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会陈皮的品质特征、鉴别技术要点及审评方法

2021-09-16龙华清

广东茶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会汤色质地

龙华清

(广州茶联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 510340)

陈皮的应用历史悠久,最早以“橘柚”之名作药记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1];“陈皮”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食疗本草》,首次描述了陈皮的食用方法与食疗价值[2]。《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定义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明确把药材陈皮分为:陈皮和广陈皮[3];广陈皮主要来源于橘的变种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Chachi”的干燥成熟果皮,因主产于广东江门新会,又叫新会柑。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载:“橘皮......今天下以广中采者为胜”[4],广中即指古人对广东的一个称呼,至清代冠以新会陈皮的名称确立起来[5],并以品质最优,行销海内外,闻名天下。时至今日新会陈皮,作为广陈皮上品,已成为国家传统道地药材、广东三宝之首、十大广药及岭南八大保护中药品种之一,亦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因具有药食两用的特性,而广泛应用在中医临床和药膳食疗方面。

新会陈皮味苦、辛,性温,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新会陈皮主要含有黄酮类、挥发油、生物碱、多糖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消炎、祛痰、平喘、促消化、降脂、保肝、心肌保护等药理作用。[6]

1 市场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用新会陈皮直接冲水或煮煲方式代替茶水饮用渐成风尚,成为时下流行、热捧饮品;然而新会陈皮在外观、形状上与外地陈皮相近,大众消费者很难区分,一些不法商人以“杂陈皮”冒充或者掺入新会陈皮进行销售,谋取利益。其次陈皮贵陈,自古有“陈久者良”一说,一些以低年份陈皮冒充高年份陈皮出售的现象时有出现。而目前尚无一套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鉴别,纯靠个人经验,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鲍倩等人采用德尔菲(Delpi)法对广陈皮药材商品规格进行等级评价,得出广陈皮的主要感官指标为:“气、油室、味、厚度、外表面颜色等,重要程度为依次减弱”[7];陈柏忠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经验总结:“鉴别优质的新会陈皮要符合以下方面指标:产地、皮种、手感、气味、颜色、口感、茶色、皮形、质地、油室完整度”[8];2019年中华医学会颁布的道地药材,广陈皮的鉴别要点是:“外形、厚度、外表、内表、质地和气味”[9];2021年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 新会陈皮》感官品质要求主要是:“片张、厚度、质地、完整度、气味、净度、是否有虫蛀、霉变、病斑、烧皮等方面”[10]。

以上的一些品质标准或者研究成果,主要总结的是新会陈皮作为药材使用的基本感官特征;而目前尚未有从陈皮作茶饮用时,对其香气、滋味的感官品质特征研究。本文以新会陈皮原皮茶的视角,借鉴并运用国标茶叶感官审评方法[11],通过审评近300个市场流通的陈皮样本,分析总结出新会陈皮的品质特征,希望能为新会陈皮代茶饮用的感官质量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2 鉴别对象

新会陈皮按照采收季节不同分:“柑青皮(青皮)、微红皮(二红皮)和大红皮(红皮)”[10];元代王好古、明代张浩以及近代普遍认为:“传统膳食烹饪、茗茶、食品类,皆以大红皮为佳”[6];本文讨论研究的对象亦是新会柑成熟果皮(大红皮),经晒(低温烘)干,经3年及以上时间陈化的新会陈皮。

3 新会陈皮与外地陈皮的品质区别

3.1 外观与质地

3.1.1 形状:新会陈皮制作工艺成熟,成品外观整齐三瓣,基部相连,片张大、反卷,厚薄均匀。外地陈皮常剥成呈不规则的多瓣,片小,有碎裂片,且厚薄不一。

图1 新会陈皮与外地陈皮的形状

3.1.2 色泽:新会陈皮年份短的内表面呈黄白色或黄色,附着筋络状维管束,外表面呈猪须纹,色泽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年份高的新会陈皮内囊风化自然脱落,呈古铜色或棕色,外表皮呈棕褐色甚至黑色,干仓陈化的新会陈皮表皮纹理清晰,润油有光泽。外地陈皮外表面暗淡缺乏光泽,无油润感,褶皱不一,内囊光滑。[5、12]

图2 新会陈皮 随年陈化份增加表皮与内囊的色泽

3.1.3 表皮油室:新会陈皮表面有无数大小均匀凹入的油室,颗粒大,分布稠密,对光照视,透亮清晰;用手一刮,有油光并且散发浓郁香气。外地陈皮的油室小、少,且分布不均匀。

3.1.4 . 质地:用手摸,感受陈皮质地的软硬轻重,掌握水分情况。新会陈皮陈久者轻、硬,年份短者通常质较柔软。外地陈皮稍硬而脆,容易折断、碎裂,缺乏韧性。

3.2 内质

3.2.1 香气

新会陈皮的挥发油高而多[13],是新会陈皮主要的品质特征。香气表现为浓郁高扬、独特、不单一,属于复合型香气。而外地陈皮挥发油含量低且种类少,香气表现低沉单一,或不纯正,不愉悦。

因地块或种植因素影响,3-10年不同果园的新会本地陈皮香气特征亦有不同,香型有:清香、柑香、醇香、鲜香、甜香、花香,品质上乘还会出现花蜜鲜醇香。

自然干仓陈化的优质新会陈皮香气会呈现出:清甜果香、醇甜香、鲜甜香、花蜜香、陈韵甜香、药香的香型特征。

因品种、仓储或者工艺问题,也会出现不愉悦香气:水闷味,酸馊味,霉味、做旧陈香。

3.2.2 滋味

新会陈皮,由于细胞壁没有破碎,冲泡难以出味,通常煮煲或者适当闷泡。年份短的新会陈皮,滋味醇和,柑味尚显,略有酸涩,微辛;有一定年份的新会陈皮,滋味通常呈现醇正平和、微辛的口感特征,优质陈皮有:甜醇、鲜醇的口感,年份长的陈醇厚滑,回甘生津。

外地陈皮常出现:平淡寡味,甚至辛辣、苦涩的味道。

储存不当或人为做旧陈皮常出现:酸馊臭味、锁喉不顺的特征。

3.2.3 汤色

新会陈皮年份不同,汤色也会呈现不同特征:年份短的陈皮汤色为微黄、浅黄、黄、橙黄,年份长的为橙红、黄红色,甚至红色、琥珀色。

自然陈化的新会陈皮,汤色透亮油光;湿仓陈皮会暗红、浑浊。

3.2.4 冲泡后的新会陈皮

冲泡完的新会陈皮油润有光泽,强光照射油室透明光亮;取少量放入口中嚼一嚼,清香扑鼻,略有辛辣。

4 审评内容

4.1 审评因子

新会陈皮外观以片张的大小、整碎、厚薄,内外皮色泽,表皮油室大小饱满度,质地软硬、轻重;内质以滋味、香气为主,辅助评价汤色和冲泡后的湿陈皮。

4.2 审评因子的审评要素

4.2.1 外观

评新会陈皮的片张大小、整碎、厚薄,内外表皮色泽、油室。整体要求以没有返潮霉变、虫蛀、烧皮;片张以大、均匀、完整无断碎为好,外表皮呈棕红、棕褐色、黑褐,有光泽,油室饱满丰富为好,灰暗无光,油室少、小为差;内表皮以黄白、黄色、棕色为好,色杂灰、暗为差。

4.2.2 质地

评新会陈皮的软硬,轻重。陈久者轻、硬,年份短者通常质较柔软。脆而有韧性不易断碎为好,以柔软含水量高或者易碎缺乏韧性为差。

5 审评方法

5.1 外观质地审评

取100-200克陈皮置于样茶盘中,

5.1.1 察看有无返潮霉变、虫蛀、烧皮、匀净度的情况

5.1.2 看外形是否三瓣相连,片张大小,整碎、厚薄情况。

5.1.3 看表皮、内囊色泽,用灯光照射表皮,察看油室大小、透亮度,分布、密度情况。

5.1.4 用手摸,感受轻重硬软,评估水分。

5.1.4 从外形、质地初步判断是否为新会陈皮。

图3 新会陈皮的外形、质地审评

5.2 内质审评

取代表性新会陈皮样,用手从三瓣掰下一块,多减少补原则,称取3.0克,放入150ml审评杯中,注入沸水至杯满,浸泡3min,将茶汤沥出到审评碗中,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再进行第二次冲泡,时间5min,沥出茶汤,依次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最后查看冲泡后的湿陈皮。评审以滋味、香气为主,汤色、泡后湿皮为辅,结果以第二泡为主,综合第一泡进行评判。

5.3 审评判定

各因子权重,笔者认为应以滋味、香气为重心,其次考虑外观质地,兼顾汤色、泡后的湿皮,综合考量评价新会陈皮的质量。建议各因子权重为:外观质地20% 汤色5% 香气35% 滋味35% 泡后湿皮5%。

6 总结

为了在实际的新会陈皮评审中,能准确判其真、假,年份以及仓储情况,需要我们深入生产一线,向新会陈皮收藏家和前辈专家学习,熟悉不同品种陈皮的品质特点,知晓陈皮的储存方法,了解一些市场上人为做旧的工艺。通过不断收集各种有代表性的样品,如不同品种、不同工艺、不同产地、不同仓储条件、不同年份的新会陈皮,反复审评比较,并分析总结规律。

猜你喜欢

新会汤色质地
风暴来了!新会非药品遭严查,明令水产非药品类不得销售、立即停止经营
跟踪导练(四)4
温度对茶发酵叶色泽及茶色素含量的影响
四邑方言新会话的声韵调研究
新会官冲窑成因初探
TEXTURE ON TEXTURE质地上的纹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燕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燕子
天然印花与飘逸质地抒发海滩度假风的魅力
茶饮料汤色稳定性中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