K指数≥36℃、SI指数≤1.1、T850-T500≥21℃、H0≥5.0 km、H-20≥8.1 km。

(3)雷达回波指标:45 dBz顶高≥6.0 km、50 dBz顶高≥4.6 km、55 dBz顶高≥4.5 km、大于等于60 dBz的顶高≥4.0 km;≥45 dBz反射率因子顶高到达或穿越-20℃等温度层;VIL≥8.0(kg·m-2)。

6 结语

(1)统计得出石屏县近10年冰雹日为46 d,平均每年4.6 d。年际变化为2011~2015年降雹日出现下降的趋势,在2015年出现低点;2016~2020年呈现波段上升的趋势,2020年达近10年峰值(12 d)。

(2)统计得出石屏县降雹日月际变化规律。冰雹主要出现在4月、7月和8月,分别占整个冰雹日数的20%、22%和28%。

(3)统计得出一天中降雹时段主要出现在14∶00~19∶00,其中15∶00~17∶00频率最高;其余时段21∶00~02∶00也有少量降雹。总体来看,降雹时段在一天的分布主要是下午多于上午,白天多于夜间。

(4)近10年影响石屏的冰雹路径主要有4条:第一条(西路),主要出现在冬春季;第二条(东北路),主要出现在夏季;第三条(西北路),主要出现在夏季;第四条(北路),主要出现在夏秋季。其它路径如东路、西南路、东南路各出现1次,占比较少,影响也比较弱。

(5)石屏近10年冰雹的影响天气系统在冬春季有南支槽、静止锋和南支槽、冷空气和南支槽;夏秋季主要有辐合切变、低压外围偏东气流、副高外围东北气流、西行台风外围云系、副高外围偏北气流、副高外围西北气流、副高边沿偏南气流等。

(6)石屏县降雹的综合预报预警指标:①影响天气系统:冬春季,出现南支槽天气系统,有静止锋或冷空气配合;夏秋季受辐合切变、低压外围偏东气流、副高外围东北气流、西行台风外围云系、副高外围偏北气流、副高外围西北气流、副高边沿偏南气流等天气系统影响;②物理量场参考指标:冬春季700 hPa 比湿≥5(g·kg-1)、K指数≥30℃、SI指数≤2.1、T850-T500≥22℃、H0≥3.7 km、H-20≥6.6 km。夏秋季700 hPa 比湿≥9(g·kg-1)、K指数≥36℃、SI指数≤1.1、T850-T500≥21℃、H0≥5.0 km、H-20≥8.1 km;③雷达回波指标:45 dBz顶高≥6.0 km、50 dBz顶高≥4.6 km、55 dBz顶高≥4.5 km、大于等于60 dBz的顶高≥4.0 km;≥45 dBz反射率因子顶高到达或穿越-20℃等温度层;VIL≥8.0(kg·m-2)。

猜你喜欢

石屏县石屏比湿
石屏县档案馆举办沪滇扶贫协作成就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石屏彝族剪纸刺绣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石屏乌铜走银工艺
基于探空资料的1961—2018年新疆高空大气比湿气候特征分析
南方比湿特征及其与暴雨的关系
石屏县总工会:开展俏花腰职工健身操培训
石屏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探析
石屏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及其对策
卫星掩星资料研究对流层/下平流层ENSO响应
2017年朝阳市地面比湿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