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比较

2021-09-16董雪凌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9期
关键词:杀虫剂喷药蚜虫

董雪凌

(菏泽市农业农村局 山东菏泽274000)

小麦是世界三大谷物之一,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作物。我国是小麦种植大国,常年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20%左右,因此,小麦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其中小麦蚜虫是较为常见和危害严重的虫害,小麦蚜虫以刺吸危害,吸食小麦叶、茎及穗部汁液,使小麦植株枯黄、无法抽穗甚至死亡[1]。蚜虫还会传播病毒危害小麦,蚜虫产出的蜜露附着在小麦叶片表面可阻碍光合作用,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对小麦危害严重[2]。解决小麦蚜虫最有效的方法是化学防治,能够迅速、准确、有效地防治虫害,但是在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长期单一使用某种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3],因此需要筛选出更多较好的药剂进行轮换使用。韦宁等[4]研究表明,在麦蚜发生较轻时,可用烟碱替代化学农药防治麦蚜,遇麦蚜大发生,可用毒死蜱进行防控。王华等[5]研究表明,生产上,小麦蚜虫一般发生年份选择一种药剂进行防治即可,在大发生年份可以选择速效性好的吡虫啉或啶虫脒和持效性好的吡蚜酮或噻虫嗪交替轮换使用。因此开展对小麦蚜虫的防治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有积极的作用。本试验通过对比3种药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防治效果好、蚜虫抗药性低的药剂,为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40%烯啶·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由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提供;1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由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置3个杀虫剂处理(表1):40%烯啶·吡蚜酮可湿性粉剂(T1),1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T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T3)。试验于2020年4月3日15:00~17:00进行喷药,喷雾器械为3WBS-16型手动喷雾器,采用常量喷雾,将药剂进行二次稀释后溶解喷雾,每个药剂处理设置3次重复。

表1 各处理药剂用量

1.3 调查方法

在喷药前进行标记,调查标记点的小麦蚜虫虫口基数,做好记录,在喷药后3 d、7 d、10 d、20 d分别调查小麦蚜虫存活虫数。药效计算公式:虫口下降率(%)=(处理区药前虫数-处理区药后虫数)/处理区药前虫数×100;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下降率-对照区虫口下降率)/(1-对照区虫口下降率)×100。

分别于药后10 d和20 d观察玉米植株,调查有无矮化、畸形、皱缩等现象。

在2020年5月28日进行收获,各处理选择3个样点进行单独收获,收获小麦穗进行室内考种,统计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

1.4 统计分析

测定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多重比较釆用Tukey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杀虫剂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分析

由表2可知,喷施3种杀虫剂后对各处理小麦生长状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处理后的小麦植株均无矮化、畸形和皱缩等情况。在喷施药剂后,通过2次观察,各处理小麦植株正常生长,长势旺盛,叶片嫩绿,无药害症状和虫害病症,无药害现象发生,说明各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

表2 3种杀虫剂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分析

2.2 3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防效分析

由表3可知,3种杀虫剂均能够有效防治蚜虫,且防效相对稳定,具有速效性和长效性。随施药后时间的延长,防效逐渐下降,施药后3 d,T1、T2和T3处理防效分别为85.67%、92.53%和83.41%,各处理防效表现为T2>T1>T3,处理间差异均显著。施药后7 d,T1、T2和T3处理防效分别为82.54%、88.25%和84.11%,T1和T3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在施药后10 d,T1、T2和T3处理防效分别为71.22%、82.67%和73.42%,T1和T3处理没有显著差异。施药后20 d,T1、T2和T3处理防效分别为47.56%、76.95%和66.96%,各处理防效表现为T2>T3>T1,说明各处理速效性T2>T1>T3,长效性T2>T3>T2,T2处理速效性和长效性均较高。

表3 3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防效分析

2.3 不同药剂处理下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由表4可知,各处理间穗数没有显著差异。各处理穗粒数均显著高于CK,T1、T2和T3分别比CK高7.23%、15.40和14.65%,T2处理最高,T1和T3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各处理千粒重均显著高于CK,T1、T2和T3分别比CK高2.96%、5.37%和1.95%,T2处理显著高于T3处理。喷药各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CK,表现为T2>T3>T4>T1>CK,T1、T2和T3产量分别比CK高15.75%、27.08%和19.55%,处理间差异均显著。

表4 不同药剂处理下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3 讨论

小麦蚜虫是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及产量品质的主要虫害,麦苗受害后,轻者叶色发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重者枯萎死亡,导致麦粒不饱满,品质下降,严重时麦穗干枯不能结实[6]。目前,普遍化学防治是有效和便捷的防治措施,主要是由于化学防治见效快、成本低、投入少[7]。崔甫等[8]研究了不同药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麦蚜发生始盛期,每亩施用40%烯啶·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8 g防效优异。本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均能够有效防治蚜虫,且防效相对稳定,具有速效性和长效性,随施药后时间的延长,防效逐渐下降,总体比较,1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处理速效性和长效性均较高。

施药后的安全性对小麦生长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处理后的小麦植株均无矮化、畸形和皱缩等情况。在喷施药剂后,通过2次观察,各处理小麦植株正常生长,长势旺盛,叶片嫩绿,无药害症状和虫害病症,无药害现象发生,说明各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产量是衡量作物最为关键的指标[9],本研究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小麦产量均显著增加,3个处理小麦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5.75%、27.08%和19.55%,主要是由于喷药处理后小麦蚜虫得到了控制,小麦叶片、茎秆的正常生理功能恢复,光合作用得以正常进行,从而有利于作物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10]。因此,使用1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兼治多种害虫,可进行推广使用。此外,在小麦生长季节内应科学、合理选择药剂,注意不同药剂间的交替轮换施用,防止蚜虫对药剂产生抗药性。

猜你喜欢

杀虫剂喷药蚜虫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蚜虫婆婆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多回流式变量喷药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果树喷药巧时期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跟踪导练(一)3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杀虫剂,别乱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