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县皮影戏传承人魏金全

2021-09-16本刊专稿郗桢琪

文化产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皮影戏皮影雕刻

本刊专稿 郗桢琪

皮影戏演出

皮影戏之源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子”,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会在白色幕布后操纵着人影,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有这样一则典故: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皮影戏的示范与教学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史书记载,皮影戏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距西安90公里的华县,被称为皮影戏的故乡。在华县,又叫碗碗腔皮影戏(曾名时腔),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华县碗碗腔皮影戏(曾名时腔),形成于清代初叶。

华县皮影是以牛皮为原材料,雕镂刻制而成。人物的颈、肩、腰、膝、肘等十处有轮盘牵线,可以活动自如。华县皮影有四绝:一是皮影雕刻作品造诣高。华县皮影一般由牛皮刻成,皮质优,雕工精细,造型逼真,含义深刻,个个堪称艺术精品;二是演唱功力极深。选用碗碗腔,生旦净丑各种角色,全由一人包唱,非绝等深厚之演唱功底者所不能;三是表演者功力精湛。一个剧团一般仅有5人,除演唱和对白之外,还有挑线、二弦、板胡、月琴、碗、锣、鼔、钗、梆、琐呐、号等20多件乐器,每个人都要充当4个以上的角色,因此可以说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特别是挑线手,外地皮影至少得2人以上,华县皮影则一人独挑,一人操作数十个乃至上百个皮影造型,临乱不惊,游刃有余,堪称一绝;四是华县皮影博大精深,综合艺术水平炉火纯青,堪称为戏曲艺术之绝唱。

华县皮影戏又称“五人忙”,其中最重要的是“前声”,戏中的各个角色全由他一人演唱,唱的同时还要弹月琴打大鼓,相当于一个乐队指挥;其次就是“签手”,负责操纵皮影表演,另外还要帮着唱和;“坐槽”也叫打后台,坐在最后面负责敲锣、打碗碗(一种乐器)、击铙、打梆子等乐器;“上档”负责拉二弦琴和吹唢呐;“下档”负责拉板胡、长号并配合签手。“5个人演凑十几种乐器,每个人都得是手脚并用,完全是个大乐队。”魏金全介绍说,“华县皮影戏的唱腔多为‘碗碗腔’,这也是当地的地方戏曲,曲调悠扬婉转,细腻抒情,很适合叙事。”

从13世纪开始,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日益频繁,皮影戏也走出国门,相继传入了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地,华县皮影戏也逐渐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皮影戏世家

魏金全出生在当地的一个“皮影世家”,父亲魏振业是华县唱皮影戏的老艺术家。其家族自清代起就以演、唱、雕、藏皮影为主。从小耳濡目染,从6岁开始便跟随父亲学习皮影戏,不仅可以“挑签儿”操作皮影,还能唱会弹、自己设计雕刻演出用的皮影。

1981年魏金全从华县高塘中学毕业后回家务农,正式开始学习皮影,加人光华皮影社学习挑签,师傅是签手吝茂吉。签手是演皮影戏五人中和前声并重的主要行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千军万马、沙场点兵皆由签手的十指掌控,其操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演出的成功与失败。由于他从小受家庭的熏染,加之天资聪颖,很快便能独立表演。“我当时学皮影是表演和雕刻同步学的,因为我想反正表演需要用到皮影,自己会雕刻,就不用求别人。”魏金全说,“学皮影戏三年后开始和别人搭班演出,还记得第一次演出时我紧张得台词、动作什么都忘了,脑子里一片空白。”

而如今,他是华县完整掌握传统皮影制作技艺仅有的五六个人之一。2010年《走近科学》栏目的记者来到华县,拍摄了魏金全运用原生态传统方法制皮、雕刻皮影以及演皮影戏的电视专题片《影人的秘密》。播出后,在社会上尤其是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获得好评。

皮影进校园

“洋徒弟”学习皮影

魏金全对皮影有着强烈的热爱。20世纪80年代,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单调,各生产队总会时不时邀请戏班来村里演皮影戏。回忆起当时的演出情景,魏金全说:“当时演出条件差,只能骑着自行车,后架上载着演出设备,一个村一个村地轮流演出。每到一个村演出要搭临时的舞台,一本戏演下来通常是三四个小时,一个晚上最少要演五六个小时,夏天有时候能演到天亮才散场。有一次去临潼,60公里路骑着自行车去,演一晚上又骑了60公里路回来,困得骑着车子都打盹。”

后来农村家庭遇到一些婚丧嫁娶的大事,也会请戏班来演出。魏金全讲起一段往事:那年腊月二十八,一户人家请戏班演出,但那天下着大雪,路上根本没办法骑车。魏金全和戏班的人一商量,路不好走,又没有演出场地,就决定取消演出。第二天,人家找上门来问原因,魏金全说雪太大了,路不好走,演出能不能取消。对方说,不行,和村里的人都讲好的,一定要兑现。随后找来了车把戏班拉过去。雪地里搭好了台子,台上5个人演出,台下5位老人守着三个火炉两瓶酒,楞是看了一夜。而这件事也让魏金全感动了很久。

1994年,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荣获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华县皮影作为电影中最重要的道具,引来全世界的关注,吸引了不少不远万里来华县向魏金全拜师学艺的洋徒弟。

2001年魏金全受邀赴德国柏林参加亚太文化周表演。在德国表演期间,法国人Jean-LucPenso在德国看到皮影戏后,立即着了迷。回到法国后,他给魏金全打电话,说想来中国看看皮影戏。

“他的中文说得非常棒,和我之间的沟通完全没问题,不需要翻译。”评价起这位洋学生,魏金全兴致勃勃,“他在法国有一家小剧场,他向我提出要学《后羿射日》,并要我帮他雕刻一套演出用的皮影。2004年他再次来华县,还带来了两位同伴一起学,不过他是用法语演唱,我们碗碗腔他可唱不了。”“从2001年算起,Jean-LucPenso先后10余次来华县,几乎每年一次来我家学习皮影戏。”2004年,魏金全受邀赴法国演出,随后共三次去法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皮影戏的传承

谈及皮影戏的传承,魏金全认为,传统的皮影戏与现实社会存在严重脱节,不论是演出形式还是剧目都需要改革创新,才能切合市场需求。“但目前华县能演出皮影戏的不足20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以他们的年龄、文化水平、思维方式,想改革皮影戏很难。这些需要年轻人的加入。”

“以前农村盛行皮影戏时,逢年过节或婚丧嫁娶等都会邀请我们演出。”魏金全说,那时多是找一处空地,白色隔帘内挂一盏灯,五个艺人各司其职,或操控皮影,或操纵着月琴、云锣等乐器。

如今,皮影戏传统的表演形式“渐行渐远”,白色隔帘内只剩“签手”操纵皮影,唱腔和乐器被音响取代。魏金全称,皮影戏是综合演绎,表演、演唱、乐器伴奏等要五个人同时进行,现在多是邀请‘签手’表演皮影。在这种大环境下,皮影戏的很多东西都难以传承。

传承皮影戏

“以前很多观众是要看懂戏看透戏,如今多是欣赏,皮影戏与观众生活有了‘距离’。此外,学习过程少则一年多要三年或更长时间,但学会后演出机会少、从业辛苦等,让很多年轻人都望而却步。”魏金全说,这些年来,他对学艺之人倾囊相授,但坚持下来的并不多。

魏金全说:“如今的皮影戏演出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对唱腔、演出剧目、表演形式等都做了一些改变,比如传统剧目的演出相应减少,传统的“碗碗腔”因为很多观众听不懂而减少了最原汁原味的演唱,很多皮影戏艺人都在寻找新的路径。”

魏金全的女儿认为,虽然现在演出传统剧目的机会比较少,但父亲会认真地教她传统剧目和其背后的故事,并让她接触传统的演出形式和皮影雕刻等。虽然从小接触,但真正从事这行,她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春节期间的演出只邀请了‘签手’,以前那种‘五人行’的演出越来越少了。皮影戏演出必须跟得上时代和市场的变化才能生存下去、传承下去,皮影戏艺人也必须适应这种改变。”魏金全说。

猜你喜欢

皮影戏皮影雕刻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月光皮影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On art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皮影戏的秘密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