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作用机理药剂防治草莓白粉病试验

2021-09-16白雪峰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9期
关键词:酰胺枯草白粉病

白雪峰

(滕州市农业农村局 山东滕州277599)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常发病害,病原为羽衣草单囊 壳 菌[Sphaerotheca aphanis(Wallr.)Braun],属 低温、高湿病害[1]。近年来,大棚草莓面积逐年增加,棚内环境适宜病害发生流行,加之主栽品种易感此病,草莓白粉病逐年加重[2]。药剂防治一直是防治草莓白粉病的主要方法。目前登记防治草莓白粉病的药剂主要有甾醇合成抑制剂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和生物制剂。为延缓抗性,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多以复配的形式登记[3]。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草莓白粉病防治药剂,本文作者选取当前常用的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开展对比试验,为合理选用药剂科学防治草莓白粉病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43%氟菌·肟菌酯SC,拜耳股份公司生产;42.4%唑醚·氟酰胺SC,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30%醚菌酯WP,京博农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4%四氟醚唑EW,意大利意赛格公司生产;30%氟菌唑WP,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生产;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草莓品种:红颜。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位于滕州市姜屯镇张园村。试验地为平原,采用大棚栽培,土壤相对湿度70%以上。试验区内栽培管理条件完全均匀一致,并和当地农业栽培措施一致。

试验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43%氟菌·肟菌酯SC 20 mL/亩、42.4%唑醚·氟酰胺SC 16 mL/亩、30%醚菌酯WP 24 g/亩、4%四氟醚唑EW 20 mL/亩、30%氟菌唑WP 20 g/亩、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 30g/亩、清水对照(CK)。各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面积14.1 m2。草莓白粉病发病初期,采用“康达”3WBD型电动喷雾器喷雾,亩用水量45 L。2020年4月17日第1次施药,空气相对湿度64%,平均气温15.2℃,最高21.5℃,最低8.7℃,日照时数6.3 h;4月24日第2次施药,空气相对湿度53%,平均气温16.7℃,最高22.3℃,最低10.5℃,日照时数9.5 h。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1.3.1 安全性调查 施药后定期观测、评价各小区处理对供试作物的安全性,如对叶色、叶斑、株高等的影响。

1.3.2 防效调查 第1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7 d和14 d进行调查,共调查3次,每次分别调查病叶和病果,计算病指(病果率)和防效。防效数据经DPS数据处理系统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定。

病叶调查: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病叶分级标准及防效计算参照农业行业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19部分:杀菌剂防治草莓白粉病》(GB/T 17980.119-2004)进行。

病果调查: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25个果实,计算病果率和防效。

防效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病果率(%)=(病果数/调查总果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病果率)-处理区病情指数(病果率)]/对照区病情指数(病果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调查

施药后定期调查安全性,各药剂处理区草莓植株生长正常,没有药害症状发生,各处理药剂对草莓安全。

2.2 防效调查

叶片防效调查表明(表1),第1次药后7 d,42.4%唑醚·氟酰胺SC 16 mL/亩、43%氟菌·肟菌酯SC 20 mL/亩、30%醚菌酯WP 24 g/亩处理对草莓白粉病防效分别为94.12%、93.18%和89.21%,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42.4%唑醚·氟酰胺SC 16 mL/亩和43%氟菌·肟菌酯SC 20 mL/亩处理防效高于4%四氟醚唑EW 20 mL/亩、30%氟菌唑WP 20 g/亩和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 30 g/亩处理,差异显著;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 30 g/亩处理防效为78.80%,低于其他各处理,与4%四氟醚唑EW 20 mL/亩和30%氟菌唑WP 20 g/亩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第2次药后7 d,42.4%唑醚·氟酰胺SC 16 mL/亩和43%氟菌·肟菌酯SC 20 mL/亩处理防效仍在85%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30%醚菌酯WP 24 g/亩、4%四氟醚唑EW 20 mL/亩和30%氟菌唑WP 20 g/亩处理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 30 g/亩处理防效为61.87%,低于其他各处理,且差异显著。第2次药后14 d,42.4%唑醚·氟酰胺SC 16 mL/亩和43%氟菌·肟菌酯SC 20 mL/亩处理防效仍在8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30%醚菌酯WP 24 g/亩、4%四氟醚唑EW 20 mL/亩和30%氟菌唑WP 20 g/亩处理防效在70%以上,各处理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 30 g/亩处理防效为58.94%,低于其他各处理,且差异显著。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草莓白粉病叶片的防治效果

果实防效调查表明(表2),第1次药后7 d,30%醚菌酯WP 24 g/亩、43%氟菌·肟菌酯SC 20 mL/亩、42.4%唑醚·氟酰胺SC 16 mL/亩处理对草莓白粉病防效分别为92.60%、88.45%和85.06%,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30%醚菌酯WP 24 g/亩处理防效高于4%四氟醚唑EW 20 mL/亩、30%氟菌唑WP 20 g/亩和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 30 g/亩处理,差异显著;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 30 g/亩处理防效为64.52%,低于其他各处理,与42.4%唑醚·氟酰胺SC 16 mL/亩、4%四氟醚唑EW 20 mL/亩和30%氟菌唑WP 20 g/亩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第2次药后7 d,30%醚菌酯WP 24 g/亩处理防效为81.69%,高于其他各处理,与4%四氟醚唑EW 20 mL/亩和30%氟菌唑WP 20 g/亩处理之间防效差异显著;其他各处理防效在46%~76%之间,差异不显著。第2次药后14 d,42.4%唑醚·氟酰胺SC 16 mL/亩防效为73.13%,高于其他各处理,与43%氟菌·肟菌酯SC 20 mL/亩、30%醚菌酯WP 24 g/亩、30%氟菌唑WP 20 g/亩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与4%四氟醚唑EW 20 mL/亩、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 30 g/亩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其他各处理防效在52%~68%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草莓白粉病果实的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比试验明确了各药剂对草莓白粉病叶片和果实的防治效果。叶片防效结果表明,第2次药后14 d,除生物制剂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处理外,其他各处理防效均较好。其中,43%氟菌·肟菌酯、42.4%唑醚·氟酰胺SC处理防效均在80%以上,30%醚菌酯WP、4%四氟醚唑EW和30%氟菌唑WP处理防效均在70%以上。果实防效结果表明,第2次药后14 d,42.4%唑醚·氟酰胺SC处理防效最好,达73.13%;43%氟菌·肟菌酯SC、30%醚菌酯WP防效次之,均在60%以上;30%氟菌唑WP、4%四氟醚唑EW和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处理防效一般,但均在50%以上。

草莓白粉病发病后不易防治,特别是果实发病,本次试验也表明,各处理叶片防效普遍高于果实防效。试验药剂43%氟菌·肟菌酯和42.4%唑醚·氟酰胺SC均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复配剂,其处理对叶片和果实都有较好的防效,优于其他各药剂处理且安全性好。防治草莓白粉病,建议在草莓白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使用43%氟菌·肟菌酯或42.4%唑醚·氟酰胺SC均匀喷雾防效较好。

猜你喜欢

酰胺枯草白粉病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避雨栽培模式下气象因子对一年两收冬季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双酰胺类杀虫剂及其应用市场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前景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枯草芽孢杆菌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不同提取净化对水产品四种酰胺类农药残留的分离影响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岁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