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主体投入模型对乡村振兴投入主体的分析

2021-09-16曾维政

乡村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主体部门农民

曾维政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我国聚焦的重点问题,同样也是党和政府迫切希望解决的现实难题和历史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颁布了各种文件、制定了各项政策,其中精准扶贫政策有力地解决了部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其成就举世瞩目。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精准扶贫政策,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增添新的活力与创造力。这不仅符合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具有跨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向乡村进行投入的主体单一且有限,往往是依靠政府进行单方面的财政投入,但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另外,近些年大量农民离乡进城,留下老弱妇孺,使得农村失去了发展活力和动力,给乡村振兴带来了很大阻碍。究其根本,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吸引了人才涌入。反观,农村经济发展不够活跃,无法吸引人才带动农村发展。因此,需要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农户多方主体共同发力,改变当前乡村投入主体单一、片面的现状[1],充分利用农村的独特资源优势,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形成农村市场,以此吸引更多人才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在乡村振兴多元主体投入格局中,政府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政府财政和政策法律投入,引导其他投入主体向乡村聚拢,发挥各投入主体的自身优势,相互协调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人、财、物、技术等各种支持,为乡村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以此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2]。

1 投入主体概述

乡村振兴多元投入主体由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及农户四部分组成[3],这四部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1.1 政府主体

政府主体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他们贯穿于乡村振兴相关法律政策制定、国家财政专项投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3]。中央政府在乡村振兴中主要扮演政策制定者和财政提供者的角色。例如,中央一号文件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为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修正为乡村发展扫除了法律障碍。基层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央政府的各项政策文件,在其中扮演着政策执行者的角色,通过响应国家方针政策,合理分配国家专项财政资金,推进乡村文化、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培养一批有创造性的基层干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从而振兴乡村经济,促进乡村发展。

1.2 市场主体

市场是乡村投入主体之一,其主要形式为企业投资,政府通过优惠政策支持,在不破坏乡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吸引优秀企业到乡村进行投资[4],以此转变落后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打造适合乡村发展的旅游业、服务业、生态农业等行业,为乡村发展输送新鲜血液。这不仅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而且能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1.3 第三部门主体

第三部门作为独立于政府和私人部门的组织,在多元投入主体格局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不足之处,其主要包括一些相关的公益组织和技术性非营利组织。这些组织为乡村振兴建设投入了一定资金,不仅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了帮助,而且为农户提供了有关技术性咨询服务,充当着技术服务顾问的角色,直接为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谋划策,制定适合他们发展的致富之路。

1.4 农户主体

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亲身参与者和直接获益者,是乡村发展的关键。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农民应摒弃传统观念,在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帮助下积极汲取先进知识,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方式发展农村经济。农村致富能手、乡贤要有先富带后富的意识,以农村合作社、入股等形式,带动乡民一起发家致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利用集体所有的耕地、山岭、草原、荒地、水面等自然资源以及集体所有的资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发展旅游、农家乐、观光农业等,为村集体增加财产性收益。

2 多元主体投入模型

基于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农户4个投入主体,笔者构建了以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农户为着力点,共同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多元主体投入模型(见图1)。在此模型中,P点代表乡村振兴目标,点A、B、C、D则分别代表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农户4个投入主体,4个投入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即构成了不同的多元主体投入模式。

图1 多元主体投入模型

2.1 政府—市场—第三部门模式(ABC模式)

在ABC模式中,政府作为该投入模式的主导者,把涉农政策文件、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投入乡村建设,如27条“惠农”政策为企业进入乡村扫除了制度层面的障碍。基层政府通过落实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撬动市场企业资本源源不断投入,不仅可以弥补政府财政与农民投入的后续动力不足,而且可以实现企业与农民双赢。企业不仅从中获取了利润,而且为农村提供了就业岗位,承担了社会责任,赢得了企业荣誉。政府通过鼓励涉农的第三部门组织发展,使第三部门在乡村发展过程中起到监督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防范政府和市场失灵,规范市场行为,使得企业在乡村建设中良性发展[5]。

2.2 政府—市场—农户模式(ABD模式)

在ABD模式中,政府以担保、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小额免息贷款等方式,发挥着财政资金的福利作用[1],鼓励农村的有志青年和致富能人在乡村创业,与市场资本共同合作,将农产品上下游连接起来,与企业协力打通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的通道,让农民也能开企业做老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企业带资进入乡村的同时,为农民带来了先进的理念、管理和技术,让农民摆脱了原始落后的技术与管理方式,以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益。政府还将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合理有序提高集体产权的流动性[1],充分利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山岭、森林、水面等自然资源和集体所有资产,将农民集体产权转变为产能,将农村资源优势转变为资产优势,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可持续增长。

2.3 市场—第三部门—农户模式(BCD模式)

在BCD模式中,农村引入了市场资本进行开发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到农村发展。依托其自身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式[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必然处于优势地位。而对于资金缺乏、技术和管理方式落后的农民来说,必然处于绝对弱势地位。但是,第三部门组织在农村中的出现,极大帮助了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维护自身权益,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不受大企业的侵害[6]。同时,一些非营利组织承担着规范市场行为和秩序、防范市场失灵、矫正市场所带来的负外部性责任。此外,第三部门为弥补政府失灵,甚至承担着某些政府职能,代替政府完成基础性投资,为广大农村提供教育、医疗、培训等公共物品,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发挥着重大作用[5]。

3 多元主体投入现状

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政府印发实施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性文件和法律规章制度,在巩固精准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目前各投入主体还存在一些投入困境,亟待解决。

中央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文件、法律制度在上传下达的层级制政府结构中易缩水走样,基层政府易扭曲中央政府政策,使得政策执行不到位。在涉农资金方面,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不能满足农民的迫切需要,没有在征询农民建议的前提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一些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此外,一些农民需要的基础设施未建设,没有满足农民的内在需求。因此,政府要充分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所需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市场作为私人部门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企业之所以会参与乡村建设,很大程度是由于政府的优惠政策能为其带来利益,当政府的优惠政策不再实施或者优惠力度不够时,企业便会离开农村寻找下一个目的地。总而言之,吸引市场参与乡村建设,不仅要依靠政府政策的外部吸引力,更要依靠乡村自身的内部吸引力。因此,要充分挖掘乡村自身潜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三部门在我国发展迅速,其作为新角色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涉农第三部门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充分,在很多涉农领域留有空白,导致第三部门在乡村振兴中投入的力量不足。因此,政府要给予涉农第三部门政策激励,完善民政部社会组织注册制度,降低涉农非营利组织的准入门槛,给予其一定的发展空间。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农民往往缺乏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并且其积极性不高,思想保守传统,难以发挥创造性。因此,政府、市场、第三部门三方主体要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塑造致富能手、乡贤等先进农民形象,为农民提供针对性的帮扶,如资金、培训等,还要做好宣讲引导工作,扫除农民的惰性思想,提升农民创业致富的信心。

4 结语

目前,乡村振兴投入主体单一、片面,使得乡村建设缺乏创造力与活力,面临着人才缺乏、文化落后、现代化水平低、制度障碍等问题。多元主体投入乡村振兴发展,各投入主体之间相互联动,能不断为乡村振兴投入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扫除乡村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有助于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主体部门农民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耕牛和农民
论碳审计主体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何谓“主体间性”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农民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